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谈美说画 吴冠中散文精选集

谈美说画 吴冠中散文精选集

  • 字数: 2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 作者: 吴冠中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047470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吴冠中是影响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艺术家,被誉为“中国的梵高”,他不仅用艺术震撼了全世界,而且用文字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激励着每一位普通人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本书精选吴冠中先生48篇文章,并配以22幅画作,图文并茂,极具质感。 3、全新装帧,精装双封,内文80g超感胶版纸,全彩印刷,版式典雅,收藏送人两相宜。 4、金句迭出: *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笔墨,其价值等于零。 *人,从躯体到精神,是独立的个体,这个硬道理决定了人的孤独,孤独是人的本分。 *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 *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鲁迅、凡•高和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凡•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而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有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吴冠中先生的散文精选集,共收入作品四十余篇。吴冠中先生的散文,内容丰富,个性鲜明,体现了其苦恋家园、“风筝不断线”的毕生追求。他画眼看沧桑,谈人间万象、亲情冷暖,谈美丑,谈生死,谈发展与创新,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优劣——学识广博,文字生动,思想深邃,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书中配以代表画作二十余幅,图文并茂,读者可从中提高审美意趣,增长学识,感悟人生。
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7年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师从苏弗尔皮研修油画;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当代有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流艺术家画派创始人之一。
目录
美学常识
绘画的形式美
造型艺术离不开对人体美的研究
夏凡纳的壁画
姑娘啊,你慢些舞,让德加画个够
关于抽象美
摄影与形式美
油画之美
风景哪边好?——油画风景杂谈
魂与胆——李可染绘画的性
身家性命,烈火中——读《亲爱的提奥》
美盲要比文盲多
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国画创新杂谈
说“变形”
笔墨等于零

扑朔迷离意境美
三方净土转轮来:灰、白、黑
魂寓何处——美术中的民族气息杂谈
邂逅江湖——油画风景与中国山水画合影
风格
比翼连理——探听艺术与科学的呼应
美话人生
秋色
桥之美
野菊
观瀑

老树
说墙
静巷
说鸟
柳暗花明
凤求凰
肥瘦之间
风景写生回忆
心灵独白
美学小札
井冈山写生散记
贵州山丛寻画
百花园里忆园丁——寄林风眠老师
且说黄山
佛国人间——游五台山杂感
美术自助餐
高山仰止——忆潘天寿老师
漓江
江南人家
巴黎札记
京城何处访珍藏
谈书法
美育的苏醒
编后记
摘要
     油画之美 “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这是我国人民最初接触西洋油画时的观感,这种油画大概是指近乎印象派一类的作品。我在初中念书时,当时刘海粟先生到无锡开油画展览,是新鲜事物,大家争着去看,说明书上还做了规定:要离开画面十一步半去欣赏。印象派及其以后的许多油画,还有更早的浪漫派大师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都宜乎远看。有人看德拉克洛瓦的《希奥岛的屠杀》,觉得画中那妇人低垂的眼睛极具痛苦的表情,但走近去细看,只是粗粗的笔触,似乎没有画完,他问作者为什么不画完,德拉克洛瓦回答说:“你为什么要走近去看呢?”为了要表达整体的视觉形象,要表达空间、气氛及微妙的色彩感受,有时甚至有点近乎幻觉,油画大都需要有一定的距离去看,因之其手法与描图大异,只习惯于传统工笔画的欣赏者也许不易接受“鬼打架”式的油画。远看有意思,近看这乱糟糟的笔触中是否真只是鬼打架而已呢?不,其中大有名堂,行家看画,偏要近看,要揭人奥秘。书法张挂起来看气势,拿到手里讲笔墨、骨法用笔。中国绘画讲笔法,油画也一样。好的作品,“鬼打架”中打的是交响乐!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和塞尚肩并肩在野外写生,两个法国农民看了一会儿,离开时评论起来:“一个在凿,另一个在切。”所以油画这画种,并非只满足于远看的效果,近看也自有其独特的手法之美,粗笨的材料发挥了斑斓的粗犷之美,正如周信芳利用沙哑的嗓音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跌宕之美。 印象派以前的油画,大都是接近逼真,细描细画,无论远看近看,都很严谨周密,绝无“鬼打架”之嫌。从我们“聊写胸中逸气”的文人画角度看,这些油画又太匠气了!油画表现力强,能胜任丰富的空间层次表达和细节的准确刻画,但绝不应因此便落得个“匠气”的结论。工笔与写意之间无争衡,美术作品的任务是表达美,有无美感才是辨别匠气与否的标准,美的境界的高低更是评价作品的决定性因素。就说摄影,照相机是无情的,一旦被有情人掌握,出色的摄影作品同样是难得的美术品。现在国外流行的超级写实主义,或曰照相写实主义,作品画得比照相还细致。“逼真”与“精微”都只是手段,作者要向观众传达什么呢?最近南斯拉夫现代绘画展览在北京举行,其中很多是超级写实主义的,比方画一棵老树的躯干,逼真到使你同意它是有生命和知觉的,它当过董永和七仙女缔订婚姻的媒人,它是爱情的见证,也是创伤的目击者。我曾在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子里见过一株巨大的、形象独特的古槐树,老乡说祖辈为造房子,曾想锯倒它,但一拉锯子,树流血了,于是立刻停下来。艺术家想表现的正是会流血的古树吧!公安人员要破案,必先保护现场,拍摄落在实物上的指印,凭此去寻找躲藏了的凶犯。照相写实主义的画家像提出科学的证据似的一丝不苟地刻画实物对象,启示读者去寻找作案犯,不,不是作案犯,去寻找的是被生活的长河掩埋了的回忆、情思和憧憬!这次全国青年美展中,有位四川作者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画了一个放大的典型的四川农民头像,这位活生生的父老正端着半碗茶,贫穷、苦难和劳动的创伤被放大了,汗珠和茶叶是那样的分明……画面表现得很充分,效果是动人的,题目写的是《我的父亲》,在评选中我建议改为《父亲》,这个真实的谁的父亲正是我们苦难父辈的真正代表! 不择手段,其实是择一切手段,不同的美感须用不同的手段来表达,“鬼打架”的笔触也好,赛照相的技法也好,问题是手段之中是否真的表达了美感。我国传统绘画没有经过解剖、透视、色彩学等等科学的洗礼,表现逼真的能力不及油画强,但古代画家的创作大都是基于美的追求的。我们看油画,由于油画能表现得逼真,于是便一味从“像”的方面来要求、挑剔,似乎油画的任务只是表现“像”,不是为了美的欣赏。某些成见和偏见已习以为常了,认为中国画的山水、花鸟是合理合法的,而油画的专业只能画重大题材,如画风景花卉之类便不是正经业务,因之全国美展之类的大展览会是不易入选的。西洋的油画,早先确是主要用来表现宗教题材、重大事件和文学题材的,画家的任务主要是为这些故事内容做图解。时过境迁,大量的作品已过时,被淘汰了,能留下来的,除有些因文物价值之外,主要是依靠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美。人们不远千里赶到意大利去 看拉斐尔画的圣母圣子,绝非因为自己是基督徒。自从照相机发明以后,油画半失业了,塞翁失马,它专心一意于美的创造了,这就是近代油画与古代油画的分野,这就是近代西方油画倾向东方,到东方来寻找营养的基本原因。音乐是属听觉范畴的,好听不好听是关键。美术属视觉范畴,美不美的关键存在于形式之中。形式如何能美,有它自己的规律。画得“像”了不一定就美,美和“像”并不是一码事,表皮像不像,几乎人人能辨别,但美不美呢?不通过学习和熏陶,审美观是不会自己提高的。一般市民大都不能辨认篆刻之优劣,就是一个文学家,他也并不能因为是文学家便一定真正懂得美术。左拉与印象派画家们很接近,他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