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安娜·卡列尼娜(全2册)

安娜·卡列尼娜(全2册)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0034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11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1877年。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人物。在相继失去儿子和精神上最后一根支柱——伏伦斯基后,经过一次和伏伦斯基的口角,安娜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生活下去,绝望之余,她选择了卧轨自杀。
作者简介
 
目录
上卷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下卷
第五部
第六部
第七部
第八部
摘要
     第一部 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情。 奥布朗斯基家里一切都乱了套。妻子发现丈夫和以前的法籍女家庭教师有私情,就向丈夫声明,不能再跟他一起过下去了。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三天。在这样的状况下,不仅夫妻两人,而且一家大小,上上下下,都感到非常难受。他们都觉得生活在一起没有意思,觉得他们这奥布朗斯基一家大小、上上下下的关系还不如随便哪一家客店里萍水相逢的旅人。妻子在房里不出来,丈夫已有两天多不在家。孩子们在家里到处乱跑,就像丢失的孩子。英籍女家庭教师跟女管家吵了架,写了信请朋友给她另找位置;厨师昨天午餐时候就走掉了;做下手的厨娘和车夫也都提出辞工。 在口角之后第三天,司捷潘·阿尔卡迪奇·奥布朗斯基公爵(社交界都叫他小名司基瓦)在惯常的时间,也就是早晨八点钟醒来,不是在妻子的卧室里,而是在自己的书房里,在上等山羊皮沙发上。他把保养得很好的肥胖身子在弹簧沙发上翻转了一下,紧紧抱住枕头的另一头,将脸贴在枕头上,似乎还想再睡上很久;可是他忽然一骨碌爬起来,坐在沙发上,睁开眼睛。 “哦,哦,是怎么来着?”他回想着梦境,在心里说。“哦,是怎么来着?对了!是阿拉宾在达姆施塔特举行宴会;不,不是在达姆施塔特,而是在美国的什么地方。对了,不过达姆施塔特就在美国。对了,阿拉宾在玻璃桌子上设宴,连桌子也唱起《我的宝贝》,不是《我的宝贝》,而是更好听的什么歌,还有一些小小的长颈玻璃瓶,玻璃瓶原来都是女人。”他回想道。 奥布朗斯基的眼睛放射出快活的光彩。他微微笑着沉思默想起来:“是啊,真有意思,太有意思了。梦里还有很多妙事,不过用言语是说不出来的,而且一醒来连想也想不清楚了。”他看到一幅呢绒窗帘边上透进来的一缕阳光,便快活地把两条腿从沙发上耷拉下来,用脚去找妻子绣了花的那双金色鞣皮拖鞋(那是去年给他的生日礼物),而且依照他九年来的老习惯,不等起床,就朝他在卧室里挂晨衣的地方伸过手去。这时他才猛然想起来,他不是睡在妻子的卧室里,而是睡在书房里,想起自己为什么不睡在卧室里,而睡在书房里;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皱起眉头。 “唉,唉,唉!嗨!……”他回想起一切种种,叹起气来。于是他的脑海里又出现了他和妻子口角的详情细节、他的尴尬情形和他自己铸成的、最使人伤心的过错。 “是啊!她不肯原谅,也不可能原谅。而且最糟糕的是,一切都是我的过错——是我的过错,却也不能怪我。可悲之处就在这里,”他想道,“唉,唉,唉!”他回想起这次口角中最使他难堪的场面,灰心绝望地叹起气来。 最不愉快的是开头那一会儿,那时他从剧院回来,欢欢喜喜,高高兴兴,手里拿着给妻子的一个老大的梨子,在客厅里没有找到妻子,奇怪的是,在书房里也没有找到她,最后却看到她在卧室里,手里拿着那封倒霉的、露了底的信。 她,这个一向心事重重,忙忙碌碌,而且他认为头脑非常简单的陶丽,一动不动地坐着,手里拿着信,带着恐怖、绝望和愤怒的神情看着他。 “这是什么?这?”她指着信,问道。 在回想这事的时候,像常有的情形一样,使他懊恼的主要倒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他怎样应付妻子这话。 他这时的情形,正是人干了非常可耻的事突然被揭穿时的情形。他不善于装扮一副脸相,以应付他的过错暴露后面对妻子时的局面。他没有表示委屈,没有否认,没有申辩,没有请求原谅,甚至也不是满不在乎——不管怎样,都要比他的做法好呀!——他的脸上竞接近不由自主地(奥布朗斯基一向喜欢生理学,他认为这是“大脑反射”),接近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种习惯的、和善的,因而是一种很傻的笑。 他怎么也不能原谅自己这种傻笑。陶丽一看到这种笑,就像被戳了一刀似的,浑身打起哆嗦,发作起来,暴跳一阵,说了一大串难听的话,就从房间里跑了出去。从此就不愿意看到丈夫了。 “怪就怪这种傻笑。”奥布朗斯基想道。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