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无悔年华
字数: 251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 俞向党
出版日期: 2021-12-01
商品条码: 9787565730863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7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回忆录,是作者回首人生、感悟体验的结晶。作者用其朴实无华、真挚热情、灵动细腻的笔触,以一种过来人的心态品味着过往,既有多年来工作生活的历程和探索,也记录了从实践中生发出的理念和感悟,充满了真知灼见。全书包括成长篇和附录篇,记录了作者不同人生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人生经历,浓缩了激情时代忠诚守望的难忘岁月。各篇所写又都是人生经历中的亮点,反映了作者不同阶段的奋斗历程、突出业绩及其所经历的风霜雨雪。文艺精品、专家缜言、殷情家书以及作者洞察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日记等汇聚一起,相辅相承,相映生辉,构成了全书结构的丰富、厚实和绚丽。
作者简介
俞向党,原名林根,字桂子。1946年11月10日出生于江西省樟树市(原清江县),祖籍浙江省浦江县(原义乌县)。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先后担任中共萍乡市委常委、秘书长,江西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以及省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委员,中国记协理事,中国视协理事,中国影协理事,等等。 主编和著的作品有:“声屏丛书”、《中国文联晚霞文库·江西卷》《中华影视名人寻访录》《共和国之魂》《追根问傩——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赣鄱神韵》《美自创意》《现代生活艺术》《筚路集》。
目录
第一章少年立志/1
一、河下小村/1
二、靠水吃水/3
三、大堤上下/4
四、农家乐趣/7
第二章鹿江苦读/9
一、培养目标/9
二、园丁雨露/11
三、心心相印/13
四、高考前后/16
第三章白杨初长/19
一、65-12班/19
二、开学典礼/22
三、国家助学/24
四、思想引导/26
五、直观教学/28
六、国庆联欢/30
七、东校往事/31
第四章“”考验/34
一、“六一”风暴/34
二、惊动中央/37
三、两次串联/38
四、参加专案/42
五、联合之时/44
六、搬迁望都/46
七、清查运动/48
八、匆忙毕业/50
第五章红心炼就/52
一、军学农场/52
二、双重身份/54
三、苦其心志/55
四、临危不惧/57
五、顾全大局/58
第六章幸运而出/60
一、从政之始/60
二、十年进步/62
三、破格晋升/71
第七章重任在肩/75
一、分管“声屏”/75
二、庐山结缘/78
三、《躁动》前后/79
四、政治风波/83
五、坚持不懈/85
第八章主持文坛/91
一、门庭冷落/91
二、焕然一新/93
三、春华秋实/95
四、着眼长远/101
第九章初心依然/105
一、拾遗补阙/105
二、添砖加瓦/109
三、顾问角色/113
第十章三代忠诚/120
一、大爱无声/120
二、寸草春晖/124
三、连理之殇/127
四、琴瑟和谐/129
五、子贤可期/134
参考书目/147
附录一论著选编/149
附录二艺海拾珠/199
附录三师友评论/224
附录四校庆纪念/238
跋一李国强/240
跋二喻慧娟/242
跋三王迪明/246
跋四李小军/249
后记/252
致谢/254
摘要
第一章 少年立志 20世纪50年代是我的少年时期,农村生活非常艰苦,精神上却积极向上。热爱党和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人民的朴素感情,正是从自己家乡开始,从父老乡亲身边开始,从我幼小的心灵开始。 一、河下小村 1946年11月10日,我出生在赣鄱大地的樟树市(原清江县)张家山河下村,位于江西母亲河——赣江中段的袁河岸边。 河下村(已合并为荷湖村)至今仅有一百多年历史。它不像中国传统的村落,有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它是年轻而独特的,随河而生,依水而建,没有耕地,没有庄稼,在艰难的岁月中飘摇。 村庄上游为曾经一府辖四县的临江镇,下游为江西四大古镇之一的樟树镇,背后是四通八达的张家山火车站和赣粤公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村边袁河是从赣江上游水运来木排的天然良港,村上成为水上“排工”和外出劳工歇脚的集散地。久而久之,“排工”、劳工多了,聚集而居,成家立业,遂成几十户的村庄。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我的父亲因三兄弟被抓壮丁,从老家浙江浦江逃至江西樟树;无家可归,几经周折,最终以“排工”为生,落脚河下村。父亲与母亲结婚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两手空空,生活拮据,唯有漂泊水上维持家庭生计。 直到1949年解放,我家分到村上地主大院的两间房子,父亲当上林业工人,一家人才真正有了安身之地。 这家地主大院是我家和其他三户人家合住的,坐北朝南,青砖灰瓦,朴实素雅,飞檐翘角,前厅后堂连缀一片,成为村上建筑一景。记得小时候懂点事时,有个小戏班在大院前厅演出,母亲竟然关上房门,不让我看演出,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见母亲心目中对演员的偏见,生怕对自己小孩成长不利。我们邻居几个小孩常在一起玩,难免发生点小摩擦,母亲总是把我拉在一边先批评一顿。一次我们几个小孩在旁边无人住的原地主厢房里玩,不经意发现屋角下有好几块上面刻有图像的物品,我们每人拿了一块,回到家里才知道是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圆。母亲看后一脸不高兴,告诫我送回原处,以后再也不能到别人家乱拿东西。 母亲没有文化,也不多讲话,她讲的这些我似懂非懂,朦朦胧咙,多少明白是教我走正道,守规则,做好人。 二、靠水吃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什么样的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存。但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河下村周围有我外祖母家的荷湖村,还有田里村、陈家村、汊口村、徐家村……都在堤岸以内,唯有河下村在堤外的江边。正是由于在江边,通过开发,河下村被改造成附近村民进城的水路通道。村民们常常结伴,到河下村乘船进城,做点买卖,早出晚归。每逢节庆假日,载客小船一趟挨一趟,村上好一派热闹。 我家房子在村上居中,与江边咫尺之遥,步行不过五分钟。村上靠前的几户,几乎打开门就是江边,好在村上地面高于水面好几个台阶。可每年赣江涨水时,洪水都要淹到家家户户,我站在自家楼上能看到楼下水面的浮物,还有跳跃的鱼和爬行的蛇。我同学张长根家在江边,更让人胆战心惊,家里的木板房在水浪冲击下摇摇欲坠。坐在楼板上,可以伸出双脚到洪水中洗脚。一直到多年后袁河上游的三湖修了七级电站,才控制了水患,解决了困扰,当然这是后话。 水能覆舟亦能载舟,全村人吃水用水都靠河水。 那时母亲每一两天要到江边挑水,挑水后倒入水缸,待沉淀一段时间用瓢取水做饭。家家户户洗衣服也是到江边,那时水很清,流速也很快,不小心衣服就被冲下去了。我伴随母亲,经常玩水,和小伙伴抛石比赛,看谁抛在水面更远。我还常到外祖母所住的荷湖村,帮助外祖母挑水。由于我个子矮,力气小,翻过堤岸,挑的小桶水摇来摇去,剩下不多,只能凑合够给外祖母饮用。 水是我们村,也是我家的生命线。它滋润了村上人家,周围有了树林、草丛、菜地,特别是两棵高达20多米的五爪龙大樟树,虬枝茂叶,相依相偎,宛若两把高耸的大伞盖,铺天遮地。正是这两棵大樟树,夏天顶着烈日,冬天挡住风雪,庇护着我们少时成长,给了我们许多树下的玩乐。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