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书籍文化史研究

中国书籍文化史研究

  • 字数: 31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于翠玲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57301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书籍是历史悠久的传播媒介。书籍史涉及书籍从产生到传播的复杂过程,与媒介史、阅读史、编辑出版史、印刷技术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有交叉关系,可以说是以书籍为对象的文化史。本书借鉴西方书籍史研究的视角,同时注重辨析中国的书籍文化史与西方书籍史、阅读史之间的文化差异。本书选择中国古代有典型意义的书籍作为具体案例,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及文化系统之中,探讨多种类型的书籍(字书、类书、选本等)在文化观念、编辑体例、知识分类等方面的特征,还有不同群体(儒者、隐十、女性、近代文人等)对书籍阅读和接受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勾勒书籍从古代到近代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变迁的轨迹,以及在当今对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各章均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参考多学科的研究路径;引据文献资料丰富翔实,具有古典文献学的扎实基础;写作思路清晰,内容新颖,便于阅读;对学界及业界多年来不断探讨的中国特色的编辑出版学有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一、总体思路
二、各章要点
三、修订情况
第一章 古代书籍的编辑与出版概念
一、古代书籍的编辑概念
二、古代编辑与出版的关系
三、古代书籍编辑与刊刻的总体格局
第二章 西方书籍史视角下中国出版史的差异
一、以媒介为关键词的历史比较:《古今图书集成》是典型案例
二、以印刷书为标志的传播革命:不能仅以西方为尺度
三、以工具书为案例的跨文化比较:中国类书有特殊的文化语境
四、书籍“交流圈”流通环节比较:《古今图书集成》刊印方式变化
五、书籍文本形态的革命:从抄本到数据库
六、中、西书籍史比较的启示
附录:汉字文化圈的书籍史比较
第三章 “同文之治”语境下《康熙字典》的编辑特征
一、编辑动机:“同文之治”的特殊意义
二、编辑顺序:《清文鉴》在前、《康熙字典》在后
三、注重声韵:《佩文韵府》与《康熙字典》比较
第四章 《康熙字典》在近代的出版流变
四、特殊效应:奉为“字典”与文化控制
一、政治环境变化:打破偶像
二、字典观念改变:推陈出新
三、印刷流通方式变化:进入市场
第五章 官修类书的编辑传统及其终结
一、标榜文治的编辑理念
二、文献一统的编辑体例
三、以类相从的编排方法
四、类书编辑传统的终结
五、古代类书的文献价值
第六章 从博物馆观念刀博物学科
一、中国古代的“博物”观念
二、中国古代博物知识的分类体系
三、西方“博物学”概念的引进
四、西方博物学概念与中国博物资料比较
五、中国近代新式博物书籍的特点
第七章 类书文献与幻文献
一、狐的动物属性与祥瑞说
二、狐的形象与诗文
三、狐的幻化与小说
附录:古籍中的“司晨鸟”
第八章 是个选本与梅花文化
一、“别出梅花一类”
二、参照类书体例
三、汇辑评注资料
四、梅花文献的文化价值
第九章 摘句品诗与名句传播
一、摘句与诗歌品评
二、诗选与“秀句”集
三、摘句品诗的特点及评价
第十章 儒士读书与隐士读书
一、儒士的读书方式
二、隐士的读书方式
三、陶渊明的读书生活
第十一章 读书文化与家族风尚
一、读书目的:士人的志向与技能
二、读书方法:苦读与“涵泳”
三、图书收藏:读书种子不绝
第十二章 女德文化与闺塾阅读
一、为“女德”作《女诫》
二、为《诗经》动情肠
三、才女的读书空间
四、媒介变迁与女性解放
第十三章 康熙朝文人读宫廷仓鼠的阅读利用
一、布衣文人走进宫廷的机遇
二、抄录宫廷图书的条件
三、抄录宫廷图书的启示
第十四章 康熙朝文人对西学书籍的阅读取向
一、书籍史、阅读史的视角及其启示
二、朱彝尊对西洋传教士的看法
三、朱彝尊对传教士书籍的评价
四、康熙帝对士人阅读取向的引导
第十五章 西书传入与文化融合
一、利玛窦:“合儒”的传教策略
二、梁启超:融合中西学术
三、国学复兴与文化传承
第十六章 古代传播史料的整理与利用
一、古代传播史料的整理价值
二、古代传播史料的整理框架
三、古代传播史料的综合利用
四、古代传播史料的词语阐释
五、伊尼斯引用中国史料的偏差
第十七章 古代采诗传统与近代办报观念
一、古代文人的“采诗”说
二、近代报人的“采诗”说
三、传统“采诗”说的突破
四、媒介功能与社会变革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