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老舍在伦敦
字数: 68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 (英)安妮·韦查德
出版日期: 2022-04-01
商品条码: 978755965830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揭开老舍鲜为人知的英伦经历,深度刻画老舍海外生活与创作的心路历程 ★跟随老舍的步伐,游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伦敦光怪陆离的新奇景象,见证其中的逸闻趣事、文化景观和华人的复杂经历 ★在兼顾通俗和学术的中英文化比较研究中,考察现代中国的文化求索之路
内容简介
老舍被尊称为中国伟大的现代作家之一,然而,这位有抱负的年轻作家于1924年至1929年在伦敦度过的时间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老舍从故乡来到繁华的伦敦西区——这里有布鲁姆斯伯里派、旋涡派、各种流派的前卫主义者、埃兹拉·庞德以及“金牛犊洞”夜总会的歌舞表演。他流连于伦敦西区妓女的世界,见识了英国最臭名昭著的中国人布里连特·张,以及黄柳霜的丑闻电影《皮卡迪利大街》引起的小报轰动,在莱姆豪斯声名狼藉的东区唐人街也待了一段时间。老舍在伦敦(精)创作的小说《二马》由此成为一部描写伦敦华人生活和苦难的伟大小说。正如韦查德博士所揭示的那样,老舍在伦敦(精)的岁月对其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最终影响了中国现代主义的发展进程。
作者简介
安妮·韦查德(Anne Witchard),从2006年开始在威斯敏斯特大学任教。其著作包括《老舍在伦敦》《托马斯·柏克的黑暗中国风》,并与劳伦斯·菲利普斯合著了《哥特式伦敦:地方、空间和哥特式想象》。
目录
前言
致谢
序言
1928年秋,布鲁姆斯伯里
第一章
义和团与旗人:1900年的北京 军阀割据和京城校园
第二章
“中国很有趣,非常有趣”(埃兹拉·庞德,1914)
“新潮流势不可当。是时候来一场文学革命了。”(胡适,1917)
第三章
“雾重城如漆”
第四章
“天啊……这是在英国吗?”(萨克斯·儒默《傅满洲博士之谜》,1913)
《皮卡迪利大街》
“中国时尚年”(1925)
第五章
“招呼毒药!”(《二马》,1929)
结论
注释
出版后记
摘要
序 言 1928年秋,布鲁姆斯伯里 1928年9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布鲁姆斯伯里一间离罗素广场不远的廉价公寓里冷风阵阵。屋里有一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穿着一套薄哔叽洋服,正蜷缩在按表计费的煤气炉前瑟瑟发抖。年轻人管这种炉子叫“吸血鬼”,此刻最让他犯愁的是身上仅剩下一个先令来“喂”它。现在是穿羊毛衫的季节了。他身上这套洋服还是四年前在上海的一家高档西式百货商场买的,到了伦敦才发现,无论春夏秋冬,这里的气候都不适合穿哔叽布料。晚餐铃响了,他肚子饿得直叫,但像这样的周末,他一般会避免出现在餐厅。因为临近尤斯顿站、国王十字站和圣潘克拉斯站等交通枢纽,住在这里的主要是销售员,来自英国殖民地的留学生,手头拮据的职员和年龄不详、身份不明的单身女人。一到周末,大部分住户不是外出,就是回到位于郊区的家中,餐厅里空空荡荡。要是有人在这时候进来用餐,女侍者就会面露愠色,这让年轻人很不舒服。这天早些时候,年轻人特地告诉女侍者自己会出去吃饭。女侍者冷冷地回了一句:“哎呀,那敢情好。”这句话现在还回荡在年轻人的脑中。他顾不得咕咕叫的肚子,也顾不得那台专门吃钱的煤气炉的温度越来越低,始终在埋头写作。他愤愤地写道:“只有大英博物院后面一带的房子,和小旅馆,还可以租给中国人;并不是这一带的人们特别多长着一分善心,是他们吃惯了东方人,不得不把长脸一拉,不得不和这群黄脸的怪物对付一气。” 如果我的描述让读者以为,这不过又是一位背井离乡、独居在伦敦的文人,整日奋笔疾书却又默默无闻,那便是我误导诸位了。事实上,他现在所写的是他的第三部作品。旅居伦敦的四年里,老舍在位于芬斯伯里广场的东方学院教授汉语。他的学生中有初出茅庐的传教士,有乏味无趣的家庭主妇,还有不少当地的银行和政府职员,这类人经常吵吵闹闹。其中还有一个名叫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的年轻人,对中国事物很是着迷。此时的老舍正在白话文创作领域书写自己的名号,已有两部作品在当时中国拥有盛名的现代刊物之一——《小说月报》上连载,前途一片光明。 老舍在《老张的哲学》(1926)和《赵子曰》(1927)中深情而细致地追忆了故乡北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如今他正在写作一部全然不同的小说—《二马》(1929)。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人一直对英国深恶痛绝,而这部小说将向读者展示中国人在英国首都的生活,既作为对英国帝国主义思想的控诉,也作为对中国人民的警醒。女侍者的冷嘲热讽依然让老舍耿耿于怀,他飞快地在纸上写道:“二十世纪的‘人’是与‘国家’相对待的:强国的人是‘人’,弱国的呢?狗!……中国人!你们该睁开眼看一看了,到了该睁眼的时候了!你们该挺挺腰板了,到了挺腰板的时候了!—除非你们愿意永远当狗!” 老舍属于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中国问题》(The Problem of China,1922)一书中提到的第二代—“少年中国”。这些“五四”新青年亲身经历了列强侵略、政治革命以及社会和文化巨变,而这些变革也标志着终有一天,中国将会从一个信奉儒家思想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罗素认为:“第一代年龄较长,他们顽强地与儒家的糟粕抗争,虽然摆脱了束缚,但难免有孤举者难起之感;第二代年纪较轻,新式学校的大门向他们敞开着。”十四岁时,老舍获得了奖学金进入北京师范学校学习。这是京城里一所很有名望的新式学校,附属于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则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的摇篮。当时的中国急缺教师人才,1918年6月,老舍一毕业便被任命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的校长。1919年5月4日,就在老舍任职将满一年之时,北京的学生群情激愤,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斥责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在西方国家看来,中国曾经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如今已经停滞不前、行将就木,但日本则公认拥有与西方国家平等的国际地位,这一点在《凡尔赛和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条约采取绥靖政策,允许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的特权。学生们对于外国势力试图将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行为深感愤怒,纷纷抗议,得到各地民众的声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罢工和游行示威活动。自19世纪晚期以来,知识分子的不满愈演愈烈、一触即发。他们试图抛弃儒家思想的束缚,让中国融入现代世界,而五四运动就标志着这一文化转型的开端。 五四运动中的社会活动家认为,文学小说是使中国摆脱颓势的关键。刚刚成立的“中华民国”若要实现主权合法性,文化、政治、经济变革缺一不可。近代有名改革家梁启超(1873—1929)赋予了中国作家革新国民性格的重任。他希望国民通过文学作品认识到吸食鸦片和缠足等陋习,从而唤起羞耻之心。为了摆脱传统束缚,一些激进的作家采用了欧洲的世界观—正如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和作家对待愚昧落后的殖民地那样,既然启蒙运动无法推进,便开始探索另一种解决症结的方法。 老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