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以生命为支点改造教育:陶行知传
字数: 107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作者: 康丽
出版日期: 2021-12-01
商品条码: 9787544564830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2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始终秉承一颗“爱心”“真心”,真正从学生出发 ,以心换心,以爱换爱,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真正走到孩子的心坎里去,一生坚持有效的教育,作为常春藤传记馆的新任传主,通过本书可以清晰的领略到陶行知不凡的成就和人生轨迹。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的是陶行知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劳苦大众探获生路,为中国的民主、自由、和平、解放而不屈不挠奋斗的一生。阅读本书,可以让读者真切触摸到一个集教育家的慈爱、学者的渊博、政治家的气魄、社会活动家的能量、诗人的豪放于一身的栩栩如生的陶行知,尤其是他那“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的精神品质,感天动地,无疑是对人的精神的洗礼。
作者简介
康丽,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编审,中国教师报采编中心主任,报道曾多次获教育部优秀教育新闻奖。
目录
第一章 只有教育才能救中国
孜孜求学拳拳报国
东西交融集百家长
教学实验开风气先
“新教育”鼓手成立改进社
第二章 到乡村去为了大众的教育
创办平民校 掀起新风潮
调转方向到乡村去
改革试验田诗意桃花源
晓庄虽关闭精神永长存
第三章 抗日救亡教育在行动
开天辟地科学下嫁
首建工学团“小先生”
发起国难教育凝聚抗日力量
民间外交家舌战得外援
第四章 提倡全面教育创办育才学校
囊中再羞涩办学梦不停
办学无定法艰难创育才
育才故事多“创造教育”勇开拓
第五章 人生,为一大事来
力行职业教育创办社会大学
最后的一百天为民主赴汤蹈火
辉煌身后事先生精神不灭
摘要
第一章 只有教育才能救中国 孜孜求学拳拳报国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走进歙县,就仿佛走进古朴典雅、粉墙黛瓦的江南。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就出生在这个湖光山色的古城。歙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古徽州六县之一。古徽州底蕴厚重、崇尚教育,素有“文化之邦”的美誉,而且书院、私塾林立,为学子求学成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童年接受到的徽学教育影响了陶行知的一生。 在《我的学历及终身志愿》一文中,陶行知特别提到“余生在徽州,此乃一鲜与外界交往之地。余早期汉学教育受业于家父及其他师长”。在这里,陶行知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接受了最初的启蒙教育。 陶家不算富裕之家。父亲陶位朝受过一些教育,性情温和,靠经营酱园店维持一家的生计,闲时看诗书自娱,也有一定的古文功底。但随着经济的衰败,镇子上的酱园开不下去,陶位朝只得回家务农。母亲曹翠仂,原籍绩溪县北乡,善良勤劳,为了补贴家用,常替人缝补浆洗衣服。那时候的陶行知还不叫陶行知,父母给他取名“文濬”,乳名是“和尚”,因为曾有长姊夭折,取佛祖保佑之义。 陶行知曾为母亲作诗《吾母所遗剃刀》一首,特别提到母亲常常给自己剃头,“剃刀”是自己家的传家宝: 这把刀! 曾剃三代头, 细数省下钱, 换得两担油。 少年陶行知即显现出聪颖天分。6岁时,陶行知到邻村去玩,被邻村私塾先生方庶咸相中,方先生是位老秀才,且医术不错,经常为村人义诊,在村里威望极高。他很欣赏陶行知,认为此子若培养有方,来日必成大器。就这样,陶行知六岁时正式就读于方庶咸门下,接受启蒙教育。3年后,陶位朝在万安找到一个新工作,他又把当时已经9岁的陶行知带到万安,就读于当地名师吴尔宽的经馆。因为诗文比较出众,陶行知很受吴尔宽的赏识。但两年时间刚过,陶位朝失去了这个职务,陶行知只得重新返乡。 此时的陶家,祖母已年迈,新添了妹妹美珠(后改名文渼),一家五口吃饭。陶位朝还染上了吸食大烟的不良嗜好,没法下地干活。11岁的陶行知只得在家中帮助干活,每天凌晨挑柴到城里卖掉,再上学,下午还要赶到南山砍一担柴回家。尽管每天来回需要跋涉20里路,非常辛苦,但陶行知一直坚持求学。 当时歙县有位学问极好的贡生王藻,老先生受聘在歙县曹家任教。曹府是大户人家,尽管距离陶家甚远,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陶行知,经常登门求教,即使雨雪天也从不间断,天天去旁听,其刻苦坚毅,使王藻老先生赞许不已。 又是一个风雪天,陶行知前往曹家,途中路难行,到时王藻老先生正在授课,陶行知不敢惊动,恭敬静立门外。一两个小时过去了,王藻无意一瞥,才发现门外满身披雪的陶行知,大为感动。曹府内外也赞不绝口,说“古有程门立雪,今有王门立雪”。① 1906年,14岁的陶行知有了一个全新的机会,可以跨入崇一学堂,这是他人生关键的一步。就在陶行知入崇一学堂的前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旧学废除,新学兴起,这是中国历史向现代过渡的转折时期,也是教育处于大变革的关键时期。而崇一学堂正是这一转折时期的重要产物,其隶属基督教内地会,正式名称为“安徽省徽州崇一私立中学堂”,是英国基督教内地会传教士唐进贤(原名G.W.Gibbs)于1900年开设的,是歙县最早的洋学堂,“崇一”即专享崇拜的是上帝之意,招收的基本上是有基督教徒背景的学生。 P1-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