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点债成金 私人信用下的中国近代企业资本

点债成金 私人信用下的中国近代企业资本

  • 字数: 23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张跃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9722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个关键点:全世界企业“独一份”的特殊资金来源 两个基本点:“老熟人”“老关系”私人信用借款 企业家老少三代保证“有借有还” 三大特色:一元不嫌少,千元不嫌多 活期、定期灵活多样 高利率“远超余额宝” 四个历史侧面: 近代企业“黄金十年”的债务资本 花样百出的吸收存款广告 晚清、国民政府对存款屡禁不止 普通民众旷日持久的讨债官司
内容简介
晩清以来,中国本土民族企业实际上进行的,是一场缺乏原始积累的工业化。从北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到上海外商的“掮客总会”,近代金融市场服务的都是公债和外债流通。 这让民族企业走上了吸收公众存款充作资本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经济目前独一份的样本。无论是钱庄的“群狼战术”,还是“中人”的撮合与担保,在这幅企业史图景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黏合在乡谊、宗族甚至个人人格之上的私人信用网络。 中国近代企业依附于私人信用资本的发展路径,接近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市场经济和企业组织。
目录
第一章 缺乏原始积累的近代工业化
一 负债:近代企业资本组织的无奈选择
二 信用:近代企业“主动负债”的支撑
第二章 民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缺席
一 中国证券市场与产业发展的疏离
二 借贷市场对民族企业发展的漠视
三 小结
第三章 高利下的“主动负债”
一 商号和企业吸收存款的传统与普遍性
二 近代企业吸收存款的新变化
三 企业吸收存款的高利率
四 企业开办职工储蓄业务
五 存款泛滥的典型案例:日夜银行破产
六 南京国民政府的存款禁令
七 小结
第四章 吸收存款的长期资本化
一 近代中国企业的组织形式
二 存款在企业资本中的重要地位
三 企业吸收存款的长期资本化
四 小结
第五章 私人信用的存款号召力
一 对信用的解读
二 中国社会的“私人信用”信任传统
三 私人信用对企业吸收存款的助力
四 小结
第六章 无限责任的存款保障性
一 有限责任在近代中国的信任危机
二 中国社会对无限责任的崇尚
三 无限责任对企业吸收存款的助力
四 小结
第七章 企业资本积累的历史惯性
一 储户对企业违约存款的追讨
二 “中人”对企业和储户的制衡
三 传统经济因素的优势基因
四 企业资本组织的历史惯性与发展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