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共情心理学

共情心理学

  • 字数: 18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作者: 李维伟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81966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也是心理咨询师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和能力,名为“共情”。真正的心理大师并不是你想象中那种打个响指就能让人入睡,而是具备极强的共情能力,能够读懂他人的人。本书作者通过本书教授共情能力,通过共情帮助处于心理焦虑或孤独中的人摆脱困扰。
作者简介
李维伟,中国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企业培训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医疗行业从事管理、人力资源和咨询工作二十余年,为企业ERP量身定制咨询计划。
目录
第一章 “共情”概念解读
第一节 共情的心理学解释
第二节 共情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节 共情的层次和同理心的形成
第二章 共情的意义
第一节 共情的事例及共情是人的天性
第二节 道德移情更适用于普通人
第三节 原来共情商也是男女有别的
第三章 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共情
第一节 共情能力强的人有什么特点
第二节 应怎么共情
第三节 美满婚姻需要共情来经营
第四章 职场达人的共情思维
第一节 共情才是赚钱时最重要的能力
第二节 通过共情成为一名有效领导者
第三节 共情思维左右职场表现
第五章 共情与优秀父母的养成
第一节 优选的教育方式是共情
第二节 共情需要耐心、恒心
第三节 共情如何应用于亲子关系
第四节 如何避免没有效果的育儿式共情
第六章 共情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 共情与网络公关
第二节 共情与品牌营销
第三节 共情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节 共情与采访
第七章 提升共情能力从沟通开始
第一节 沟通的本质
第二节 共情沟通的技术是成功者所推荐的
第三节 摒弃简单的情绪反馈,提升共情力
第八章 避开共情的误区
第一节 共情是有局限的,要避开对共情的错误看法
第二节 摒弃过度共情
第三节 共情不是滥情,要从共情走向善行
结语
摘要
     第一章 “共情”概念解读 第一节 共情的心理学解释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叫作共情。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心理大师的话,必定不是你所想象的那种随便打一个响指就能让人入睡的人,而是具备极强的共情能力、在你张口说第一句话之前就能够读懂你的人。 1.共情概念 共情的英文名称是empathy,又译作同理心,是由美国人本主义运动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讲就是一种试图站在对方立场上感受对方的感受,从而表达出这种感受。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还被译作“同感”“投情”,等等。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成为灵长类动物的一大特征就是具有共情能力。动物都会存在“利我”本能,人类在亲情、友情以及爱情中都要有“利他”产生的补偿心,而这就是共情。人是活在缺失中寻求补偿的,没有补偿就会迷失;没有补偿,生命就会失去精神、沦为动物。 人与人之间是通过对感受的表达来形成连接的。具体来讲,就是我有一种情绪,萦绕在心间。你看到了它,理解了它,我们之间就产生了连接。如果你能替我表达出来,我们之间就产生了亲密的感觉,这就是共情。在这里面,感受的表达非常重要,而倾听对方的感受也非常重要。 但是要注意的是,真正的共情是感受对方的感觉,而不是对方的思维。我们不能随时随地观察到属于对方的思维,就很有可能会变得很敏感,太敏感的人总是不能无动于衷,总想着要为对方受到的伤害分担,结果往往发展成为讨好型人格。 所以说,真正的共情就是关注对方的感受而非思维,关注的是对方的一种心理情绪。这种情绪会通过我们大脑的镜像神经元进行传播,因此让我们产生同理心,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 共情是没有标准可言的,没有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方法。仅仅就是愿意倾听,保留空间,不要附带任何评判,带着一种情感力量去进行连接,以及与你的对方亲密交流那些足以令你难忘的内心伤痛,让你的对方立刻知道“你目前不是一个状态好的人”。 人际交往需要共情能力。阿德勒说过,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难最多。这里的“感兴趣”不是指你关心对方做什么工作,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结交了什么好朋友,这些都是对对方生活的外在形式感兴趣。真正的对人感到有兴趣是关注对方本身这个人,他有什么样的梦想,向往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像伯牙遇见子期,第一声琴响就知道是知音。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永远不必过于担心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前途。这就是共情的强大力量。 家庭教育也需要共情能力。父母有时候也抱怨“孩子一点都不理解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原生父母到底有没有反省孩子不能够理解原生父母这件事背后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孩子从小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共情的能力。这就是原生家庭的教育的缺失。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突然摔倒了,他可以直接获得两种爱:一种是爸爸妈妈对他说,“宝宝给你吃颗糖果”,用美好的感觉来替代糟糕的感觉;另一种爱是爸爸妈妈对他说,“宝宝,你哪里疼,告诉我们”,用共情的方式让孩子真正感觉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在乎和接纳。往往我们在原生家庭中缺少的是后一种爱,就是在脆弱的时候的理解和陪伴以及指导。如果家长足够耐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内心,孩子就会准确描述他们现在面临的各种困境。有时候,孩子们最需要的是父母对他们产生共情,让他们能够明白,这是父母在跟我一起承担痛苦,那么孩子也就能培养起一种自律的能力,它可以帮助孩子推迟满足,从而获得更大的幸福。 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时,共情就更明显了。爱情就是最深层次的一种共情,是我们进入另一个人最深层次人格的专享有效方法。只有当我们真正地身处在这种爱情中,真正具体理解到了对方的内心感受时,我们才将真正收获平静和幸福。这就是爱的真谛。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