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学习的本质

学习的本质

  • 字数: 25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作者: (美)桑贾伊·萨尔马,(美)卢克·约昆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251400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麻省理工教授教你科学用脑、高效记忆,挖掘我们深藏的潜力。2.涉及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多领域,揭示人类的大脑是如何学习的、了解人脑记忆规律。3.介绍多种有创意的教学新形式,拒绝标准化教育对人类潜能的浪费。3.一窥MIT的教学理念,掌握学想法,提高学习效率。
内容简介
我们是如何学习的?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
麻省理工学院(MIT)开放学习项目(Open Learning)的负责人桑贾伊·萨尔马跨越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探究了学习的真谛,并启发了人们对于未来学习和教育方式的思考。
标准化教育是无懈可击的吗?
临时抱佛脚是好的学习方式吗?
好奇心对学习意味着什么?
如何激活惰性知识?
遗忘是记忆的失败吗?
……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一场“学习的革命”正在悄然兴起。这本研究人类如何学习的科学之书,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每位教育者来说也是一份及时而珍贵的礼物。想要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桎梏,教育者只有将学习科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才能促进学习者更加高效地学习,让学习变得更容易、更人性化。
作者简介
 
目录
引言 冒险启程
第一部分 心理与大脑
第一章 学习之鸿沟
机器教学和教师教学
杜威的实验学校
从地下室到阁楼
行为主义理论的诞生
桑代克回归学校
第二章 间隔学习法
卡哈尔的预言
海蛞蝓研究时代
海蛞蝓试验
追忆过去
间隔效应的反击
长形重锤的故事
前沿技术不断发展
第三章 大脑:记忆的基础
瑞士军刀式大脑
患有诵读困难症的大脑
探究根源
准备学习状态
好奇的大脑
第四章 激活惰性知识
惰性知识问题
认知开关
学校的建构之路
由内而外思想的反击
近似学习法
第五章 遗忘的力量
记忆失用理论
学校的努力
必要难度理论
颠覆“教育扬谷机”
第二部分 动脑与动手
第六章 教育变革的探索之旅
技术支持主动学习体系
超越时空
男子孤儿学校
贝尔-兰卡斯特制
教育反思
第七章 个性化学习
42号编程学院
星际探索学校
奥特创新学校与蒙氏学校
第八章 教育技术的应用
蒙古理工学院
全新大脑
MITx
教育科技大爆发
三角州的教育问题
对教育技术的思考
第九章 最后一战
微硕士项目
改良版“教育扬谷机”
解决问题能力
决战胜负
后记
摘要
     精心设计的实验(包括准实验和思想实验)是整个理念实施的关键,这些实验旨在从杂乱无章、嘈杂喧闹的有形宇宙中抽取出无形的理论真理。这所实验学校建立的目的就是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这样的实验。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实验主义者,学校鼓励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本能进行学习。基于学生们的本能反应,教师们就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日常教学策略的试验。整个学校就是一个实验对象,以验证这种方法是否真的能引导孩子们从现有的兴趣,转向学习日新月异的世界所需的广泛知识。杜威宣称,总而言之,在实验学校“研究教学工作的性质,就如实验室研究生物学、物理学或化学的性质一样”。 实验学校于1896年1月开学,共有16名学生,包括杜威自己的两个孩子和其他两名教师的孩子。到1902年,学校的规模扩大,共有140名学生、23名教师和10名研究生助理。学校没有开设单纯的阅读、写作或算术课程。相反,学校鼓励学生不要把这些基本技能当作学习的最终目标,而应将其当作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烹饪课就是“一种自然的学习途径,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就能学到简单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原理,懂得哪些植物能够食用”;在园艺课上,学生有机会进行生物实验,测试种子的生存能力;在冶炼课中,教师直接就能向学生解释,为什么燃烧的木炭比燃烧的木头热量更大。学生们从头开始制作纺织品,自己剪羊毛、梳羊毛、纺羊毛,最后织成衣服。这种教学方法如果放在今天,就是一种“跨学科”行为。但是,杜威指出,对学科进行分类本身就是人们的一种武断行为,他写道:“没有哪一门学科是与其他学科永远不相关的。”杜威声称,实验学校的这种做法不仅为学生传授了丰富的情境知识和技能,还教会了学生自我指导的方法,教他们如何在自己的“微型社会,即雏形社会”中与他人合作。 杜威希望他在实验学校建立的微型社会,最终能形成“一个有价值的、愉快的、和谐的大社会”。直到今天,历史学家们还在思考,为什么这个积极的愿景从未实现。可能是因为在1904年,也就是学校成立8年后,杜威突然离开了这所学校的缘故。与他当初崇高的雄心壮志相比,他离职的原因实在微不足道,主要是因为他与当时担任校长的妻子爱丽丝在性格上产生了冲突,他指责妻子对学校管理不善致使他离校。杜威一离开学校,哥伦比亚大学立即聘请了他,于是从1905年2月起,他便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任教。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作为教育哲学家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但他从事原创教育研究的日子已经过去,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P44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