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紫藤花开 离开清华五道口之后 2012-2022

紫藤花开 离开清华五道口之后 2012-2022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3026018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1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成立之初便确立的使命。 十年来,学院积极践行这一使命,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国内领先、不错的金融高等教育平台和金融学术、政策研究平台,培养高层次、创新性、国际化的金融人才,建设一流金融智库。"
内容简介
本书所呈现的,是过去十年里50位清华五道口金融专业硕士、金融学博士校友在五道口小院的学习生活经历,以及他们离开校园后的职业发展故事——以理想为旗帜,以奋斗为底色,以青春之本我,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贡献己力。
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诞生于2012年3月29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与清华大学合作,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建设而成,是清华大学第十七个学院。
目录
向佳:立足实践,格物致知
徐融:执着追求理想,不负青春韶华
李茂林:基层生涯就像夏收后的麦草,收获真实喜悦
刘照:坚守初心,步履不停,为基层金融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李冲:八年磨一剑,不为稻粱谋
杨千帆:沂蒙山区的扶贫者,知行合一的五道口人
刘维特:清华五道口,人生的关键一站
高玥:投身央行事业
苏泽渊:小院如火,点燃梦想之灯
王伟涛:我印象中的小院
李润权:扎根基层探索,执着勇毅前行
伏后明:我在西藏阿里工作
李元奇:怀赤子之心,在乡土中成长
韩芳沁:扎根基层,投身金融实践
席仲恒: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接续奋斗、凯歌前行
周观平:从清华园到国家高端智库,经世济民是我不变的理想
隗玮:从全球的视角去思考中国
兰茹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王天雨:做有温度的师者,用爱浇灌明天的希望
陈鑫:孜孜以求,探索金融真谛
邓文龙:银行从业九年有感
朱松涛:不忘初心,传承五道口精神
李逸婧:从此出发,走上属于自己的路
乔丹:金融理念先行,脚踏实地不忘初心
张洋:二十年寒窗求学,一个农村放牛娃的故事
张富瑜:清华五道口,永远的精神家园
王跃先:我在拟上市企业驻场服务的这些年
秦明柳:凤凰花开的路口
李少华:五道口精神是我行动的导向
施友从:做臻于至善的金融工匠
高尚:牢记使命,奔向未来
丁睿:践行五道口传统,铭刻奋斗初心
范明月:心无旁骛,坚持做正确的事
杨元辉:带着理想,从这儿出发
杨佐邦:十年,我的征程一直在路上
王颖颖:人生路上的每个转折点,都有你温柔的护送
周煜茗:国际组织实习,融入异域山川
李光耀:我的服务实体之梦
卜嘉锋:莫忘来时路,不负少年心
张浩然:陪伴投资者抵达更远的终点
杨康:投资生涯中不断精进、追求很好
姜东:不忘初心,不负此生
车育文:清华五道口是“梦想”最生动准确的注解
吕江波:紫藤花开,从清华五道口追逐日月
郑君怡:从一级到二级,做好价值传承的坚守
黄臻尔:以萤火之光,投身中国特色金融实践
简侨:从这里出发,抵达理想、诗和远方
费斌杰:创业维艰,乐在其中
龚晨:在创业团队中收获热爱
杨元辰:从清华到IMF,清华五道口助我走上国际舞台
摘要
     向佳:立足实践,格物致知 研究要源于实践井引领实践 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正在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推动着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在五道口读博期间,我在导师廖理的指导下,通过实地走访金融科技企业和大量阅读学术论文及政策文件,充分感受到了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态乃至投资者行为模式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并对金融科技和行为金融的前沿理论与知识边界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拓展。在我看来,如果能从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新金融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研究话题,再用得出的研究结论引领实践,同时又能在实践中使理论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颇具现实意义。 比如,金融科技的方兴未艾开辞了触达客户的全新途径,手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智能终端不断普及,投资模式和体验相应转变,这也成为《零售投资中用户界面与一手经验》(“User Interface and First-hand Experience in Retail Investing”)一文的研究背景。利用智能终端进行投资会对投资者的行为带来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因何产生?又应如何优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利用多种实证方法反复验证心中的每一个猜想。尽管导师廖理和王正位老师日常事务繁忙,且与美国的合作老师之间存在时差,但大家都坚持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讨论,甚至经常为完善论文写作中的细节而工作至深夜。最终,这篇前后历时五年、实验材料装满多个行李箱、讨论邮件达千余封、投稿中历经波折的论文,很幸运地刊发在不错金融学术期刊《金融研究评论》(Review of Financial Srudies)上。 毕业后,我选择到公共服务部门工作,而学术训练带来的思维烙印仍深深地影响着我,学习和研究也成为一种“惯性很强”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我。走出校园不仅不是学习的终结,反而是学习的开始。正如张晓慧院长曾在毕业典礼上寄语毕业生时的谆谆教诲:“今夜之后,同学们将离开小院,‘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但我希望,今后无论你们身在何方、居于何位、从事何职,总有一扇‘读书窗’伴着各位。”于我而言,稍有不同的是,在校期间的学术研究工作强调“精深”,毕业后所从事的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求“面广”,我所参与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重在“切实”,尽管工作侧重点略有差异,但不变的是“以理论为实践领航,用行动答复时代叩问”的不懈追求。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践历练 一直以来,清华大学号召同学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毕业一年多后,我有幸来到百色起义策源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挂职锻炼。 对于田东县,我并不陌生,甚至说得上是倍感亲切。在我于清华五道口学习期间,学院和田东县的联系与合作就十分紧密。2014年,学院硕士校友即赴田东县开展工作,学院的老师与同学们也多次赴田东县考察调研。始于2008年的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是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的典型缩影,“田东模式”曾在2015年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肯定,是清华五道口学子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不错案例。目前,田东县仍与学院保持着战略合作关系,不断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提供“全天候”服务。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