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村改居"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模式研究

  • 字数: 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马德浩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760222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马德浩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撰写学术著作3部,参编国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国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上海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等教材与教参10余册。发表学术论文56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10余项,先后2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曾荣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体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人大复印资料重要引源作者(2013-2015年)等荣誉。内容简介“村改居”社区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户籍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背景下,由政府主导的城镇化路径所产生的特殊社区类型,具有浓郁的本土化色彩。“亦城亦村”的特点,使其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过程也较复杂。本书以新型城镇化为视域,以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文化适应理论为依据,结合“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在借鉴国内外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村改居”社区居民体育参与及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现状。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村改居”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现行治理模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的对策。以求从提升居民身体健康水平、文化适应能力及社区归属感三个层面,助推其顺利地完成从农民向市民的转换,促使他们能够更公平、充分地享受公共体育服务。对“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涉及体育学、社会学两大学科领域,可供相关学者进行学术研究和“村改居”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管理者决策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系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学术基金之一。本书以新型城镇化为视域,一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文化适应理论为依据,结合“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在借鉴国内外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量统计法,研究了“村改居”社区居民体育参与及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现状,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四方面分析了“村改居”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现行治理模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其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模式的对策,以促使“村改居”社区居民能够更公平、更充分地享受公共体育服务。
作者简介
马德浩,1985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已出版学术著作1部,合著3部,参编国家义务制教育《体育与健康》、国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上海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等教材、教参1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56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10余项,先后两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曾荣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体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人大复印资料重要引源作者(2013-2015)等荣誉。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意义
第三节文献综述
第四节理论依据
第五节基本概念释义
第六节研究方法
第七节创新之处
第二章居民体育参与及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现状
第一节居民体育参与现状
第二节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及需求
第三章公共体育服务现行治理模式及问题
第一节公共体育服务现行治理理念及问题
第二节公共体育服务现行治理主体及问题
第三节公共体育服务现行治理结构及问题
第四节公共体育服务现行治理机制及问题
第四章优化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模式的对策
第一节优化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理念的对策
第二节优化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主体的对策
第三节优化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结构的对策
第四节优化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机制的对策
第五章研究结论、不足之处及展望
第一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