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

  • 字数: 16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 作者: 吴祖缃 等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884944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百年经典,可堪回味;百年文学,历久弥新。读百年小说,看百年中国!
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末,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一批文学界的有识之士会聚到上海,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作为逃出思想牢笼的“新青年”,他们满怀热血地投身革命,在与旧社会的对峙中成长蜕变,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达对光明的呼唤。其中包括丁玲《一九三〇年春上海》、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张天翼《包氏父子》、吴组缃《天下太平》、艾芜《山峡中》、沙汀《在祠堂里》等优秀中短篇小说作品。
作者简介
吴组缃(1908—1994),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吴组缃最早的文学活动,可以追溯到1923年,那时他还在芜湖省立五中读书。受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他开始写小说,早期处女作《不幸的小草》在上海《国民日报》副刊《觉悟》发表,又陆续创作了《鸢飞鱼跃》《狗尾草》等作品。1929年吴组缃考入清华大学,先后就读于经济系和中国文学系,曾与林庚、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受《子夜》影响,吴组缃在1933—1935年间,完成了他的两部作品集《西柳集》《饭余集》。1943年,创作长篇小说《鸭嘴涝》(又名《山洪》)。新中国成立后,吴组缃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等职。路易丝.雷德曼(Luise Reddemann)是神经科医生、心理治疗医学的专科医生、精神分析师、克拉根福大学创伤心理学和心理医学名誉教授,深入研究创伤和创伤后遗症30余年。1985至2003年担任比勒菲尔德基督教医院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科主任,为治疗复杂性创伤后遗症发展出“心理动力学的想象创伤治疗”(PITT)理念。此外,她还就精神创伤以及正念、同情心等相近领域开展培训活动。
目录
在木筏上/洪灵菲1
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之一)/丁玲15
为奴隶的母亲/柔石50
山村一夜/叶紫76
天下太平/吴组缃110
包氏父子/张天翼139
山峡中/艾芜183
制服/魏金枝203
在祠堂里/沙汀223
摘要
     约莫是夏天的季候,在日光像熔炉里的火舌一样灼热,船头上有一些白烟在升腾着的一天,我被一只小艇载到M河岸边,在B京对面的这木筏上面来。这时我被几个同乡的农民惊异地接待着了。 “呀,得源,你来?”他们都睁大着眼睛在凝视着我,先由黑米叔伸出他的粗大的臂膀,把我从小艇上挽起来,一若我是一个小孩子似的。 “得源!”我的堂兄旭高从艇上替我拿起那破旧的包裹——那被挟在他的胁下显出异常的细小——脸上挂着疑信兼半的笑容。他的心里头似乎在说:“你怎样也会到这儿来呢?” 跟着是“得源兄!得源叔!得源!”这名字在这木筏上响了一回,竖弓,妹子,亚木,粗狗次第都各叫着我一声。 “得源叔,这破市篮!啊!”亚木现出感慨的态度,闪动着他的眼皮上有了疤痕的眼睛,从我的肘上把我的市篮抢下,丢进一个角落里面去。 他们的这种亲热的表情,使我周身感觉到暖和,使我登时忘记了数万里长途漂泊的疲乏。同时,我一样地是为他们所惊异,我怎样也想不出他们为什么不好好地在乡中耕田,偏要到这儿来干什么呀。 “啊!你们都来?干什么勾当呢?”我劈头便是这一句。 他们都哑默着,有的脸上挂着苦笑,只有鲁莽的旭高睁大着他的带血的眼睛,用着愤怒似的口气说:“来?不来这里,到哪里去呢?” 亚木解释着说:“得源兄,乡中真是支离破碎呀!又水旱,又怕匪乱!……” 粗狗插着嘴说:“不到这儿来便要饿死了!” 这时候,筏上的老板,爽聘,他是个年纪三十余岁,面部有如放大的泥人一般的我的同乡,在柜头旁边带着忙碌不过的态度站起身来向着我说:“来呀?得源。”跟着,脸上带着苦容——怕麻烦又怕碰到事情来的苦容——便又坐下去记着他的账了。 木筏面水这边有许多筐咸鱼,里边有了许多很大袋的一袋一袋的东西。楼板擦得很是光滑,河里面的水影跟着日影一道跑进来在这地板上面跳跃着。 …… 住在这木筏上以后,我和他们算是度了同样的生活,他们的脾气和性格我愈加懂得多一点,我的心便愈加和他们结合起来了。这木筏像一个大鸟笼似的,它把我们从偌大的世界中攫取来关在它的里面,好像我们是不适宜于在这鸟笼外面生存似的。同时像关在笼里面的鸟喜欢叫着一般,我们彼此间都喜欢说话。真的,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彼此间觉得说说话,发发脾气,是差不多和吃饭一样的重要啊。 这天我们照例又是谈起话来,门外下着大雨,屋背的木板(全屋都是用木板筑成的)用着全力在抵抗着那粗暴而且激怒的雨点,这发出一种又复杂,又合一,又悲壮,又苍凉的声音来。从窗外望出去,M河迷蒙着,浪花掺杂着雨点,白茫茫混成一片,这是多么有趣的景色啊。但受到这种声音的激动的怕只有我一个人,他们的脸上的表情都丝毫也没有改变的,我知道他们从小就被残酷的现实生活所压损,再没有闲情来领略这大自然的美丽啊。在他们以为下了大雨天气便会凉些,那便是一切了。但,这倒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彼此间实有了共通之点,那便是同是离乡别井的流浪者,同是在人篱下的寄食者,因此我们彼此间总觉得异常亲热,谈话的时候,也特别谈得痛快些了。 我们彼此拥挤地坐在这木筏上的后房(我们晚上便都在这里睡觉的,这儿没有蚊子,晚上只躺在地板上便够,用不着睡具),旭高望着我们说:“数一数寄回家去的‘番批’!”他的态度似滑稽又似庄严,似快乐又似悲伤。他的枣色的脸孔上近唇边的一粒黑痣上的毛,跟着他的唇在移动着,这好像是在戏谑着这说话的主人公似的。 “‘臭虎’!天天在数着‘番批’,不怕激怒你的老子吗?你这‘臭虎’!”黑米叔用着手掌批着他的屁股,在他的身边蹲下去,看着他的“番批”。他的面孔几乎像“吉宁人”一样黑,身材比较细小而坚实。 “没有钱寄回去,数一数‘番批’开开心!”旭高用着解释的神气说,把他的两只手捧着“番批”在念着,“……兹寄去大洋××元,以为家中之用……” “‘臭虎’!不要念吧!”竖弓尖着他的嘴唇,半恳求半阻止地走上前去抢着他的“番批”,“我们连‘平安批’都还没有寄一张回家去啊!”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