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野蜂飞舞

野蜂飞舞

  • 字数: 15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黄蓓佳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6779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野蜂飞舞》讲述发生在1937年的故事。抗战爆发,女孩黄橙子跟随父亲的学校西迁,落脚在华西坝上的“抗战五大学”校园里。随后,父亲将挚友的遗孤沈天路接至家中,六个孩子在破烂拥挤的小楼里度过了自己不寻常的童年。战火笼罩下的生活充满了困窘与苦涩,亲人间相携相扶的经历却让这段岁月变得珍贵而绚烂。相伴短暂,离别漫长——哥哥出征报国,姐姐北上延安,沈天路牺牲在对日空战中……女孩黄橙子弹奏着沈天路挚爱的乐曲《野蜂飞舞》,在缅怀中度过一生。广阔的时代图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曲折命运。故事温暖深情,主题辽阔悲壮。
作者简介
黄蓓佳,出生于江苏如皋。197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新乱世佳人》《婚姻流程》《目光一样透明》《派克式左轮》《没有名字的身体》《所有的》《家人们》;中短篇作品集《在水边》《这一瞬间如此辉煌》《请和我同行》《藤之舞》《玫瑰房间》《危险游戏》《忧伤的五月》《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珞珈路》;散文随笔集《窗口风景》《生命激荡的印痕》《玻璃后面的花朵》《片断》《地图上的行走者》等。 主要儿童文学作品包括长篇《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飞了》《漂来的狗儿》《亲亲我的妈妈》《你是我的宝贝》《遥远的风铃》《艾晚的水仙球》《余宝的世界》《童眸》等等。作品曾多次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越南文出版。
目录
人文版序·写作者的世界
楔子
第一章·桑林奇遇
第二章·文具盒的故事
第三章·倒霉的大公鸡
第四章·走夜路的孩子
第五章·圣诞晚会
第六章·童子军
第七章·教授们
第八章·警报,警报
第九章·野蜂飞舞
第十章·飞虎队员
第十一章·姐姐不在家的日子
第十二章·恋爱中的女孩
第十三章·稻子,麦子,棉花,谷子
第十四章·飞越驼峰的书
第十五章·译者们
第十六章·书店
第十七章·运动会
第十八章·悲哀的季节
第十九章·抓间谍
第二十章·娘的皮坎肩
第二十一章·参军
第二十二章·两地书
第二十三章·欢乐时光
尾声
后记·山河壮丽,岁月漫长
摘要
     第一章·桑林奇遇 一九三八年的五月底,华西坝上麦子黄透,桑葚黑紫,石榴花红的季节。 出生在成都华西坝上的小弟四个月大了。四个月前,榴园楼下的范维汉医生在华西医院产科病房头一眼见到这个猫崽大的婴儿时,忍不住以手抚额,惊叹一声:“我的上帝!” 因为我娘在逃难路上颠沛流离,严重营养不足,才导致小弟生出来只有可怜的三斤八两,连哭声都喑哑如同抽风。幸好范伯伯家里有美国寄来的奶粉,送了他两罐,喝完之后才有了力气,开始跳跃式地补长,不足百天时,小家伙变得白白胖胖,两手伸出来十个肉坑坑,人一逗,他就咯嗒咯嗒笑得直咽气,可有趣了。 范伯伯也住榴园,跟我们家是邻居。他是美国人,基督徒,华西医学院的外科学教授,医术很了得,重庆政府的大官们都赶来找他看病。他的太太叫范玛丽,在华西音乐专科教钢琴。每天黄昏前后的那个时辰,楼下范家的客厅里,琴声就会如潮水一样漫出来,一波又一波地,让楼上楼下的每户人家都蹑手蹑脚地走路,蹑手蹑脚地做事,生怕惊扰了那样一种梦境一般的美。 不过在大多数时候,琴声并不那么美妙,甚至是噪音,那是她新收的学生们在上课。有一段时间,噪音里有我的一份。我是被我娘拎着耳朵押犯人一样押到范家的,原因是我那时太好动,屁股坐不下来,我爸责令我学琴磨性子。 范家只有一个女儿,范舒文,面孔雪白,嘴唇鲜红,头发金黄,眼睛像波斯猫,走夜路的时候瞳仁也会像猫眼一样发光。我们俩同岁,小学也同班。她是我的死党。我下河抓鱼,上树掏鸟蛋,钻到农学院的试验田里摘瓜偷桃,她都是最热切的旁观者。可惜她人太胖,行动起来笨手笨脚,每次见我爬树下河,就会拍着胸口惊叹:“天哪!天哪!” 我觉得她光赞不做的原因,不光是手脚笨拙,还因为她总是穿裙子的缘故。裙子多不方便啊,一上树,裙摆一开,小短裤都现出来了,羞人。外国女孩怎么总是喜欢穿裙子呢?我想不通。 可我一点儿也不歧视她。不是说吗,有人在舞台上表演,也要有人坐在台下鼓掌,这才叫各得其所。 还是说回小弟。小弟四个月大了还没有名字,因为我爸那段时间太忙。学校在华西坝上安顿下来之后,他就带着他的学生们马不停蹄地出门,跟当地政府合办“农业推广试验区”,办农会,办农村合作社,宣传科学种田,把他们带去的小麦和棉花良种免费发放,教人试种。我爸说,后方稳定了,经济发展了,前方的将士们才能吃饱饭,有力气打仗。爸爸的话总是很有道理的。爸爸不在家,我娘不敢做主给小弟取名字,大家都喊他“宝宝”。人一喊,他就咧嘴笑,大眼睛忽闪忽闪,转着脑袋循声找人,口水湿嗒嗒流了一下巴。 小弟白天讨喜,夜里闹人。天一黑,他的哭声就起来了,一声接一声地,可着小嗓子号,怎么哄也不消停。我娘怕他闹醒了邻居,只好一宿一宿地抱着他在屋里转圈圈。小弟一天天长胖,我娘一天天憔悴,黄皮寡瘦的,感觉风一起就能吹倒。 范伯伯家的佣工邢姆妈说:“黄家太太,格个样子下去不灵光哦,侬吃不消的。” 邢姆妈是上海人,很多年前就跟着范家从上海到了成都,一口上海话却怎么也改不了,大概她自己也不太想改。上海人嘛,一说起来都透着几分自豪的。 P8-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