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南华寺故事

南华寺故事

  • 字数: 20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68321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南华寺故事》精选了南华寺僧人与僧人、僧人与神灵、僧人与俗众等一系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的近40个事件片段.通过解读生死、剖析名利、慎察处世、参悟苦乐与阐释幸福,以灵动的感悟.将禅的智慧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精要地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采。在日常的闲暇里,燃一柱悠悠兰香.读一则禅意故事,馨香绕怀时,你享受的将是本书带给你的无尚的菩提智慧和畅快的心灵洗涤。
作者简介
王焰安,安徽宿松人,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员,主要从事民间文化和禅宗史研究。 出版编著有《桃文化研究》《南禅宗海外传播史》《红色歌谣》《张清水与粤北民间文化》《世界风俗传说故事大观》《民问故事》等。
目录
梵僧智药建宝林
无尽藏尼问字义
石洞护佑免祸灾
惠能巧乞坐具地
卓锡为泉洗袈裟
度化老虎为弟子
怀让开悟的自性
神会的见与不见
惠能风疾不赴京
讲佛说法驯化龙
灵通难持酒之戒
永嘉南华一宿悟
志诚盗法为僧徒
感化刺客为僧徒
善塑形性的方辩
宋之问谒见惠能
希迁寻思终见思
决断真身处
盗贼欲盗惠能首
……
摘要
     梵僧智药建宝林 南朝梁时,智药认为到中国弘法的优选时机到来了,于是便决定带着几个弟子到中国弘法。 当时来中国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张骞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是从印度辗转到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智药想:许多高僧已从陆路去中国了,我走一条与他们不同的路线,从水路去中国,说不定会有不同的弘法效果。主意一定,智药就和弟子开始了中国之行。 经过一路颠簸,智药一行好不容易到达广州。经过访询,他们得知广州有座法性寺,便去了法性寺。法性寺僧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智药无以为报,就把携带的一棵菩提树苗送给寺僧,并亲自栽在寺内,说一百六十年后,会有一位无上的法宝在这棵树下开演无上的法乘。 几天后,智药和弟子告别法性寺僧众,沿着北江继续北上。他们来到曲江境内的白土镇时,只见北江的东边有片水域,河水清秀,流了很久仍不见与江水汇合,就叫船夫将船驶向这片水域的源头。走了很久,一看,原来这水来自一个溪口。 智药跳下船,蹲下身子,用双手掬起一捧溪水,品尝起来。一品,顿时觉得这水非同寻常,味美香甜,他对弟子们说:“这水与我们印度圣地的水一模一样,它的源头,必定是一块宝地,那里一定可以建一座宝寺。” 于是,智药辞别船家,带着弟子,沿溪水向上寻找。不久,他们便来到了溪水的源头,只见这里山水环绕、峰峦奇秀,实在是个胜地。村里一下来了几个外国人,人们觉得很新奇,纷纷围了过来。智药忙问:“这是什么地方?”有个叫曹叔良的村民,他告诉智药:“我们都是曹操的后代,我们住的村子叫曹侯村,流经我们村子的那条溪叫曹溪。” 智药看着曹叔良自豪的表情,笑着说:“这个地方,是块宝地。这里的景致与我们印度的宝林山毫无差别,是佛门修道的不错胜地。你们在这里建造一座寺庙,一百七十年后,会有一位无上法宝在这里弘传佛法。那时候,天下得到教化的人就会像宝林山上的树林一样多,你们这里也会随之传遍天下。” 曹叔良一听有这等好事,就同意组织村民建寺,并请智药留下来指导。智药见村民如此爽快,就愉快地答应了。 曹侯村村民与印度僧人建寺的消息很快传到韶州牧侯敬中的耳中,侯敬中忙派人传曹叔良前来问话。曹叔良来到韶州,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跟侯敬中说了。 侯敬中想:当今皇帝梁武帝笃信佛教,人称“皇帝菩萨”。此事若不报告朝廷,日后皇帝知道了,要是怪罪下来,那就吃罪不起;若报告朝廷,皇帝高兴了,说不定还有封赏。于是,侯敬中就把曹侯村建寺的事写成奏章,上奏朝廷。梁武帝一看奏章,认为是为社稷做功德,就龙笔一钩,恩准建寺,并根据奏章中智药两次提及宝林之事,大笔一挥,赐写寺名“宝林寺”三字,派人送给侯敬中。 天监三年(504),寺庙建成了。皇帝赐予的“宝林寺”匾额挂在寺门上方。这时,智药却决意离开宝林寺,要到潆涅去建新的寺庙。临行前,他对村民说:“以我的修行和资历,我不配住持宝林寺,只配为宝林寺守山门。宝林寺要留给符合它身份的人住持,尽管现在他还没有出现,但他肯定会出现的。” 于是,智药一行来到了濛浬,在这里建造了一座新寺——月华寺。随后,智药一直在月华寺弘法,普度十方善信,信守他为宝林寺看护山门的诺言,直到圆寂。 链接 天监元年西域智药三藏航海而来,自南海至曹溪口,掬水饮之,香关异常。乃曰:“此水与西天之水无异也。因穷源至此。”叹曰:“此山宛如西天宝林也。”因谓居民曰:“可于此山建一梵刹,一百六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于此演化,得道者如林,宜曰:宝林。”时韶州牧侯敬中以其言奏闻,上可其请,赐曰:宝林。时梁天监三年,为开创之始。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