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曾志与广州电力

曾志与广州电力

  • 字数: 23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91245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曾志与广州电力》一书着重聚焦曾志于广州电业局的工作经历,叙述了其在任期间如何坚持群众路线、重视安全管理、鼓励技术创新、重视人才培养并向全国输送大批技术骨干等一系列先事迹。本书以电力系统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的生动教材,深入挖掘人物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底蕴,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还原真实历史,以此彰显精神,传承力量。
目录
引言从革命家到建设者/001
第一章领航广州电业/013
一、把局党委设在厂内/015
二、有调查才有发言权/021
三、深入工场车间一线/024
四、推行计划管理制度/025
第二章筑牢安全防线/037
一、设备是生产的基础/039
二、安全教育不放松/045
三、建立健全规程制度/050
四、奠定安全生产局面/054
第三章革故鼎新促生产/059
一、开展劳动竞赛,促增产节约/061
二、推广先经验,推生产改革/067
三、重视文化教育,提高工人地位/077
……
摘要
     曾志调往广州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陪伴家人,但她走马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局党委办公室安在了当时广州重要供电电源之一的广州西村发电厂,每个周六才匆匆回到城里和丈夫、孩子团聚。 曾志晚年曾对孩子们说:“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比起和亲人团聚,如何迅速开展工作、修复设备机器、提升供电量、发展工业建设,为恢复国家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贡献力量,才是当时这位领导干部压在肩上最沉的担子、心中最重的责任。 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14日,广州解放。10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派代表进驻广州的发电所。10月26日,军管组接管了发电所等单位。随后,广东各地发电厂先后转为国营、地方国营或公私合营,迅速恢复电力生产。 与此同时,广州和各地电力部门先后建立党组织和团组织。1950年2月,西村发电厂团支部公开成立(因当时国民党残余势力尚未肃清,党组织还没有正式公开),这是广州地区厂矿企业少有公开建立的团支部。3月发电厂党小组成立,4月发电厂工会组织也正式成立。发电厂广大职工在军代表、工作队和党、工、团组织的带领下,积极投入修复己损坏的一号汽轮机和二号发电机的工作。5月,广州电业管理处党支部成立,属广州市政党总支领导。1952年3月,广州电业管理处成立临时党总支,同年,党组织正式公开。1952年10月,广州电业管理处改名为广州电业局,并成立广州电业局党委。 党组织公开后,就一直全面领导着企业的各项工作。1952年10月,时任中南工业部副部长的曾志兼任广州电业局第一任党委书记、局长。 当时,广州电业局办公地点设在了广州市内泰康路162号的华安楼,曾志的办公室设在五楼。不过,曾志很快就作出调整。 “我和发电厂厂长(高军)对业务都是外行,上任伊始,工作干头万绪,要抓的事情实在太多。”曾志在回忆录里说,“我决心从头学起,决心待在最基层。”于是,她把局党委设在了西村发电厂内部,日常办公就在西村发电厂,这样方便自己直接、深入地了解发电厂情况。“好在全国刚刚解放,工人阶级翻身当家做了主人,从内心热爱新社会。再者经过民主改革,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也提高了,这些都是我们搞好工作的有利条件。” 西村发电厂宿舍旧址现在还保存完整,典型的20世纪50年代苏式建筑,一栋两层高的红砖楼,每一个房间都很小。据老职工回忆,曾志当年就在二楼找了一个房间住下,中间打了个隔板,后面当卧室,前面做厅堂。左邻右舍都是发电厂一线的干部工人,曾志与他们同吃住、同劳动,没有享受任何特殊待遇。 为了尽孝,不久曾志将一直支持她革命的母亲吴氏接来同住,随后又陆续接来了侄儿侄女和小外甥。人多屋小过于拥挤,曾志便在办公室搭了简易床,晚上睡在办公室,吃饭时回宿舍。天气热的时候,每当吃晚饭,邻里们便将小桌搬到小天井来,曾志一家也不例外,与工人们同在小天井吃饭。大家一起边吃饭边说说笑笑,不太宽敞的天井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彼此都很亲切,气氛十分融洽。这里的人心是相通的,没有等级之分,没有界限,有的只是同志之间深厚的情谊。 平日里,曾志都是待在厂里,只有周末才会回到市中心的家里与丈夫和女儿团聚。曾志的女儿陶斯亮曾回忆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是人到中年的母亲仍没有选择家庭和安逸,身为广州分管工业的书记,她在西村发电厂的工人宿舍区安了自己的家,将一直支持她干革命的外婆接来以尽孝道。但是她却没有给我和我父亲一个家,她只是周六才会回来看我们一眼。童年时代的我只享受到父爱,渴望母爱居然是种奢望。”P14-1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