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青山无言
字数: 15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阳光出版社
作者: 王庆同
出版日期: 2021-11-01
商品条码: 9787552560725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青山无言》作者王庆同是浙江省嵊州人,1936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1958年大学毕业自愿分配到宁夏日报社工作,现为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退休)。出版专业著作四本、散文集(回忆录)六本。获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宁夏优秀新闻工作者、感动宁夏人物、宁夏百姓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 《青山无言》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出版,记录和讲述王庆同老师在盐池油坊梁、青山乡十七年的劳动、工作、生活经历。他说,他创作《青山无言》的一个动力就是讲好自己在盐池17年的故事,表达对盐池人民的感激。
作者简介
王庆同,1936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退休)。出版《新闻写作基础二十讲》《桥梁与手杖——外国新闻写作技巧评析》《公关传播基础》《岁月风雨》《边外九年》《毕竟东流去》《话一段》《好了集》等,发表论文数十篇。个人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宁夏优秀新闻工作者、感动宁夏人物(2009年度)等荣誉称号。
目录
油坊梁纪事
油坊梁人家
油坊梁老汉
油坊梁娃娃
油坊梁天地
油坊梁动物
油坊梁植物
油坊梁民俗
油坊梁民谚
青山,“是个好地方”
到古峰庄去
文书流水与“首发”
公社机关轶事
郝记台杨成沟蹲点
搬到侯家河
包产到户与我家的牛犊
“青月组”组长与学习新知识
回归党组织
新的考验与“续发”
县城两年与“再发”
附录一 读王庆同的三本书后感张学义
附录二 所有的人和事都不会随风而散张强
跋
摘要
油坊梁纪事 一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迁赶高潮中,银川各单位的一百来号人,被几辆卡车运到盐池县高沙窝公社,集中在公社礼堂,打地铺睡了一夜。第二天,我作为灵干户(单身一人),被一个生产队接人的社员看上,随他步行五十多里荒无人烟的沙路,穿过两道废弃的土长城,于日落时分,看到地平线上冒出树梢,再往前走是一个四面环沙、约有二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油坊梁。我在这里一待就是九年。 到油坊梁的当天晚上,睡在生产队政治队长荀智家伙房灶台旁的地铺上。这是我油坊梁生涯的第一夜,时间是1966年9月25日。 第三天,按荀智的安排,由社员郭登明带我到一个大沙坝下面一间独立破烂土房子:这房子对扇门,门板经风吹雨淋翘--了起来,就是把门关上,门板和门框之间也可以放进一个拳头。土墙泛黑色,用手指一碰就掉渣。墙根鼠踪遍布,外面刮大风房皮沙土就往下掉。有个朝南的窗子,一块炕面那么大。房里有土炕,炕头有锅灶,炕和灶还有点湿,是新打的。郭登明说:“这就是你的家。”从我家翻过一个沙坝就是郭登明家,我从他家借来一小袋黄米,他从自家的柴垛抱来沙蒿柴,教我点炕--焖饭。他让我每天去他家提一桶水,他家的水是用毛驴从远处驮来的,也很金贵,分我一“桶”,此情难忘。 在这间破烂土房,我很快得到一批无私援助。 其一是郭登明老妈教我使碾推磨。村里不通电,我在这位老人的帮助下,用驴拉石碾把生产队借给我的糜子碾成黄米,用驴拉石磨把荞麦磨成荞麦面,才有做饭的基本食材。 其二是生产队一位大婶送我吃的东西。那是我到生产队不久,记得是中秋节,天刚黑,她突然来访。挎一个篮子,上面盖一块花布,揭去花布,下面是几个油饼、一小瓶油炸辣子,还有几个新鲜“酸圆”(山芋)。她对我说:“出门人‘汪晾’(可怜),你就‘罢’(别)想家了。”原来互不认识,我干恩万谢。她放下东西匆匆离去。后来,我知道这位老人是村南头王家大婶。她到离开这个世界都没有对人说起这件事,而我只是在三十年后发表在《银川晚报》的文章里提到有人给我送吃的,又过六年在公开出版的《边外九年》里明确谈到王家大婶当年给我送油饼、油炸辣子、山芋。又过较长时间才打听到她叫乔生桂,搬迁到灵武县狼皮梁吊庄,人已不在,活到九十多岁。后来,我得到两张乔生桂生前的照片(孙立义女婿李跃全传给我的),珍藏在我的U盘里。 其三是小李子送来稻米。他是我原工作单位机关农场的农工,曾经借了我几十块钱,没有机会还我,心里不安。他带着二十多斤稻米,骑车一天半,摸到油坊梁。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表达感激之情,要留他吃饭。他说:“把东西送到了比什么都强,你慢慢用这点稻米。”他坚持立即离开。说实话,当年借了我钱的不是小李子一个人,但只有庄户人(小李子)没有忘记。我恢复工作后曾联系到他,在一起吃过一次饭。再后来听说他回了农村老家,命途多舛,也是命苦。 其四是杨家姑娘送我羊油坨。当年秋收结束后,生产队组织劳力去“外首”(当地群众习惯称内蒙古自治区为“外首”,生产队与“外首”只隔一条小路)拔苦豆子。往回走的时候,我落在最后。路过本生产队最北(bia,当地土音)头一户姓杨人家的院子边上,被这家一位小姑娘叫进家里,她利索地从伙房端出一碗白面条让我吃,我三口两口扒完。临走时,她又从蹲柜拿出一块羊油坨给我。我们几乎没有说什么,我拿了羊油坨就走。这块羊油坨解决了最初时日的吃油问题。她后来嫁到川区,详情不知。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