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工资集体协商的法治化构造

工资集体协商的法治化构造

  • 字数: 3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吴延溢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633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我国目前在工资集体协商领域的法治化治理水平存在的不足入手,对为什么要对劳资之间的工资集体协商进行法治化治理,工资集体协商法治化治理的法理依据、根本立场,应该遵循何种法治理念与原则去解决在工资集体协商治理过程中可能和实际出现的问题,工资集体协商的权利体系构建,相关公共权力的运行的基本要求,在工资集体协商法治化构造问题上,如何妥善对待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有效发挥工会及民间劳工组织的作用,以及是否可以在集体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上实现某种模式创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回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章身份与契约:工资集体协商法治化构造的历史逻辑
第一节实然性分析: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古典自由主义时代:从劳资身份对立与抗争中开辟集体协商的先河
二、国家规制主义时代:工资集体协商逐渐合法化
三、新自由主义时代:工资集体协商合法化治理的调整
四、中国工资集体协商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应然性分析:当代中国引入工资集体协商的时代诉求
一、经济结构的转型:基础性诉求
二、共享时代的到来:目标性诉求
第三节必要性分析:为何要研讨工资集体协商的法治化构造
一、实践层面:工资集体协商治理过程中法治基因有待系统性培育
二、理论层面:需要实现对传统劳资私法理论的拓展和超越
第二章立场与妥协:工资集体协商法治化构造的利益基础
第一节利益优选化:工资集体协商中的两个基本立场
一、绝对主义立场:个体利益优选化及其缺陷
二、整体利益优选化:共和主义立场更切合共享发展理念
第二节妥协:工资集体协商中利益博弈的基本形态
一、劳方与资方之间私人利益的博弈
二、劳资固有的私人利益与国家维护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博弈
三、劳动者本源性利益与工会派生性利益之间的博弈
四、劳动者群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博弈
第三章权利生发与权利配置:工资集体协商法治化构造的目标模式
第一节“权利生发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的模式选择
一、基于法理逻辑的考察:权利本位还是权力本位
二、基于立法目标的分析:结果主义还是行为主义
三、基于价值取向的考察:劳动三权与产业民主
第二节权利设定与平衡:协商各方权利配置的规范分析
一、协商发起权的供给与分配
二、消极结社权与“搭便车”者的区别对待
三、集体交涉权与集体议决权在不同主体间的分离与制约
四、协商邀约权与诚信应约义务的契合
五、一方知情权与另一方信息安全权的平衡
六、中止协商权的提起与集体协商的重启
七、集体协议生效决定权的归属
八、产业行动权在劳资双方的规制
九、相关权利的
第四章域外样本与国内经验:工资集体协商权利供给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多位阶权利构造:现代国家的共同追求
一、在宪法中提供相关基本权利制度的基础性支撑
二、劳动法典关于集体协商权利制度的系统性安排
三、通过专门法律对相关权利进行具体化规定
第二节类型学分析:不同国家之间权利实现的差异性
一、在规范的可操作性上存在差别
二、在规范的完备性上存在差别
第三节国内经验:当代中国权利制度供给的过去与未来
一、当代中国工资集体协商权利制度的演进
二、我国相关制度供给的可发展空间
第五章有限与有效:工资集体协商中国家权力运行的法治化构造
第一节有限性:工资集体协商中国家权力运行的消极法则
一、劳资契约自由的偏离与矫正:国家治理的法律边界
二、实体与程序:工资集体协商中国家权力运行的阈限
三、有限性的定量分析:工资集体协商政府治理的弹性区间
第二节有效性:工资集体协商中国家权力运行的积极法则
一、超越古典主义:现代国家的发展呼唤权力运行的有效性
二、有效性的关键:落实政府在协商中的双重责任
三、效率、效益与效果:有效性的追求目标
第六章比例与适度:工资集体协商法治化构造中的政府定位
第一节多重身份:工资集体协商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一、多元利益的保护者
二、多元利益的平衡或协调者
三、利益表达的促进者
四、利益冲突的调停者
五、工资集体协商的示范者
第二节比例原则:工资集体协商中政府的功能定位
一、比例原则是行政法上的一项方法论原则
二、工资集体协商中政府行为的比例把握
第三节“适度介入型”:工资集体协商中的行政形态定位
一、适时拓展专门性行政主体进行依法行政
二、从外围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进行给付行政
三、通过三方机制和调解仲裁进行居间行政
四、对有损公共利益的罢工行为进行行政干预
第七章工会与民间劳工组织:工资集体协商社会空间的法治化构造
第一节合法与非法之间:国内民间劳工组织的作用
一、产生的必然性:基于治理理论的观察
二、运作机制:三方机制之外的“第四方机制”
三、困境与展望:国内民间劳工NGO的可能性空间
第二节全球化与本土化:国际劳工组织对工资集体协商的影响
一、全球化背景下工资集体协商劳工标准的制定与落实
二、本土化语境下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的适用现状与前瞻
第八章一元与多元:工资集体协商解纷机制的法治化构造
第一节谦抑与能动:司法救济机制的应然性塑造
一、司法谦抑是处理集体协商争议的基本品格
二、司法能动是处理集体协商争议的积极态度
第二节 整合与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及其法理限度
一、大调解: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多元化解纷机制
二、特征分析:大调解对传统解纷方式的超越
三、政策考量:大调解的必然生成及其发展限度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