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皇皇者华(学礼堂访谈录)

皇皇者华(学礼堂访谈录)

  • 字数: 24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 作者: 王锷
  • 出版日期: 2022-02-01
  • 商品条码: 978755063415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1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述治学门径 著学林春秋
内容简介
《皇皇者华》包括孙钦善、罗琳、徐兴无三位学者的访谈内容,从三位学者的求学经历、学术师承、代表著作编撰、学术研究心得、未来研究方向、培养学生、学界交往等方面,涉及四库学、《论语》学研究、汉代经学研究、唐代岑参高适研究,等等。全面展示了三位学者的读书治学、为人为文、教育理念等。另外,访谈在侧重学术性、专业性的同时,特别注意发掘被访谈者的生平阅历、学术交往等,是非常有价值的口述资料。
作者简介
王锷,男,甘肃甘谷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文献的整理、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出版《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礼记〉成书考》等,整理《藏书纪事诗》 《守雅堂稿辑存》《五礼通考》等文献。
目录

重考据兴义理 结硕果植桢干——孙钦善先生访谈录
一、求学经历
二、《论语注译》
三、《论语本解》
四、《正平版〈论语集解〉》
五、《定州汉墓竹简〈论语〉》
六、《论语新注》
七、《高适集校注》
八、《龚自珍诗文选》
九、《中国古文献学史》
十、《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
十一、《中国古文献学》
十二、《中国古文献学文选》
十三、中国古文献学研究
十四、合作主编《全宋诗》
十五、参与《儒藏》编纂
十六、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
十七、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十八、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生培养
矻矻典坟与“六条裤子”——罗琳先生访谈录
一、求学经历
二、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三、参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四、参与《四库禁毁书丛刊》
五、主编《四库未收书辑刊》
六、主编《四库提要著录丛书》
七、主编《四库全书底本丛书》
八、馆藏古籍影印
九、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十、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藏特点
十一、翻译《中国科学技术史》
十二、“四库学”研究
十三、研究生培养
南雍岁月 辨纬读经——徐兴无先生访谈录
一、求学经历
二、学术师承
三、谶纬研究
四、《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
五、谶纬和经学
六、谶纬研究现状
七、《经纬成文》
八、《刘向评传》
九、参加整理《册府元龟》
十、《白日薄西山:大汉帝国的衰亡》
十一、《孟子》
十二、《龙凤呈祥》
十三、《新译金刚经》
十四、整理《汪荣宝法言注释残稿三种》
十五、编纂《程千帆书法选集》
十六、南大文学院与江苏文脉
摘要
     一、求学经历 王锷:孙先生,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学礼堂的访谈,请您先谈谈上学的经历。 孙钦善先生:我1934年出生于山东烟台,小学先就读于烟台养正小学,后来因为迁徙,又进入青岛复真小学。1949年夏,进入青岛礼贤中学(今青岛第九中学)初中部学习。1952年夏,就读于山东省立青岛第一中学高中部。1955年夏高中毕业前,对于学文、学理还有些犹豫不定,后来在高中班主任尚伴樵先生(尚先生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的鼓励下,报考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并顺利被录取。 关于五年的大学生活,我写过一篇《大学生活三部曲》的文章,收在北大中文系1955级回忆文集《开花或不开花的年代》里面。所谓三部曲,第一部曲就是头两年扎扎实实、按部就班的学习;第二部曲是上山下乡,开门教改;第三部曲是集体科研、编书。三部曲的一头、一尾,对我们的成长,关系极大。主要说说这一头、一尾。一头,指大学本科五年的前两年。1955年是北大中文系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的启始之年,有完整系统的新教学计划,稳健切实,学习生活有条不紊,大家得以潜心钻研。入学第二年,即1956年,国家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给我们的学习注入极大的动力。当时语言文学不分专业,一、二年级要学汉语、文学两方面大量的基础课。到三年级开始分专门化,这是苏联的模式。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分为汉语、文学两个专门化,我选的是文学专门化。那会儿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系主任杨晦先生的办学指导思想,杨先生是搞文艺理论的,但是他非常重视传统小学,非常重视语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他坚持分专门化之前,学生对汉语和文学两方面的一系列基础课都要学好,而且安排两方面知名的老师来分别讲授这些课程,例如文学方面,游国恩先生讲“先秦两汉文学史”,林庚先生讲“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冯钟芸先生讲“隋唐文学史”,吴小如先生讲“宋元文学史”,季镇淮先生讲“近代文学史”,王瑶先生讲“现代文学史”,吴组缃先生讲“《红楼梦》研究”,杨晦先生讲“中国文艺思想史”,吕德申先生讲“文艺学引论”,郑奠先生讲《文心雕龙》,等等;语言方面,魏建功先生讲“古代汉语”,王力先生讲“汉语史”,高名凯先生讲“普通语言学”,周祖谟先生、朱德熙先生讲“现代汉语”,梁东汉先生讲“文字学”,等等;为加强文献基础知识的教学,根据杨晦主任的建议,周祖谟先生还为我们开出了“古代要籍解题”。教学计划中还有一些外系的课,如冯友兰先生讲“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李世繁先生讲“逻辑学”,历史系老师讲“中国通史”,外语系老师讲“东方文学”“西方文学”,等等。课堂教学不仅让我们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习到名师的治学方法和道德风范。除了上课之外,我们1955级同学独立性都比较强,虽然三分之二的是高中升上来的,三分之一的是调干生,但基础和能力都比较高。大家结合课堂教学,都在努力自学,读课外参考书,读有关原典。我记得在学习先秦两汉文学史时,在图书馆开架阅览室通读了线装的朱熹《楚辞集注》。 P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