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医生生涯和医生梦

我的医生生涯和医生梦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84378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三代医生的情怀之作。书中汇聚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长胡大一等八位医生的职业生涯和执业心得,这八位医生横跨三代,见证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壮大,均对医生这份职业心怀敬畏,倡导医学要回归临床、回归人文、回归基本功,并身体力行之。他们的从医经历以及所思所想,铺开了一幅医生成长、成熟、担当,循环往复以至宣告归隐的生动画卷,以实际行动打造出“中国好医生”的样板。
作者简介
主编 胡大一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长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   国家和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      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总编辑,《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中文版执行总编,《欧洲心脏病杂志》国际编委会委员,《中国医刊》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导刊》《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心肺血管病论坛》总编辑,《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副总编辑等职务。   获多项重量、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98年获北京市优选科普工作者奖,2000年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2001年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一等奖,2005年获“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贡献奖”,2006 年获“中国医师奖”。由其主编的《胡大一医生浅谈心脏健康》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获评“2016 中国好书”。
目录
劳动(爱岗敬业)光荣——怀念我的母亲胡佩兰
领悟!平凡的大医生——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老主任王静毅
理解医学做合格医生构筑心长城
医生生涯漫谈
缓慢但前行,沉默但不灭
医疗实践与医疗观念
从临床实践到临床思路
硬技术的软着陆
结束语:三个回归
结束语补充文字:从一位患者自述再探医患关系和医学人文
附录
医患交流面面观
患医的交流(2019/08/15)
摘要
     劳动(爱岗敬业)最光荣 ——怀念我的母亲胡佩兰 胡大一(2015/07/23) 感谢马彦茹主任向我约稿,关于我母亲的文章已经有很多,这一次我该从哪儿下笔呢?志愿,义务,高风亮节,抑或是大医精诚?这些角度都符合“弘扬医疗卫生行业正能量”的定位,但是又都太遥(高)远了。 举我的两个研究生的例子吧。 例1:十多年前我面试一位男生,问他为什么要学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得到的回答是:挣钱。后来这位男生非常感慨于出席形形色色的医疗会议时经历的豪华场面,再后来对于那些豪华场面习以为常了。 例2:六七年前一位女生为了北京市户口,不再继续临床工作,转而报考博士。在她备考期间优选的感慨是:我什么时候能够出人头地呀? 类似的例子很多,我在此处提出并不是指责他们错了,只是简单地说明绝大多数人不是活在“真空”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诉求,也受到与其成长环境相关联的经历、阅历的制约。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跟我说:他同样在心脏科的同学,见患者就处方点滴,因为导师这么做。 马主任说我母亲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是行业楷模。是呀,楷模!如何使“楷模”可复制?“感动”过后又留下了什么?我认为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两个问题。 一、医生之于医生职业 不光是医生,各行各业都是一样,你是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工作的? 去年有人约我写《医疗的误区》,我想最基本的误区在于医生对于自身的定位失准。 1.“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这些是医生的工作内容,“光环”归属于职业,并不归属于每一位从业人员,起码不归属于没尽到本分的从业人员。由此引出第二点。 2.“为患者提供必要和充分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是医生工作的核心内容。发表文章,组织或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每年的手术量,追求技术和器材的高精尖……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核心内容”服务的,即更多和更到位地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我们中有多少人本末倒置,把所谓的“个人成就”凌驾于“本分”之上了?倘若“专家”尚且如此,我们怎么让基层/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信服“医德”和“医风”?基层/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又面临怎样的成长环境? 3.“工作完成质量”和“报酬(名与利)” 其实,“希望挣钱”是人类再正常不过的需求,“满足温饱”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底层,“希望出人头地”应该类似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自我实现”。当它们成为错误的时候,是我们把“付出”和“得到”的逻辑顺序弄颠倒了,或者我们由于太计较“得到”而吝啬“付出”,再或者我们太执着于“得到”而违背规律、规则和规范地“付出”,甚至不择手段。 当你的专业不足导致漏诊、误诊、不明诊断、治疗不当、过度治疗或治疗延迟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认为理所当然,还是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为自己不足的专业充电?毕竟,没有天生的“神医”,“神医”也靠后天不断的累积和提高。 “当患者讲的不符合你想的,你就不愿意听,就以你的思路诱导患者。”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医生是否出于种种原因(其中也包括“一招鲜吃遍天”和更多的毛收入)衷心地盼望只接诊自己希望遇到的那些病症呢? 当医生向患者提出不合理的医疗建议和进行不合理的检查与治疗时,内心是否全无私心? 我们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对专业精益求精;(2)以患者(病情)为本,合理施救;(3)竭尽所能处理现阶段的临床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继而根据临床指针进一步精进专业;(4)临床操作关乎患者身心,我们应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绝不可掉以轻心。这几点,我母亲都做到了。 二、热爱你的工作 “认真工作”是故事的第一个章节,接下来是“热爱你的工作”。 我母亲对于工作的狂热远胜于我,据我所知,她没有工作之外的其他爱好。 我认为,以前的文章针对这一点已经描述得足够了。我希望大家,尤其是年轻人,热爱工作,然而一味描写“工作狂”似的节奏,会让大家误以为这是热爱工作的专享尺度,既然遥不可及,那就索性放弃。 正确理解医生职业和认真工作是热爱工作的前提,就好像两个人从相识、相恋到成家。 P17-1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