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苏秉琦往来书信集(1-3)

苏秉琦往来书信集(1-3)

  • 字数: 162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933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7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9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苏秉琦先生是我国有名考古学家,是考古学中国化、考古学“中国学派”的重要代表。《苏秉琦往来书信集》收录苏秉琦先生家藏及征集的往来书信1047封,从1935年开始到先生去世后的2003年,集中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近三百位学者或单位中,既有如徐旭生、裴文中、郑振铎、王振铎、夏鼐等先生的前辈或同辈学者,也有如俞伟超、张忠培、严文明、李伯谦、郭大顺等先生的后辈学人。绝大多数书信为首次发表,其中既有学术交流,也有向先生请益的个人心得,是苏秉琦先生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国考古学史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录
第一册
记与苏先生通信(郭大顺)
凡例
徐炳昶
苏秉琦、白万玉—徐炳昶(1935)
傅吾康
苏秉琦—傅吾康(1939.2.22)
苏秉琦—傅吾康(1939.8.3)
傅吾康—苏秉琦(1950.7.31)
苏秉琦—傅吾康(1950.10.3)
傅吾康—苏秉琦(1950.11.19)
苏秉琦—傅吾康(1952.12.28)
傅吾康—苏秉琦(1953.7.8)
傅吾康—苏秉琦(1953.12.31)
苏秉琦—傅吾康(1954.3.12)
……
第二册
第三册
摘要
     徐炳昶 徐炳昶(1888—1976),字旭生,1936年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所长兼考古组组长,1950年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苏秉琦、白万玉—徐炳昶(1935) 此次承主任徐先生命,以春节停工之暇,调查相传魏司马宣王与诸葛亮相拒所筑之三交城(注一)遗址之现状。因得便道以调查渭河沿岸之佛岩崖(注二)、姜城堡(注三)、石嘴头(注四)及石鼓山(注五)诸地焉。 二月十三日晨八时半自陈宝祠出发,带勤务一名,雇脚夫二,驴四头,十时半抵县城,访谒全县长,承说明路线,并致函驻县西四十里渭河南岸晁峪镇之保卫团照料保护,当日即驻晁峪镇,谋食宿便利也。十四日十五日往佛岩崖及三交城,晚仍回晁峪镇。十六日回县城,十七日过姜城堡,经石嘴头及石鼓山返回二次,兹将沿路见闻及调查结果,概述如下。 自县城至晁峪镇 土人云:陇县有土地,岐山有周公,虢县有城隍,凤翔有速爷。而宝鸡则有火神,各主一方,享祀最崇,每当季丰岁稔。旧历正二月间,城乡各地,皆演唱社戏,用酬神庥。吾等出县城时,正遇县西十余里林家村迎接火神之行列,除以八人轿抬偶像外,执事,鼓乐,社火及香供等绵亘里余,浩浩荡荡,情形至为热烈,神为女像,不知出自何典。出县城西里许,抵玉涧河,县志每称“左金陵、右玉涧”,实则细流潺潺,水量远逊金陵。所谓“树木阴翳,清气袭人”者,其为文人夸饰欤,抑今昔有所不同矣?过玉涧河有太平堡,北可望长寿山前之牛头寺,松柏数十株,尚有“疏林霭静,青崖滴翠”之致。县西约十里,过峡石桥。桥为宝鸡八景之一,曰“峡石虹梁”。石崖对峙,涧水中流。自此而西,渭河河身逐渐收束,两岸夹山,水流激湍,傍河土原,即尽于此。再上曰宝鸡峡(照片),年来计划中之渭河水利,即拟在此施工。于太寅河入口处渡渭,向西南行,渐远渐高,日献头岭(或县头岭),路经新修,宽一公尺余,时山上积雪尚厚,路面泥深没胫,而泥下则为坚木。山坡陡峭处,步履维艰,时虞失足,四周诸山,其倾斜处皆垦为耕田,俨如阶梯,井然有序。岭优选处,有寺日“玉台观”,位于路侧,下山过小宁河,离县仅二十里,时已下午三时矣。再西行峰回路转,丘岭甚繁,起伏若浪,树木渐多而耕地则即狭促硗确,故居民甚稀。每一聚落,户常不过三五,故图籍中亦无甚名称。计越山头凡四,始于暮色苍茫中抵晁峪镇。环镇皆山,一径可通。住户百余,如在釜底。于镇西北角觅小店投宿。板门临街,屋约两丈见方,用土墙隔其一角,方可一丈,内外均有土园。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