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咖啡帝国

咖啡帝国

  • 字数: 3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作者: (美)奥古斯丁·塞奇威克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57223135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4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一部横跨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资本主义全球史 ★《棉花帝国》作者盛赞:“引人入胜,颠覆认知。” ★咖啡如何主宰人类文明,牵动全球经济,搅动世界格局? ★2022年凯拉斯科国际奖获奖作品 ★《经济学人》《金融时报》联袂推荐 ★《纽约时报书评》编辑选书 ★亚马逊编辑优选历史书 ★《每日电讯报》很好夏季读物 ★《出版人周刊》《卫报》评选最受期待书籍 ★阅读《咖啡帝国》,洞见经济运行机制,通晓贸易发展历史,读懂政治博弈法则"
内容简介
400年前,喝咖啡只是土耳其人的一种神秘习俗,英语里甚至没有“咖啡”这个词;今天,“咖啡”已经成为这颗星球上传播最广的词语之一。300年前,商业化种植咖啡的地方只有也门;今天,这种经济作物已经覆盖70多个国家,关系着2500多万人的生计。200年前,咖啡是专属于特权阶级的奢侈品;今天,它是随处可见的日常必需品,全世界每天要消耗几十亿杯咖啡。100年前,咖啡引发的压迫、剥削导致萨尔瓦多政局长期动荡;今天,咖啡是最主流的“公平贸易”商品。本书横跨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结合“萨尔瓦多咖啡之王”的人生传奇,揭示让全球上瘾600年的咖啡如何牵动全球经济,搅动世界格局。
作者简介
奥古斯丁·塞奇威克,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纽约城市大学,致力于食品、工作和资本主义的全球史的研究。 《咖啡帝国》一书是作者历时十年的心血之作,涉及领域横跨历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以“萨尔瓦多咖啡之王”的人生传奇为主线,重现百年全球贸易发展史,洞见世界经济运行机制,出版后即被英国《每日电讯报》评价为“史诗级”著作,并于2022年斩获凯拉斯科国际奖。
目录
1完美的伊斯兰符号
2棉都
3持续喷发的状态
4黄鳝
5西尔斯兄弟
6阿波罗的符号
7制造之神
8工厂
9走霉运
10品尝者
11特殊的作业
12洞的历史
13玻璃笼子
14饥饿的种植园
15咖啡时期的爱情
16关于咖啡的真相
17美国灵药
18咖啡问题
19吃的天堂
20红圈里面
21完美的午餐
22大屠杀
23薄利多销
24咖啡杯背后
25战争
26前世今生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摘要
     序:咖啡百年 多年以后,杰米·希尔还会想起自己被绑架的那个下午,并为此责怪自己的父亲。那是1979年10月31日傍晚,杰米刚在办公桌前坐下,准备给女儿亚历山德拉写信。1 那年头,万圣节在萨尔瓦多还算新奇,1959年卡斯特罗古巴革命后,蜂拥而来的外交人员带来了这个节日。2“不给糖吃就捣乱”的游戏迅速占领了首都圣萨尔瓦多的高档社区,这位在家族公司里担任高管的42岁商人就住在这里。穿着奇装异服挨家挨户敲门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往往是坐车来的。不过即便如此,万圣节的重要性仍远远比不上即将到来的亡灵节,11月初的亡灵节标志着收获季的开始。 杰米一直盼望收获季的到来,持续6个月的倾盆大雨终于退场,取而代之的是蓝天和凉风,他的兴奋充分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历史。由于缺乏临大西洋的海岸线,直到1821年才脱离西班牙统治而获得独立的萨尔瓦多曾是一潭“死水”—全国25万公民中仅有4名律师和4位医生,剩下的都是农夫。优选的港口每年只有两三艘船停靠。3 但这并不代表萨尔瓦多人很穷,因为“穷”是相对的,商业层面的与世隔绝意味着经济的平等。19世纪中叶,来到萨尔瓦多的欧洲游客往往震惊于这里“赤贫现象的绝迹”和土地的肥沃。4 靛蓝和香脂、有利可图的出口商品、繁荣的乡村,就连城镇都“掩映在热带植物中”。这些植物包括棕榈、柑橘和“险些被沉甸甸的金黄果实压垮的阔叶香蕉”。5 丰富的自然物产赢得了外国游客的赞叹,他们看到的是一片“特别适合出产热带作物”的土地,但大部分萨尔瓦多人靠耕种公有土地为生。6 他们没有太多动力为远方的市场种植新的、陌生的经济作物,更不愿受雇于有志于此的人。从传统上说,生活在这里的农夫惧怕旱季的到来。11月的降临意味着绵延数月的干旱,每当这时候,萨尔瓦多人和他们的“邻居”总会祈祷大雨早日归来,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19世纪末,萨尔瓦多的乡村生活仍延续着几百年来的传统。日出的清晨,人们扛着农具沿着泥泞的窄路从小村赶往远处的农田劳作;到了晚上,他们又会带着能充当口粮或者能在当地市场上售卖的收获回家。7父母将维持这种生活所需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孩子。8 一年一度,天气转换之际,萨尔瓦多人和整个中美洲的所有“邻居”一样,装饰坟墓、唱歌跳舞、聚会欢饮,以这种方式感念大地无尽的恩情,祈求祖灵的庇佑。9 但也有一些萨尔瓦多人认为,这些流传已久的深厚传统不值得庆祝;他们遥望那个拥有内燃机、电话和电灯的广阔世界,担心自己的国家正在被甩得越来越远。这个群体取得了和他们的人数不相称的政治力量。起初的变化并不明显,但在1879年之后,一切骤然加速,萨尔瓦多传统的农业生活被连根拔起,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未来。 1889年,杰米·希尔的祖父—时年18岁的詹姆斯,从英国曼彻斯特来到萨尔瓦多的时候,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方兴未艾。两代人的时间内,萨尔瓦多接近变了模样。“最让游客震惊的是,”1928年,一位美国游客写道,“这里的人显然只关注一个东西:咖啡。每件事都关乎咖啡,每个人都和咖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咖啡是维系萨尔瓦多不致分裂的专享要素。”同一年,萨尔瓦多农业部长这样说到,他本人也是一位咖啡种植园主。10 尽管詹姆斯来到萨尔瓦多的时候,咖啡热已经开始了10年,而且作为移民,他无法担任政治职务,但毫无疑问,在将他的第二故乡改造为现代历史上单一作物栽培程度优选的国家的过程中,他发挥的作用可能比谁都大。到20世纪下半叶,部分缘于希尔在自家种植园和咖啡加工厂里采取的措施,咖啡覆盖了萨尔瓦多1/4的耕地,吸纳了全国1/5的人口。萨尔瓦多的种植园每英亩的产量比巴西的高50%,他们种出的咖啡贡献了全国1/4的GDP,在出口货物中的占比更是超过90%。值得注意的是,同样部分缘于希尔的牵线搭桥,这些咖啡绝大部分会被装进色彩鲜艳的锡罐,摆到美国的超市货架上;伴随着萨尔瓦多咖啡产业的兴起,美国成了稳坐全球咖啡消费第一把交椅的国家。11 一个世纪内,萨尔瓦多出产的作物换了种类,这个国家采摘、加工的咖啡斟满了美国人的杯子,农产品带来的利润也落到了新主人的手里。 因此,对希尔家族来说,咖啡收获的开始通常意味着唾手可得的奖赏,但1979年不是寻常年份。和往年一样,旱季如期而至,带来了适合采摘咖啡、给咖啡豆去壳的晴天和干燥的空气。但这些有利条件被家族内部和国家层面的变动蒙上了一层阴霾。自“二战”以来,希尔家族的生意从咖啡扩展到了房地产、建筑、金融和保险业,但作为三个兄弟里的长兄,杰米在家族企业里遭到了贬斥。更糟糕的是,昔日的政治冲突重新抬头,谁也不知道收获能不能顺利完成。 百年的咖啡种植将萨尔瓦多分裂成了两半。这个国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与此同时,它在很多方面却穷到了骨子里。全国80%的儿童营养不良。12 曾经绝迹的“赤贫”成了萨尔瓦多两种基本风貌中的一面,而另一面是传奇“十四家族”的豪富,其中包括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