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文明及其传统

中华文明及其传统

  • 字数: 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3013295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及其传统》立意深远,其所收录的北大通识核心课目的是使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中国古代重要典籍等有更为切近和直接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华文明发展中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文明根源,提升全球化视野下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该书可以作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教学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内容简介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事业的两翼。北京大学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以及本校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积十余年的探索,初步打造出了具有北大特色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在北大120周年来临之际,“北大通识核心课”丛书结合通识教育的深层理论,认真梳理了人文与艺术等五大模块中的48门通识核心课程的具体实践,对国内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院校的通识教育实践有较大的启示意义。林建华校长作序。 本书为其中的“中华文明及其传统”分册,它从通识经典(北大名家阐释通识教育的精彩文章)、名师微访谈、课程大纲、“通识教与学”(含课程实录、助教感言、学生心得)、含英咀华(含课堂讨论提纲、优秀作业)等角度,细腻、深入地展现了北大“中华文明及其传统”模块中的10门通识核心课的教学成果。
作者简介
 
目录
一、探问通识教育
通识经典|什么是成功的大学教育 林建华
博雅GE 微访谈|切问近思,笃行不倦——儒家精神的现代探寻 杨立华
博雅GE 微访谈|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王 博
博雅GE 微访谈|以开放的姿态理解佛教 周学农
博雅GE 微访谈|追慕最雅的中国 孙庆伟
博雅GE 微访谈|历史学习与通识教育 阎步克
博雅GE 微访谈|古今之变,唯史为鉴 张 帆 叶 炜 
博雅GE 微访谈|历史学的本质在于“反思” 邓小南
博雅GE 微访谈|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德语视角 罗 炜
博雅GE 微访谈|古典文献的“学”与“趣” 漆永祥
博雅GE 微访谈|通识教育与读书方法 杨海峥
二、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四书》精读 杨立华
课程大纲|孔子与老子 王 博
课程大纲|坛经 周学农
课程大纲|庄子哲学 郑 开
课程大纲|考古学与古史重建 孙庆伟
课程大纲|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 阎步克 叶 炜
课程大纲|中国古代史( 上) 张 帆 叶 炜
课程大纲|中国古代史( 下) 张 帆 叶 炜
课程大纲|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邓小南 阎步克 叶 炜 赵冬梅
课程大纲|德语名家中国著述选读 罗 炜
课程大纲|明清经济与社会 郭润涛
三、通识教与学
助教心得|我听“《四书》精读” 李健芸
学生感言|不可过空虚的生活 周之恒
学生感言|《四书》的积淀 裴 钰
助教心得|有无之间——王博老师的“孔子与老子” 许家瑜
学生感言|独自对话 赵汉青
学生感言|如沐春风 顾逸凡
助教心得|体悟通识教育 熊昕童
助教心得|助力通识教育,见证集体成长 曹金成
助教心得|先生之风,学子之诚 董 林
学生感言|但捧史书,莫问前程 邵如阳
助教心得|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李夏菲 黄超然
四、含英咀华
优秀作业|中国图像在德国的历史变迁 柳雨薇
优秀作业| 论魏晋士风的层次性、异质性与继承性
——以竹林七贤和二十四友为中心 钟灵瑶
优秀作业|古今一大变革之会——杨宽《战国史》读书报告 江意达
优秀作业| 现代社会元素在宋代的萌芽
——《宋代社会研究》读书报告 王浩宇
优秀作业|“ 道”于何处出现?
——《庄子·秋水》中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梳理 王诗瑜
优秀作业|博约与损益——孔子、老子的“学”和对“学”的态度 孙雨东
优秀作业| 《坛经》“不著孝服”之意味试探
——从禅宗与儒家生死观及孝亲观说起 宛 盈
优秀作业|矛盾下的无奈——读《吏与中国传统社会》 金佳莉
编后记 强世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