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物技术背景下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对策研究

生物技术背景下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对策研究

  • 字数: 35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李菊丹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612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5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生物技术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影响为切入点,重新审视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公约》下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剖析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育种创新保护中的独特制度价值,系统阐述了生物技术背景下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范围拓展、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农民留种权利、强制许可制度以及植物新品种权与专利权的衔接等关键问题,并就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体系化提出了完善建议。本书特点是从比较研究和历史发展的视角系统呈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并运用案例解析相关制度的运行,揭示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与育种技术和种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适合知识产权法教学和研究人员,对与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有关的立法人员、法官、行政管理与执法人员以及律师等实务部门工作人员也有帮助。
作者简介
李菊丹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2014年入选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第四批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2019年获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优选个人”称号。2021年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家智库。已出版专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委托研究若干。参与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种子法》修订工作,参与《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审理规定》《农业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处理规定》《农业植物品种名称命名规定》等行政法规和规章的修订工作。
目录
目录绪论第一编生物技术背景下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新发展第一章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独特价值一、植物育种创新成果无法纳入专利的保护客体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具有独特的制度价值第二章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新发展一、美国植物品种保护新发展二、欧盟植物品种保护新发展三、UPOV1991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四、植物遗传资源国际保护与利用的新发展第三章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面临挑战一、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阶段性发展二、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建设情况三、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面临的挑战第二编生物技术背景下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范围的拓展第四章植物品种新颖性判断研究一、植物品种新颖性与专利新颖性之比较二、UPOV公约对植物品种新颖性判断的发展与完善三、欧盟植物品种的新颖性判断四、美国植物品种和植物专利的新颖性判断五、我国植物品种新颖性判断存在的问题六、完善我国植物品种新颖性判断的建议第五章人工瀑布保护规则研究一、什么是人工瀑布保护规则二、为什么要制定人工瀑布保护规则三、相关国家与地区对人工瀑布保护规则的实施四、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启示第六章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研究一、为什么要制定EDV保护规则二、EDV保护规则具体内容三、EDV判定国际实践四、我国建立EDV制度的对策建议第七章农民留种权利保护研究一、UPOV公约中的农民留种权利二、农民留种权利与农民权利三、欧美对UPOV农民留种权利的实施四、我国农民留种权利的完善建议第八章品种权强制许可制度研究一、欧盟品种权强制许可制度二、我国现行品种权强制许可制度及其问题三、中国与欧盟品种权强制许可制度的比较四、完善我国品种权强制许可制度的建议第三编生物技术背景下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救济的完善第九章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民事救济研究一、品种权侵权救济方式二、品种权侵权认定三、品种权无效宣告程序与品种权侵权诉讼的衔接四、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五、其他相关问题六、完善建议第十章植物新品种权行政保护研究一、我国品种权行政保护的依据及基本内容二、我国现行的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三、我国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的完善四、仍然需要继续讨论的问题五、“植物新品种保护法”的制定是切实推动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关键第十一章植物新品种权侵权刑事责任问题研究一、我国关于品种权侵权责任的基本内容二、品种权侵权行为损害利益分析三、国际上关于品种权侵权是否追究刑事责任的相关情况分析四、现阶段品种权侵权追究刑事责任面临的问题分析五、完善我国品种权侵权救济的对策建议第四编生物技术背景下品种权与专利权保护的衔接第十二章基因专利保护范围研究一、欧盟转基因种子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与司法救济机制二、Monsanto v.Cefetra案的基本情况三、欧盟法院对基因专利保护范围的解释四、关于Monsanto v.Cefetra BV案的评论五、对我国基因专利申请、保护和运用实践的启示第十三章基因专利权利用尽研究一、美国专利权用尽原则的司法实践与发展二、专利权用尽原则在转基因种子领域的应用三、农民留种种植行为不属于专利权用尽情形四、启示第十四章植物发明专利保护问题研究一、我国植物发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基本情况二、植物发明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三、植物发明专利保护制度与实践之间出现矛盾的原因四、为植物主题发明提供专利保护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五、完善我国植物发明专利保护制度的具体建议第五编生物技术背景下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体系化第十五章我国现阶段植物新品种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一、图表解读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三大特点二、三大特点折射出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面临三大挑战三、基本对策第十六章《种子法》修订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影响一、《种子法》修订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积极作用二、《种子法》修订关于品种权保护具体规定的若干不足与完善三、关于植物新品种保护立法的进一步建议第十七章“植物新品种保护法”立法研究一、为什么要制定“植物新品种保护法”二、国际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植物新品种保护单独立法三、制定“植物新品种保护法”是我国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四、现阶段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立法的具体建议结束语迈向生物育种时代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立法参考文献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