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书本里的蜜 金波的24堂阅读课

书本里的蜜 金波的24堂阅读课

  • 字数: 1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崇文书局
  • 作者: 金波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03656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本书的作家金波是中小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作家。 2. 选文经典,书中所选文章均是作家入选各地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散文或散文诗。 3. 语文老师参与点评,全书以阅读课的形式呈现,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获得阅读和写作的指导。 4. 光滑护眼的质感用纸,清新全彩插图,带来不错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家走进校园·彩绘版”丛书中的金波卷,金波是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全书以阅读课的形式呈现,收录《一起长大的玩具》《让太阳长上翅膀》《花的梦》等众多名篇,分为家园、老师、创作、尊重、毅力、感恩等24堂课,每堂课后均附有语文老师的赏析,对每篇文章进行简短地点评分析,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也能获得写作方面的指导。同时,全书还配有精心绘制的插画,四色彩印、图文并茂,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简介
1935年7月生于北京,有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等;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 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2014年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作家奖。
目录
第1堂课童年游戏
第2堂课四季
第3堂课至爱
第4堂课家园
第5堂课情趣
第6堂课祝愿
第7堂课老师
第8堂课创作
第9堂课雨
第10堂课尊重
第11堂课温暖
第12堂课毅力
第13堂课感恩
第14堂课水
第15堂课感悟
第16堂课爱你
……
摘要
     一起长大的玩具 猪蹄儿灯 小时候过年,优选的乐趣莫过于三十晚上点燃“猪蹄儿灯”。 那是一种自制的灯盏,点燃以后,高举过头,就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其实,玩猪蹄儿灯,优选的乐趣,还缘于它的制作过程。 早在腊月二十几,不少人家就开始宰猪了。我们小孩子家对于宰猪吃肉,当然有兴趣,但也早就巴望着得到那尖尖的猪蹄儿壳,觊觎着一小块猪油,好用来做一盏猪蹄儿灯。 被宰了的大肥猪,浸在热汤里,刮去了鬃毛,白白胖胖地躺在案板上,它的四只尖尖的小猪蹄儿翘得高高的。 我们拿一根长长的钉子,用钉子帽儿用力一勾,就把猪蹄儿壳勾了下来。大人们很慷慨,尽管你去勾,反正对他们来说也没用。 但是,想要一块猪油可就难了。没有猪油是万万做不成猪蹄儿灯的。所以,我们总是死乞白赖地讨猪油。而他们又总是说,这样一块猪油,够炒一个菜的了。 我们说,宁肯少吃一个菜,也愿得到一块猪油。 快过年了,大人们也不愿拂了孩子们的面子,所以最后总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割下一块猪油送给我们。 有了猪油,再去找妈妈要一根棉捻儿,裹在猪油里,塞进猪蹄儿壳里,一盏灯就算做成了。 最后一道工序简单多了,找一根高梁秆儿,劈开一端,把猪蹄儿灯夹紧,就算大功告成。 到了三十晚上,把猪蹄儿灯点着,互相招呼着,一齐走到街上来。 街上已有好多孩子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出来了。他们的灯只能提着,低低地照着脚下一小片土地;我们的猪蹄儿灯却总能举过头顶,照得很高很远。 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灯是自己做的。 抽陀螺 “杨柳活,抽陀螺。” 这是我童年时学过的一首童谣中的两句,说的是初春时节,孩子们常玩的一种游戏。 陀螺,是一种很简单的玩具,小孩子自己都可以制作。找一块木头,削成一寸多高,直径也一寸多的圆柱形,再把下端削尖,很好安一粒滚珠,陀螺就算做成了;再做一根鞭子,就可以玩儿起来。 玩的时候,先得从鞭梢缠起,缠住陀螺的腰身。直放在地上,用手指按住陀螺很好,用力一拉鞭绳,陀螺就在地上转起来,再用鞭子不断抽打,越抽转得越快。 为了让陀螺转得更快,我们常到冰上去玩儿。鞭梢儿噼啪噼啪响,陀螺滴溜滴溜转。尽管天寒地冻,谁也不觉得冷。在我的印象中,抽陀螺的游戏似乎只限于男孩子玩儿。现在想起来,大约是因为这种游戏刺激性较强,你必须一下一下地去抽打,它才转;稍一怠慢,它就会停转歪倒。抽陀螺,还很有进攻性。几个人一起在冰上抽打,常常是扬鞭猛抽一下,让自己的陀螺以极快的转速去撞击别人的陀螺.以把别人的撞倒为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不知是谁,把“抽陀螺”改叫“抽汉奸”。这个新名称,很快就被大家认可。一说起“抽汉奸”,我们的鞭子抽得更响、更有力,把那些投敌卖国者视作陀螺,一鞭一鞭抽得它在冰上团团转,很是解气。 有时候,大人们在一旁看着,也会走上前来,和我们一起抽它几鞭子。 兔儿爷 小白兔向来是儿童的宠物,雪白的绒毛,通红的眼睛,尤其是温顺的性格,让我们格外爱怜。每年中秋节,市面上除了卖月饼、水果、干果外,最引起我们孩子家兴趣的,就数泥塑兔儿爷了。本是兔儿,偏又以“爷”相称,在别的动物中,绝无这种殊荣。“爷”字向来是与长辈、与威严连在一起的。在人间不说,单就诸神而论,我小时候就知道有“灶王爷”“土地爷”“财神爷”,对这些“爷”们,须格外敬畏,以免招灾惹祸。 这兔儿爷,虽然也算得上广寒宫里的“神兔”,即使称为“爷”,我们也并不惧怕它;相反,都觉得这兔儿爷和我们最平等,最亲近。每年的中秋节,都愿意“请”一尊兔儿爷来和我们玩耍。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是别的玩具所不能代替的。 对兔儿爷的喜爱,除了缘于对生活中真实小白兔的温情之外,还由于兔儿爷多了几分童话色彩。 兔儿爷的外貌就很奇特,兔脸儿,人身子,那样子格外引人遐想。 那时候,每逢买来一个兔儿爷,总是沉甸甸地抱在怀里,和它脸对脸地对视好久。兔儿爷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兔儿爷的穿着打扮也很奇特,有的穿着大红袍,有的披着甲胄,有的背插令旗,样子很威武。 兔儿爷可不是卧在那儿,而是骑着老虎,或者狮子,或者麒麟,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无往而不胜。 在我买到的众多的兔儿爷中,我最喜欢的是一种叫“刮打刮打嘴”的兔儿爷。这种兔儿爷嘴唇会动,一动就发出“刮打刮打”的响声。原来有一根线连着嘴唇,从中空的体内伸到脚下,用手一拽,嘴巴一张一合,发出声响。 说起兔儿爷,本是中秋祭月的象征;以兔代月,又是源于兔居月中捣药的神话。妇女拜月,供的是“月光码儿”;我们儿童仿效妇女,供的是兔儿爷。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拜月是游戏,兔儿爷就成了我们的玩具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