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师韵:北科大走出的院士

师韵:北科大走出的院士

  • 字数: 43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北京科技大学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0307169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将曾在“钢铁摇篮”这片沃土之上学习或者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不平凡的人生轨迹付梓成书。重点梳理了每位院士的生平事迹、学术生涯和人生感悟。40篇传略文章讲述了一代又一代北科人爱国奉献、求实鼎新的奋斗历程,描绘了北科大献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缩影,汇集了北科人追求很好的真实写照。 本书适合对科技发展、科学家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及大中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科学史领域研究者、科普爱好者等。
目录

序(2012年版)
前言
博济之师,百年兰馨——记冶金学专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魏寿昆
自强不息建功勋,“两弹元勋”铸辉煌——记物理冶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自良
百炼成钢不惧难——记金属学、金属物理及科学技术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柯俊
“金凤凰”鸣响材苑乐章——记金属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肖纪美
精计巧算绘彩云——记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庆狮
淬心广,臻入微——记材料学与电子显微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
生命的钤印——记金属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兴钤
大梦无疆,且歌且行——记材料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
依依金情,巍巍钢魂——记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
立志学术,心系科学——记计算材料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崇愚
学界泰斗,耀人光泽——记材料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祖耀
人生曲折路,不坠凌云志——记冶金物理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国治
“帽子里拎出兔子”——记物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难先
“材”子风华,闪耀冶金陶瓷灯塔——记粉末冶金与优选陶瓷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
摩擦学的探路人——记摩擦学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雒建斌
材苑学海“苦行僧”——记材料学和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统一
纳须弥于介子,守正道利天下——记材料物理和纳米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跃
生当灿若乌金——记采矿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唐
赤胆忠心,熔钢铸魂——记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勇擎钢铁脊梁——记冶金学家、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
板形之先,满井之霖——记冶金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先霖
铭佩不忘,旌麾耀世——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
创造“鬼斧神工”,竭诚为国效劳——记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掘
核事业发展的“动力源”——记核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邦新
千锤百炼的“特殊钢”——记模具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
毕生的追求:将零件轧制技术转换为生产力——记零件轧制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
不渝矢志铸钢魂——记连铸设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关杰
德尚水质,行润金泽——记耐蚀材料和环境敏感断裂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柯伟
坚如磐石,韧似秋兰——记热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廷权
钢铁史诗——记冶金自动化及信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
国之良士,钢之英才——记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国良
国防战线上的一名科技战士——记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才鸿年
扎根贺兰山下,矢志不渝筑“钽”途——记有色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
一生无悔的“钢铁战士”——记不锈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
品岩石力学之美,登铸魂育人之峰——记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
蓝天信息化的一面“爱国”旗帜——记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费爱国
材料科技领域的“探路者”——记金属材料及加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建新
融基锻梁,钢铁强国——记压力加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
大国“建”匠:建筑和基础设施诊治的先行者——记工程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岳清瑞
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记选矿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政昌
后记
摘要
     博济之师,百年兰馨——记冶金学专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魏寿昆 魏寿昆(1907—2014),天津市人,北京科技大学原教授,冶金学家、教育家,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1923年毕业于天津市第三中学;1923—1929年就读于北洋大学,获矿冶系工学学士学位;1930年考取天津市公费留德;1935年获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化学系工学博士学位,1935—1936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钢铁冶金研究所进修一年;1936年9月受聘北洋工学院矿冶系教授,后辗转大半个中国,参与组建多所高校,曾任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等单位教授或系主任等职;1949—1952年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天津大学副教务长;1952年起历任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教授、教务长、图书馆馆长、副院长。在冶金理论和工艺、资源综合利用上取得了开拓性研究成果:建立了高温熔体活度理论体系和炉渣脱硫的离子理论;提出了选择性氧化与转化温度的概念,为提高和改进我国共生矿的冶炼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固体电解质电池直接快速定氧技术的研究于1974年被誉为当时国际钢铁冶金三大发明之一,是控制钢液脱氧、提高钢质量的关键性手段。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教委全国优秀教材奖等。自1930年任北洋大学助教起,培养了大量的冶金、科技和管理人才,为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做出了很好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 2006年9月6日,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庆祝魏寿昆院士百岁华诞暨从教77周年座谈会”隆重举行。在徐匡迪、师昌绪、周济、朱继民、周国治等饱含深情的致辞之后,魏寿昆先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发表了长篇答谢讲话。会场内顿时安静下来,众人注视着这位十秩高龄的冶金界、教育界前辈,听着他泰然平和却掷地有声的言语,脑海中宛若展开了一幅百年画卷:生逢乱世,弃商就学,北洋才子赴德苦修回国,抗战烽火中于陕、黔、滇、渝四处奔波,在风雨中守护中国近代教育的火种;新中国成立后赴满井村勇担钢院建校和教务重任,于荒芜之上开辟新中国冶金教育先河;陕蜀京津,恩师慈父,春风桃李,不觉百年。 “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回眸先生百年人生,如浸兰香,荡气回肠。 北洋才子,弃商从文 1907年9月,一个新生命诞生在天津一户日渐败落的商人家庭里,祖父为其取名寿昆,字镇雄。魏家九代从商,至魏寿昆这代,开始有了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帝国主义肆意蹂躏,晚清王室风雨飘摇,魏家多次遭劫,家境每况愈下。身为长孙的魏寿昆成为继承家业、复兴家族的优选希望。祖父原本打算将魏寿昆送至一家光景好的商铺,跟东家学习经商本领,而后继承祖业。然而在金宅私塾学习三年后,不足10岁的魏寿昆并没有接受祖父的安排,他说:“我自幼喜欢读书,深愿弃商就学。”小小孩童,志向已明,魏寿昆的这句话让祖父和三叔深为震动,虽有遗憾但却对这份志向给予了支持,鼓励他勤奋读书。 为了尽量省钱,魏寿昆选择离家最近的小学就读,并于1919年考入天津铃铛阁官立中学(现天津三中),成为这个商贾世家中的第一个中学生。 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