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时代精神的中国表达

时代精神的中国表达

  • 字数: 23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孙伟平
  • 出版日期: 2022-0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747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以价值维度为中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比较具体的梳理、比较深入的分析。关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形态的创新,本书旨在破除各种“马教条”、“洋教条”和“土教条”,提出并阐明一种以当代中国人民为主体,以“向前看”的“重在建设”为取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理论基础和判决标准的“创建论”。
作者简介
   孙伟平,哲学博士。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正局级)。主要社会职务有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及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及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韩国成均馆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国*级人选,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价值论、智能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承担了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主持编写年度性的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发展报告、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中国文化建设发展报告等。已出版专著15部,合著25部、主编12部、译著2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译文300多篇。100多篇次论文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摘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或摘要转载,并被广泛引用。著作曾7次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次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著作和论文曾20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包括“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国家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
目录
   导言

上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与进路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法性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略

第二章 精华与糟粕:传统不是“烂苹果”

一 传统是什么

二 对待文化传统的三种态度

三 从实体性的理解走向价值性的理解

第三章 如何对待西方价值观:“对着干”与“创造性转化”

一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二 资本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区别

三 以开放的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

第四章 中国化的路径选择:“结合论”与“创建论”

一 “结合论”的历史进程与侧重点

二 “结合论”的局限性与面临的新挑战

三 立足中国社会“向前看”的“创建论”

中编 中国道路的创造性探索

第五章 :调查研究与反对本本主义

一 为什么要反对本本主义

二 怎样反对本本主义

三 反对本本主义的跨时空价值

第六章 :价值评价的立场与方法

一 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二 如何评价湖南农民运动

三 “好得很”还是“糟得很”的评价标准

四 “好得很”还是“糟得很”自有“公论”

五 实践是检验“好”抑或“糟”的最终标准

第七章 :实践思维与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 用实践思维重新认识社会主义

二 用主体性思维重新认识社会主义

三 用辩证思维重新认识社会主义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方案”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优选公约数”

二 人类共同价值是世界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的辩证关系

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地位和意义

下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第九章 富强: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 “富强”为什么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二 如何准确理解“富强”的含义

三 实现富强之路

第十章 民主:跳出“兴亡周期律”的新路

一 如何正确理解“民主”

二 全面理解民主的价值

三 民主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第十一章 公正: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一 准确把握“公正”的丰富内涵

二 公正与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 公正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第十二章 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专享的宗旨

一 “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历史发展

二 “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三 “为人民服务”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四 与时俱进的“为人民服务”价值要求

五 “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附录 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一 扬弃偏执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

二 以人为本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三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