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笔道与笔意 国画人物画用笔的发展与创造

笔道与笔意 国画人物画用笔的发展与创造

  • 字数: 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凌晨
  • 出版日期: 2022-02-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714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从书画的源流与书画的关系入手系统讨论了国画人物画的用笔问题,通过历代人物画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笔意探求国画用笔的笔道,从而思索在笔法和墨法中新发展的可能性。全书图片130余张,图文并茂,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可读性及欣赏性。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的立场,从书画的源流和书画的关系入手讨论国画人物画的用笔问题。全书共分5个章节,从我国先秦三代的笔法论、汉唐之间的形神论、宋元之际的意象论、明清期间的雅俗论到20世纪人物画用笔现状、写意精神对人物画用笔的启示等多角度纵向探讨了国画人物画用笔的发展过程,对于国画人物画的发展道路做了深入、系统、全面的剖析。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国画人物画用笔的初衷
第二节 国画人物画用笔的历史与现状
一、有关国画属性或立场的论述
二、有关笔墨本体的论述
三、有关人物画传承和发展方式的论述
第三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概念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先秦三代的笔法论
第一节 古文字时期的用笔问题
一、陶纹中的用笔
二、甲骨文中的用笔
三、金文中的用笔
第二节 字的构型与笔画关系
一、陶纹中的点划之美
二、甲骨文的刻划之态
三、金文的范铸之姿
四、其他文字的遗存
第三节 “中锋”观念的形成
一、“图纹”观
二、“藏”器与“执中”
第二章 汉唐之间的形神论
第一节 汉隶笔画的形变与书写的自由度
一、篆隶之变
二、汉隶的构型笔画与地域风格
三、笔法的自觉与审美意识的萌生
第二节 “字如其人”的审美观念
一、“人”的自觉
二、晋书风韵
三、悟对传“神”
第三节 “书画同体”的书写意识
一、用笔同法
二、由笔至墨
三、由“神”转“逸”
第四节 “骨法用笔”的人格精神
一、“骨”之论
二、“骨”之气
三、“骨”之相
第三章 宋元之际的意象论
第一节 用笔之形势
一、常形与常理
二、武宗元的白画
三、李公麟的细笔白描
第二节 用笔之意气
一、禅心与意气
二、梁楷的减笔意气
三、李唐的阔笔之气
第三节 用笔之气象
一、风俗人文中的新气象
二、苏汉臣与李嵩的精微之笔
三、刘松年与马远父子的诗意气象
第四节 用笔之韵致
一、以古意求韵致
二、赵孟、钱选的高古之笔
三、元代文人绘画的情致
第四章 明清两代的雅俗论
第一节 画谱中的笔法规范和形式趣味
一、画谱中的文化传承
二、画谱中的笔法规范
三、画谱中的白描风尚
第二节 碑帖之争——两套笔法系统构成的文化批判
一、碑帖之争背后的审美趣味与文化差异
二、书家画——对画学传统的复古折中
三、画家书——对书画传统的托古开今
第三节 笔墨分离后的形意世界与质性关系
一、明心见性
二、以笔写意
三、以墨见性
第五章 20世纪国画人物画笔墨新发展
第一节 20世纪人物画用笔现状
一、20世纪人物画现代审美观念的形成
二、传统笔墨的现代品格
三、实验水墨的材料变换
第二节 写意精神追求对人物画用笔的启示
一、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二、正本清源与寻宗出新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