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族群属性与个人面孔

族群属性与个人面孔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王艺涵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0414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本书将人类学理论融入民族文学(电影)分析,叙述流畅。2.本书能够比较直观地提升读者对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验与认知。
内容简介
民族文学和影像既包含着对共同体属性的文化表达,又是对个体生命与生活际遇的独特艺术表现;民族文学和影像具有民族志记录的文献价值,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一种艺术重构。本书主要以人类学和民族志的视角,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愈来愈具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学和影像。通过民族文学和影像的记录与重构的分析,提升人们对中国叙事语境中文化多样性及其独特价值的认知。
作者简介
王艺涵,山东枣庄人。文学博士,副教授,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生导师,任职于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艺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学理论与批评。在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比较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郑州大学学报》《扬子江文学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获河南省社会科学 成果二等奖、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九届学会奖等。
目录
导言当代民族电影的民族志意涵
第一节文学-影像民族志视域的出现
第二节文学-影像叙事与民族志书写的交互性
第三节文学-影像民族志书写的社会模式与个人实践
第四节一个主题的多重维度
第一章叙事类型:寓言、史诗与日常生活呈现
第一节作为民族志寓言的《狼图腾》
第二节《永生羊》与史诗风格
第三节《静静的嘛呢石》与日常生活
第二章族群边界:从地理边界到语言-社会边界
第一节叶尔克西:边界之内
第二节万玛才旦:语言-社会边界的越界
第三节哈斯朝鲁:双重越界
第四节卓·格赫与宁才:没有返回的出走
第五节还乡式的美学
第三章朝圣之旅:置身于阳光与苦难之间
第一节与苦难和解:《阿拉姜色》
第二节《太阳总在左边》:朝圣与救赎
第三节阈限与心灵的通过仪式
第四节松太加的“壁画美学”
第四章“感觉的寓言”:族群中的个人面孔
第一节石舒清与《清水里的刀子》
第二节生与死的忧思
第三节面孔与地貌的隐喻
第四节存在者的悲光
第五章祛魅的叙事:分析与批评的民族志诗学
第一节身份与记忆的错位
第二节自我与他者的邂逅
第三节在宗教与世俗之间
第四节万玛才旦的思考:超验的和经验的
第六章记录与创造:作为一种文化寓言的艺术
第一节仪典上的阿肯——《鲜花》
第二节“像教”与审美——《唐卡》
第三节仪式与艺术——《长调》
第四节寓言化的影像叙事
结语“在他人的土地上”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