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亲密关系与情感依赖

亲密关系与情感依赖

  • 字数: 18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作者: (美)阿米尔·莱文,(美)蕾切尔·赫尔勒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57538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风靡欧美的恋爱心理学巨作,知名作家、学术大咖合力推荐!】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作者约翰·格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美国精神分析协会主席雅各伯·阿洛联合推荐!作品一经出版,立刻风靡欧美,长期霸占榜单前列! 【哥伦比亚大学精英学者的爱情经营锦囊!】 本书作者阿米尔·莱文和蕾切尔•赫尔勒都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精英学者,他们将25年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与临床治疗经验融入本书,从多种视角来观察恋爱行为,列举了久经检验的亲密关系维护策略,又加入了精心设计的测试题,送给读者一份人人都能活学活用的爱情经营锦囊! 【亲密关系的“答案之书”,化解情感冲突的行动指南!】 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实操性!阅读本书,我们将看清自己的依恋风格和情感需求,进而运用亲密关系修炼法则和科学的沟通技巧,筛选适合自己的伴侣,化解情感冲突,重整亲密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用依恋理论来观察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反应、依赖行为以及沟通模式,进而深入解析亲密关系中冲突与困境的成因。作者将前沿科学与多年临床治疗经验精炼成一本亲密关系实用手册,帮你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找出自己与伴侣的依恋风格、看清冲突背后的逻辑,并指导你在面对举步维艰的亲密关系时如何采取建设性行动。 阅读本书,你将学会如何寻觅适合自己的伴侣,或者改善已有的亲密关系现状,继而在恋爱与婚姻中维持长久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作者简介
阿米尔·莱文(Amir Levine)博士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和脑科学家。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主要研究神经科学方面的课题。他在求学期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得了相当多的大奖,包括美国精神分析奖学金。这给了他一个难得的机会与一位享誉世界的精神分析师——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理事长雅各伯·阿洛合作。他在学术领域和临床治疗领域都颇有建树,这让他的思想、观点更加全面、敏锐。特别是他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对于其依恋理论的构建以及临床治疗的成功率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录
导论 关于成人依恋前沿科学的介绍
1解密亲密关系行为 / 003
爱,足够吗? / 004
从儿童治疗护理中心,到恋爱的实用科学 / 006
安全、焦虑以及回避 / 007
全新视角的解读 / 008
进化的纽带:基因决定依恋风格 / 009
数字时代的防御行为 / 011
由理论到实践:基于依恋的特殊干预 / 012
将见解付诸实践 / 013
一往无前 / 014
2依赖并非是件坏事 / 015
我们携手走来,却不尽了解彼此 / 016
依恋需要:绝非只是针对孩子 / 018
遭误解的相互依赖 / 019
生物学研究的真相 / 020
所谓“依恋悖论”/ 021
陌生情景测试 / 022
成人的“安全基地”/ 023
寻觅值得依靠的人 / 025
好好利用这本书 /026
第一部分 亲密关系百宝箱:解密依恋风格
3第一步:确定自己的依恋风格 /031
了解自己的依恋风格 / 031
若你对依恋风格还模棱两可 / 035
4第二步:揭秘另一半的依恋风格 /038
使用问卷确定伴侣的依恋风格 / 039
解读依恋风格的“黄金法则”/ 047
个案讨论 / 051
第二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三种依恋风格
5与危险的第六感共舞:焦虑型依恋风格 / 059
一谈恋爱就遇到麻烦 / 059
过度敏感的依恋机制 / 060
依恋机制的工作原理 / 062
在舒适地带中共生 / 064
致焦虑型人群:建立良好关系的秘诀 / 068
依恋风格的万有引力定律 / 068
过山车般的情绪起伏 / 069
在恋爱中,为何总是会遇到回避型的人? / 071
和安全型的人交往,又有什么不同呢? / 072
在恋爱中随波逐流的后果 / 074
焦虑型依恋风格的恋爱实训 / 075
讲在最后 / 082
6 恋情尽在你掌握:回避型依恋风格 / 083
孤单的旅人 / 083
拒人于千里之外 / 085
貌合神离:一场两败俱伤的妥协 / 087
去激活策略 / 088
固化的思维令人陷入被动 / 089
学着解读伴侣的信号 / 092
“幽灵般”的前任和“理想型”的魔力 / 094
回避型人群如何改变自己? / 096
7 享受亲密关系:安全型依恋风格 / 100
安全缓冲效应 / 100
安全型人群的魔力 / 101
当危险变得不易察觉 / 103
这种魔力从何而来? / 105
深知自己值得被爱 / 108
安全型人群的感情真的无懈可击? / 110
如何在安全感流逝时悬崖勒马? / 113
给所有安全型人群的最后忠告 / 113
第三部分 依恋风格间的冲突
8 焦虑—回避型陷阱 / 116
由洗衣机引发的冲突 / 116
浪漫旅行中的酒店风波 / 117
他竟然还没把前女友拉黑? / 117
为何亲密需求如此众口难调? / 121
9 焦虑—回避型伴侣如何逃离陷阱? / 123
寻找自己的安全型角色模式 / 123
重构你的“工作模式”/ 125
每天一条甜蜜短信就那么难吗? / 132
距离产生美 / 136
尽可能使安全感日渐稳固 / 140
如何面对安全感建立的失败? / 140
下决心改变心态 / 144
10 当焦虑—回避型伴侣的冲突成为常态 / 145
反面教材 / 150
焦虑—回避型伴侣间的性爱 / 151
测一测你是否变成了“亲密敌人”/ 153
进入安全型人群的亲密圈,你将成为珍宝 / 154
承认问题的存在 / 155
反弹效应 / 155
直击“犯罪现场”/ 156
逃离恶魔岛 / 157
去激活策略也有好处 / 158
第四部分 安全亲密关系的修炼法则
11 有效沟通:让信息流动起来 / 163
善用有效沟通,找寻合适伴侣 / 163
有效沟通的必要性 / 166
判断对方的回应 / 167
为何非安全型人群很难采取有效沟通? / 167
若你是焦虑型 / 168
若你是回避型 / 171
善用有效沟通,确认自己在关系中的需求 / 172
运用有效沟通的时机 / 173
关于有效沟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 174
有效沟通的五个法则 / 175
有效沟通的两个阶段 / 177
12问题解决:解决冲突的五条安全型法则 / 180
争吵令我们更幸福? / 180
解决冲突的安全型法则 / 181
为什么非安全型人群更不容易道歉? / 187
如何利用安全型法则? / 190
冲突策略的场景探讨 / 192
尾声 / 201
参考文献 / 205

摘要
     1 解密亲密关系行为 跟这个家伙才约会了两个月,我已经令自己陷入了一种悲哀的担忧中,我担心他觉得我不够诱人,甚至还因为他是否会给我打电话而万分困扰!我深深地知道,我会再一次将那些对自己不够完美的恐惧感,统统变成一种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同时也将会摧毁这一段关系! 我到底怎么了?其实我十分聪明、一表人才而且事业有成,这样看来生活似乎十分完满。我曾与一些无可挑剔的女孩约会过,然而过不了几个星期,就会不可避免地失去兴致,并且开始深深地感觉受到束缚。找一个可以和睦相处的人,对我来说本不该如此困难。 我和丈夫结婚多年,却已经陷入了全然的孤独。他绝非一个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是探讨我们之间关系的人,事情从此变得越来越糟。几乎每个工作日晚上,他都熬夜加班,而到了周末,他就要么跟朋友打高尔夫,要么盯着电视上的体育频道。反正没什么事情能让我们和谐共处,或许我一个人待着还更好些! 上述这些问题都有着很强的杀伤力,可以直击人生的最深处,而且迄今也没有什么万全的解释和解决方法。这些案例看上去都是因人而异的,每个案例都溯源于无限种可能的缘由。想要解密它们,就需要对所有涉及其中的人进行深入的了解。不论人们的过去经历、早先关系还是性格类型,都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在的情感问题有所关联。这是我们作为心理健康领域的临床从业者所一贯深信的共识。至少在我们新发现一种对这三个问题中描述的症结,乃至更多的问题都能提供直截了当的解释之前,我们都得如此。而这种新发现的来历,以及其带来的结果,也正是这本书的所述。爱,足够吗? 几年前,我们的密友塔玛拉(Tamara)开始了一段新的约会: 在朋友家里的一场鸡尾酒派对上,我头一次注意到了格雷格(Greg)。他真是太帅了,而我发现自己也吸引了他的眼球。几天以后,我们又和其他几个朋友一同外出就餐,我根本抗拒不了他看我的时候眼中流露出的那种兴奋目光。而最吸引我的,莫过于他的言辞,以及他所传达出的那种想与我患难与共的暗示性许诺。那是一种关于告别孤单的许诺。他说的话诸如:“塔玛拉,你不必独自在家里,你可以到我的住处来。”“只要你想,你随时随地都能打电话给我。”这些论调中,都带着一种安慰:这种安慰感,关乎你从此归属于某人,关乎你不必独自面对世界。但凡我再听得仔细一点,我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辨出一些跟这份许诺不相协调的信息,这种信息非常明确地显示出格雷格害怕过于亲密,也讨厌承诺。他多次提到,自己从不曾拥有稳定的恋情——他总是因为种种原因而厌倦自己的女朋友,并且感觉想要逃离。 虽然我是有能力辨别出这些问题下的暗流涌动,但那个时候,我又的确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估量其中的暗示意味。专享可以让我作为参照的,只有那种伴随我们大多数人成长起来的共识:爱可以战胜一切。于是,我就让爱征服了自己。对我来说,再没有什么事情比和他在一起更重要了。而与此同时,还有其他信息也同样预示着他在承诺方面的无能。我却对它们接近置之不理,不知哪来的自信,坚信事情到了我这里就会变得不一样。当然,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了。随着我们关系越亲密,他的信息变得愈加飘忽不定,一切都开始分崩离析;他开始跟我说,自己太忙了不能见我,当然或许每晚都不能。有时候他会声称自己整个工作周都忙疯了,向我征询是否可以只在周末见面。我虽然会默许,但内心总有一种异样的沮丧感,可是到底是哪里不对呢? 从那以后,我常常陷入焦虑。我总是对他的行踪全情投入,还变得靠前神经过敏,特别是对那些可能预示着他想分手的事情。但是每当格雷格的行为,向我显示出充分的证据表达他的不满,他会带着恰到好处的柔情把我推开,接着又对我表示歉意,让我打消跟他分开的念头。 没过多久,我情绪的跌宕起伏就开始产生负效应,致使我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即使自己有着不错的决断力,但还是避免跟朋友们约定计划,以免他突然约我。我已经全然对那些重要的事物丧失了兴趣。不久之后,我们的关系终于不堪重负,所有的一切很快就戛然而止。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