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络社会中青少年社会规范认同研究

网络社会中青少年社会规范认同研究

  • 字数: 230000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作者: 孔祥渊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722236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不听话”“特立独行”,这是人们对于网络时代中青少年的一些看法。“果真如此”还是“另有说法”。这本著作,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基于理性分析的答案。
内容简介
本书所探讨的问题是:在网络社会中,青少年的社会规范认同呈现出何种特征?学校德育应如何有效回应这些特征?具体而言,本书立足于网络社会的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从社会规范的获得方式、呈现方式及认同方式三个维度,分析了网络社会中青少年认同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本书聚焦于德育立场、内容、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作者简介
孔祥渊,教育学博士,深圳大学助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时代与德育变革。在《中国教育学刊》《外国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等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第一章自致:网络社会中青少年社会规范的获得方式
第一节网络技术的“柔”:社会的弹性化
第二节网络技术的“坚”:社会规范的多元化
第三节从先赋到自致:青少年获得社会规范方式的变迁
第二章自编:网络社会中青少年社会规范表征的呈现方式
第一节确定的空间与时间:表征的强标准性
第二节空间与时间的不确定性:表征的弱标准性
第三节自编性:青少年社会规范认同的形式特征
第三章自嵌:网络社会中青少年社会规范认同的实现方式
第一节网络技术的“零”与“整”:“我”的出现
第二节网络技术的“传”与“连”:“我”有声音
第三节推介:“自嵌”方式的一种表现
第四章赋与缚:网络社会中德育变革的两个维度
第一节明显与适宜:网络社会中社会规范认同的积极特征
第二节私利与盲目:网络社会中社会规范认同的时代挑战
第三节基于自主性的引导:网络社会中德育的赋与缚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