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黄土高原到白山黑水

从黄土高原到白山黑水

  • 字数: 18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惠毅
  • 出版日期: 2022-02-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1802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8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从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李延培,是血战平型关负伤不下火线的英雄排长,是攻克淮阴名震苏北的先锋虎将,是坚守义县掩护主力的阻击能手,是冒死上山劝降匪帮的孤胆英雄。从黄土高原到白山黑水,他和他的战友们的战斗经历,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国革命战争史的缩影。
内容简介
从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李延培,
是血战平型关负伤不下火线的英雄排长,
是攻克淮阴名震苏北的先锋虎将,
是坚守义县掩护主力的阻击能手,
是冒死上山劝降匪帮的孤胆英雄。
从黄土高原到白山黑水,
他和他的战友们的战斗经历,
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国革命战争史的缩影。本书讲述英雄故事,是赓续红色血脉红色历史、红色教育的生动读本。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山河风雷激荡
第二章 红旗漫卷西风
第三章 抗战烽火燎原
第四章 晋冀战斗岁月
第五章 这里是豫皖苏
第六章 苏北军歌嘹亮
第七章 迎接胜利曙光
第八章 挺进白山黑水
第九章 下江南强攻势
第十章 孤胆英雄传奇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山河风雷激荡 一、革命火种 1932年的一天,陕北清涧。 扑簌而来的北风吹打着满山枯黄的蒿草,在一座小山峁上,站着一名少年,他个头不高、身板精瘦,但精神头十足,此时他两眼圆睁,全神贯注地望着前面山下的路,他就是正在放哨的东拉河乡儿童团员李延培。 1917年,李延培出生于清涧县的东拉河这个贫穷小山村。古名宽州的清涧县位于黄河陕晋峡谷的西岸,是陕西榆林东南与延安的交界地带。而东拉河所在的地方山连山、沟连沟,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李延培家是一个贫困户,几辈子都是种地为生,祖父和父亲还经常给别人家打零工贴补生活。在李延培幼时的记忆中,家里优选的“财产”就是两孔土窑洞和20亩石子山地。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还经常遇到大灾,庄稼收成非常不好,日子过得和周边的秃山野岭一样恓惶。 李延培和弟弟小时候就很懂事,虽然不能下地干活,但都会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村里人都夸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到了八九岁时,李延培就可以帮忙种地、放羊,成了村里有名的“小羊倌”。 单调、贫苦的日子就这样过着,但发生在清涧的一件大事,对李延培的人生轨迹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1927年10月,共产党员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等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发动了清涧起义,这是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的一次武装暴动,起义部队3个多月先后转战清涧、延川、延长、宜川、韩城、安定、安塞、保安等县,最多发展到1000多人。虽然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最后失败,但它打响了西北地区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陕北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也在李延培这个年仅10岁的孩子平静的心头掀起了涟漪。 从此,苦孩子李延培就开始关心外面的世界,向往红色革命,不断追求进步。1932年,他报名参加了东拉河乡少年儿童团。儿童团是当时我党建立的少年儿童革命组织,成为革命的小帮手。加入这个少儿革命组织后,15岁的李延培显现出了一定的组织能力,经常带领一帮孩子在村口站岗,在峁上放哨,扮成放羊娃去侦察收集敌情,协助盘查可疑人员,很快便当上了乡儿童团团长。这下子他的革命热情更高了,还经常组织小伙伴帮着赤卫队和农会贴标语、搞运动,革命斗争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他报名参加了赤卫队,不久又成为赤卫队队长,带领队员们做支前工作。1934年3月,积极肯干、能力超强、做事严谨细致的李延培参加了苏维埃政府工作,两个月后,因为表现优异,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过了5个月又担任团小组长、支书、副乡长等职。 李延培热心“闹红”(干革命),成了村里的“名人”和“忙人”。许多人发现,经常早出晚归的李延培后腰鼓鼓的,像别了什么东西。有村民就悄悄地说:“那娃娃腰里别着把手枪哩,我看见过,是真家伙!”弟弟听说了,缠着哥哥要看枪,李延培就悄悄地把弟弟拉到窑洞里,取下那“家伙”让他看,哪里是什么手枪,原来是红布包着的扫帚疙瘩! “我咋能有真枪呢,这是吓唬人的!”李延培告诉弟弟,弟兄俩偷偷地笑了一阵。到了晚上睡觉时,李延培便会把假枪解下来,小心翼翼地压到枕头底下。如此这般,除了弟弟知道实情,村里人都被蒙住了,对李延培也多了几分羡慕和敬畏。 少年李延培心中一直有着当战士、上战场、杀敌人的梦想。1935年3月,17岁的李延培参加了白雪山游击队。这支部队是以陕北红军游击队二支队队长白雪山的名字命名的,白雪山和战友们长期在清涧、绥德一带开展革命斗争,建立红色村庄。他还在谢子长指挥下和陕北红军游击队一起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1934年9月4日,白雪山在清涧土黄梁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李延培为加入这样一支革命队伍感到自豪,更为高兴的是,他终于有了一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枪。 在白雪山游击队,李延培先后参加了解放安塞、靖边的战斗。但是,真正的战场不同于在儿童团和苏维埃政府工作,战火硝烟、尸横遍地的场景让刚上战场的李延培大受惊吓。 战斗结束后,看到失魂落魄的李延培坐在那里哭鼻子发呆,班长杨士梅走了过来,坐在他身边开导说:“战斗就是这样你死我活。要是打一次仗就哭一次,你的眼泪很快就哭干了。我开始也和你一样害怕,你已经很勇敢了,很快就会习惯的。” 班长的话给了李延培很大的鼓舞。在随后的战斗中,他跟着杨士梅前进、冲锋,学习领会战术要领,培养胆气和豪情。一次次战斗,一点点提高,李延培在战火洗礼中逐渐变得刚强、冷静,作战也越来越勇敢,成了令敌人生畏的“下山虎”。 二、红星闪闪 经过一段游击队的战斗生活,李延培终于实现了最终愿望。1935年8月,他带着本乡12名青年队员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军帽上有了一颗闪闪的红星。这标志着他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红26军是西北地区第一支由党中央授予正式番号的正规红军队伍。1932年12月成立之初,只组建了第42师第2团团部。1933年6月,又将渭北、富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