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凡人动了心 熊太行说

凡人动了心 熊太行说"三言"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熊太行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10115431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熊太行说“三言”,说的是古人的故事,却仿佛能看到我们自己。因为这些故事里的人物,本来就是你,是我,是芸芸众生。
内容简介
“三言”描绘的是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故事里的人物,追求富贵,向往爱情,维护社会正义,讲究知恩图报……这些故事里,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熊太行说“三言”,选的是和当下人们生活、情感、心理有某些共通之处的经典篇目,讨论人心、世道、家庭、职场、生活、人际关系、熟人社会等复杂而微妙的话题,注入强烈的现实感。从古人的世界里,看到当代人的影子,熊太行的解读,能让人们在内心产生共鸣。
作者简介
 
目录
自序:最怕凡人动了心
爱与欲
也是一段错付的爱——《一窟鬼癞道人除怪》/3
欲望是祸福的来源——《小夫人金钱赠年少》/22
最辛苦的是一厢情愿——《崔衙内白鹞招妖》/37
好的爱情,需要多方成全——《宿香亭张浩遇莺莺》/52
千万不要恋上疯魔之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66
警惕那些情感勒索者——《王娇鸾百年长恨》/86
情深之人最可爱——《闹樊楼多情周胜仙》/102
乱成一团的婚姻——《乔太守乱点鸳鸯谱》/122
人之道
那个做了贼的男子——《范鳅儿双镜重圆》/137
被嫌弃的老学生——《老门生三世报恩》/148
有缺点的人最真实——《宋小官团圆破毡笠》/162
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唐解元一笑姻缘》/177
女学霸的姻缘——《苏小妹三难新郎》/194
事与理
损人不利己的小报告不能打——《崔待诏生死冤家》/207
优选的姿态是量力而行——《苏知县罗衫再合》/219
拿天下人当傻子是不行的——《三现身包龙图断冤》/231
承认错误,尽力弥补——《金令史美婢酬秀童》/246
人世间
不幸的家庭是悲剧之源——《计押番金鳗产祸》/265
寄人篱下和保护自己——《两县令竞义婚孤女》/282
不要低估一个与世无争的人——《灌园叟晚逢仙女》/296
万物护佑相爱的人——《大树坡义虎送亲》/312
一个好人如何才能发家致富——《施润泽滩阙遇友》/327
举报是自私者的护身符——《白玉娘忍苦成夫》/342
摘要
     也是一段错付的爱——《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有朋友问我:“找对象可以找那种条件比自己好很多的吗?” 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还真的有这样一篇小说。今天就给大家拆解一下,一个美丽的富家小姐看上穷小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叫作《一窟鬼癞道人除怪》,改编自宋朝话本《西山一窟鬼》。 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眼熟,对,《神雕侠侣》里,郭襄第一次离开姐姐出走,就是跟着西山一窟鬼里的“大头鬼”走的。 为什么金庸先生用“西山一窟鬼”里的人物引出郭襄和杨过的相识? 因为这个故事,也是一段错付的爱。 吴教授 南宋绍兴年间,福州威武军有个秀才叫吴洪。吴秀才来临安府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他身上路费不多,就在临安府开了一个小学堂,教孩子们念书。 “也罪过那街上人家,都把孩儿们与他教训,颇自有些趱足。” 之前有朋友跟我说,“三言”半文半白,看不懂。 其实“三言”是明朝的浅近白话,语法和我们今天的现代文很像。 民国时候白话文写得好的大高手,都是熟读《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和三言二拍的人。 “罪过”,其实不是说家长们瞎眼,把孩子送来给吴洪辅导,而是“多亏”的意思。 吴秀才一个福建人,在临安这种一线城市能办小学堂,可见他的官话不错,学问也扎实,所以他“颇自有些趱足”,就是存了点钱。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三年后再考一次,希望能够获取功名。 邻居们都尊称他为“吴教授”。《水浒传》里,吴用也被人这么称呼过,“教授”就是“老师”的意思,不是今天的职称。 王妈妈 有一天,吴老师在课堂里教书,听见青布帘子上的铃铛响,有个老太太挑帘子进来了。 你看,自古至今的市井生活都差不多。今天的小超市、便利店,你一推门,有个粗制滥造的玩具熊猫用诡异的女声说“欢迎光临”,这就是没有前台的小店的常用做法。 吴老师一看,这个老太太不是家长,是半年前住隔壁的王婆。王妈妈是个职业媒婆,人送外号叫“撮合山”,意思是说两座山都能给撮合到一起,专治各种顽固性单身疾病。 吴老师是个文化人,赶紧跟王婆打招呼:“多时不见,婆婆如今在哪里住呀?” 跟前任邻居打招呼就是这样的:“您现在跟哪儿住呢?” 别管他搬去哪儿,你都可以恭维一下他的选择。 好比他说:“我现在住天通苑。” “那地方可好啊,都是大户型!您这下可是改善型居住了。” “没有没有,也就买了个三居室!嘿嘿嘿。” 人家乐意听,是不是? 其实你也知道,那地方人口密度太大,五号线每天早上都能挤死人,但是我们中国人,就是喜欢挑别人爱听的话说,人家心里是寒的,你说完了,就变成暖的了。这就是寒暄。王婆说:“我现在钱塘门里城墙边上住。” 吴老师说:“婆婆高寿?” 这也是对长者的恭维,长者说个年纪,你说“不像,不像,您显得年轻”,老年人心里高兴。 王婆说:“七十五啦,吴老师您青春多少呀?” “小子二十有二。” 这就是奶奶和孙子的年纪差了。 王婆说:“啊呀,那可不像,我看你像三十多岁的人了,想来是每天教孩子比较费心吧。” 其实,评价读书人,你说他老成是恭维,你说他显老,他肯定不爱听。 就像程序员,你说他“资深”,他开心,你说他头秃,那他就不舒服。 上来先给你一个巴掌,按照今天时髦的话说,这算PUA,死命贬低你,你就容易听他的。 但是人家王婆立刻就给你一个枣儿:“依老媳妇愚见,也少不得一个小娘子相伴。” 看这句话,直接能击中吴老师的灵魂!古代这种需要口才的行业,人人都是语言大师。 吴老师说:“我这里也托人打听过几次,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