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天意从来高难问——李清照传

天意从来高难问——李清照传

  • 字数: 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 作者: 孙娜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456511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2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写出了别人写不出的诗词,看过了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品尝过别人体会不到的艰辛,到达过别人到不了的境界。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有名词人李清照的出生、成长成名、婚姻、生活遭遇等人生经历,通过对她作品和生活经历的讲述和解读,能让读者更直观地感知李清照的性格和品行。有人说她“然无节操”,有人说她“狂亦不可及”,有人赞她“深有思致”,有人说她的文章“顿令精神开爽”,有人感叹她“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在封建时代,一位女性以其才学、诗词凌驾于众多男性作家之上,又怎能脱身于是是非非呢?她被称为“古今第一才妇”。李清照曾是无忧无虑的官家千金,也曾在靖康之难中独自护着十五车金石篆刻辗转于逃亡路上;她曾与丈夫赌书泼茶,也曾不屑于丈夫的怯懦,最后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独自于乱世中挣扎;她曾被骗婚,为了反抗而遭牢狱之灾;她曾想传下自已的才学,却被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打败。这位饱受争议的才女,终于在历史中证明自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一句李清照“为词家一大宗矣”是历史对她的承认。千年之后她的作品愈加璀璨,她的品性受到更多人的称赞。
作者简介
孙娜,女,吉林人,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文艺学专业,主修中国文学批评史,后考入延边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为东方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为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参与对东北文化的研究与探索项目,项目涉及东北作家群、东北民间文化、吉林方言、吉林民俗、吉林地区古代文化等。对古典诗学传统有所涉列,参与对先秦两汉抒情文学的艺术特质研究,并对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家有豆蔻女
幼时光阴
身陷党争
女儿初长成
进京团圆
诗词双绝
第二章 晚风瑞脑香
“词女之夫”
之子于归
凤凰于飞
第三章 明镜分鸾凤
绍述神宗
勒碑重遣
两难处境
别样相思
第四章 屏居归来堂
福兮祸兮
赌书泼茶
臧否词家
难效“秦楼”
第五章 国破家安在
靖康之变
独自南下
踏雪寻诗
易水寒彻
第六章 漂泊旦夕间
金石俱焚
良人不再
第七章 人去玉楼空
寄情考订
唯国是爱
魂兮归去
摘要
     第一章 家有豆蔻女 幼时光阴 “父亲,您上次信里说写文作诗都要有一个‘诚’字,这个‘诚’是什么意思呢?”8岁的李清照用稚嫩的童音一板一眼地问着。 李格非想了想,说:“写文章时态度不可以随便,必须要有‘诚心’,否则就不可能把文章写得很好。你看晋朝会写文章的人很多,但只有刘伯伦写的《酒德颂》和陶渊明写的《归去来兮辞》读起来最为感人,文中的字句像从肺腑中流淌出来的一样,要远胜当时的其他文章。” “那怎么样才能做到有诚心呢?” “一字一句都要出自肺腑而无一丝一毫的伪饰,这样才会让文章自然天成,没有矫揉造作之态。”李格非郑重地回答。 李清照喃喃地重复:“一字一句都要出自肺腑……”半晌,她眼睛一亮,笑着说:“我明白了,就像让我说伯母有多好,我立时就能说出来;可是如果让我夸那些整天想让我多读一些《列女传》的老先生们,我就要想上半天才能措好词,却没有一个字是我自己想说的。” 李格非笑着摸摸李清照的头,心中却有些感慨。他31岁进士及第,娶了时相王珪的侄女,夫妇二人感情甚好。只是王氏身体病弱,直到多年后,她才生了李清照,却在清照1岁时病逝。之后,他补太学录,要去汴京,身边无人照顾清照,只好把她留在章丘的哥哥家,嫂子视清照如己出。清照如今就像一枝小小的菡萏,年纪虽小却已显露才华。哥哥在信中说清照颇像李格非幼时,好学而聪敏……想到那些年在郓州做学政,俸禄微薄,妻子虽出身名门望族却从未抱怨过一句,李格非心中难过,不由得轻声念道:“‘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这首诗就是一字一句皆出自肺腑,当得起一个‘诚’字。” 李清照想了想,有些犹疑地说:“虽然诗人日后仍是再娶,但他作诗时应该是有‘诚心’的。”李格非微笑不语。此时院中响起他嫂子的笑语:“小叔当真辛苦,在太学要教学生,回家了还要教,过年也难得闲下来。”清照已迎了出去,脆生生地喊:“伯父伯母好。”李家大嫂一把搂过清照,笑道:“我们去一边吃糕去。”说着,她拉着清照走入一旁的小室。李家大哥则轻声笑问:“听说今年苏大人就要回京了。”李格非一扫之前的沉郁,有些兴奋地说:“嗯,如果苏大人真能回京,愚弟就能亲自去拜会了。”李家大哥说:“你放心做事吧,清照有我们照顾。咱们李家虽非望族,却也是诗书传家,必不会误了清照的才华。”李格非站起身,深鞠一躬,哽咽难言。 李家并非侯门巨户,但父辈出自宰相韩琦的门下,都是极有才华之人。李家以诗书传家,满门皆为饱学之士,行为思想并不保守封闭,对待子女皆一般模样。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