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重塑田园——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人返乡手记

重塑田园——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人返乡手记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马彦伟 主编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078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或许,园丁有着比帝王更大的梦想……翻开本书,你将了解:新农人返乡进行时——亲历24位青年人回归农田的创业故事。新农村发展行思录——解读生态农业、社区支持农业等新命题。田园生活个性手记——感悟人、土地、自然的关系及现实困境。重塑田园,就是重塑时间。亲近土地,就是亲近我们自己。
内容简介
新农人,指有过城市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而重新选择投身农业的人群,是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本书汇聚24位新农人,讲述他们返乡创业、重塑田园的真实经历。其中,有归乡创业的失败经验,也有生态农业、社区支持农业的创新成果;有对海外农业发展的科学调研,也有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深刻体验。
作者简介
马彦伟,国内“新农人”代表人物,生态农业践行者。2005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后加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2015年创建致良田生态农场。他扎根西北荒漠17年,通过有机种植改善土壤结构,建立示范农场推广技术与作物,帮助农牧民开发节水又可持续的产品,推动环保与农业协同发展。
目录
序言/罗玉兰
致新农人的一封信/石嫣
第一章 此心安处
致良田:平衡于理想与现实间/马彦伟
“一墩青”:谁买了我的土豆/成鹏飞
从猕猴桃合作社到乡村社会企业/刘策
返乡,为了爸爸的苹果/刘阿娟
从农家女到电商带头人/张素
我有一个梦想:在青藏高原创造一座天堂花园/慕亚伦
家庭农场:让农田凝聚心田/唐亮
从一个农场到一个联盟/方永兵
第二章 上下求索
历尽磨难,我依然选择生态农业/梁峻杰
告别科研,新农人的生存之道/郑力行
返乡创业种植水稻的那几年/张帅
从保健品到农场:有机同盟会的诞生/晁代伟
生态农业,是事业还是生活?/毛世军
创业中的蜕变/陈星
巨额负债下的六年/吴龙龙
返乡的N种可能/刘彦龙
第三章 他山之石
果园里的生态平衡/李立君
宁夏放羊哥的个人品牌打造/吕立军
农业品牌构建的关键原则与思维/于建刚
对返乡青年从事生态农业的思考/郝冠辉
变革中的泰北克伦族精神/伍娇
日本经验:用“六次产业”再造故乡/陈统奎
韩莎琳产消融合的发展经验/薛宁柏鑫玉
加拿大有机小农与消费者组织/常天乐
跋/孔繁强
摘要
     致新农人的一封信 应该是两年前了,马彦伟邀请我给西北的新农人培训项目做老师,在一年内,我去了西安两次,项目的学员们还来了我的农场两天,也算和他们建立了初步的认识。 没想到这颗种子发芽了,虽然发芽很慢,也有很多让我意想不到的地方。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沉默少语,其中很多人被风吹过后黑中带红的脸庞,都给我留下了西北新农人的独特印象。 后来有一次机会,我受甘肃庆阳市委党校的邀请去讲课,讲完课突然想起西北新农人培训中有一名学员在庆阳,就跟他取得了联系。党校的老师开车带着我,大概开了两个半小时抵达新农人吴龙龙所在的村庄。 那时已是秋末,寒意渐浓,吴龙龙的农场就在这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之中。 他喜欢皱眉,一脸严肃的样子,但笑起来很好看。他指着眼前的一道沟跟我们说:“这座沟到那边那座山,包括我们脚下的这座山都是我租的。远远的山沟里那群羊是我家的,我叔正在放。这边这些荒废的窑洞(大概有十几个),早就都没人住了,我就当猪舍、鸡舍了。好一些的窑洞,我想以后能装修装修住人。” 我说:“这么大,一年租金得多少钱?” “30年3万块。”他平静地回复我。 我一下张大了嘴,因为这个价格在北京,也就是我的农场6个大棚一年的租金。而吴龙龙拥有这么多土地,他应该可以很好地讲讲他的故事。但是三次培训过程中,他都没跟我有太多交流,没有介绍过他的农场,也没有提出过让我们帮忙销售他的产品。 后来我也了解了一些他的农场的情况。他从北京农学院毕业后,就开始跟两三个小伙伴合伙做这个农场,虽然说当地的地租很便宜,但是他们已经为这个农场的基础条件建设投入了大几十万,而这些都变成了他们的债务。一年之后,他的合伙人纷纷离开了这座大山,现在只有家人在跟着他干。他面临的优选的挑战是,现有的产品几乎没有相应的销售渠道。 再后来,我在参与陕西秦人良品合作社成立的过程中,发现参加过西北新农人培训的吴龙龙、郑力行等几个伙伴,也都在其中积极推动,是合作社第一批社员。虽然他们各自的农场都还是困难重重,但为合作社想的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农场。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有时园丁比帝王有更大的梦想。 2009年,我从学校搬到几十公里外的郊区农村参与一个都市农业项目的创办。2011年博士毕业后,我带领团队正式创办了社会企业分享收获农场。从2010年开始,我们借助中国人民大学的平台和各地政府的支持,连续举办了十一届社会生态农业大会。2020年,通过组建各省的社会生态农业合作社,形成了全国社会生态农业联盟,推进合作社内部形成更适合中小型生产者的有机农业标准——参与式保障体系,与此同时,也推动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生态“新农人”的出现。 “新农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这个词的提出是不是代表对我们的传统农民有所质疑?随着这个概念的推出,大家对于新农人群体有了不同的解读。 2012年,我在第四届社会生态农业大会上发言提出,要化解“三农问题”,我们需要新三农: 新农业:应该采用更加可持续的生产流通方式,在获得产量的同时也更好地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新农村:应该是一个可以让更多人安居乐业的地方,而不再是一个大家都想逃离的衰败之所; 新农夫:应该是自愿选择从事农业,而不是一种出身的身份代表;应该是采取新的理念、更环保的种植方式的一个群体,他们是生活在新农村从事新农业的这样一个群体。 后来,也有一些人将跨专业、跨行业来从事农业,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来销售农产品的群体称为新农人。而本文新农人的定义主要指前者。 P5-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