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书画奇才米芾

书画奇才米芾

  • 字数: 19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5276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人称“米颠”。 他的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开启了水墨写意山水的全新画风,成为中国绘画目前的转折点。 本书带领读者走近米芾,还原身处北宋政坛旋涡边缘而颇具争议的绝世天才的艺术人生。
内容简介
米芾是一位天赋异禀、卓有建树的旷世奇才。但他的誉名是怎样炼成的?他的特立独行、个性张扬和“癫狂痴怪”行止,为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实的米芾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本书试图钩沉史实,拨开迷雾,穿越时空,走近米芾,在那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中来一番古今对话,揭开这位充满传奇的绝世天才的心路历程。
目录
千古一智圣诗书两襄阳
引言
将门儒子
岘汉之间
步入仕途
初放岭南
八方交游
徙居润州
声名远播
不入党争
颠书痴石
诗书传家
书画博士
来兮归去
附录米芾大事年表
后记
编后记
摘要
     将门儒子 话说五代后周的时候,世宗柴荣收服了勇猛凶悍、善于骑射的契丹将领海进。海进归顺周世宗之后,成为他的左右护卫、御林军的头领。在北征山西时,海进又屡立战功,因此得到升迁,被任命为龙捷散都头一职,成为后周武装力量中一个重要的将领。 当时,后周的禁军总头领、武装部队“总司令”赵匡胤,是海进的顶头上司。赵匡胤看到海进武艺高强,勇猛善战,便让他归于自己的麾下,成为其心腹战将,并给他改名为米信。这就是米芾的五世祖。 众所周知,后来发生了有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当上了大宋的开国皇帝。 赵匡胤坐上皇位后,论功行赏,任命米信为殿前都指挥使,让他掌管御林军,在宫内值日保卫。这一重要职务不是绝对的亲信是不能担任的。由此可见,无论是后周,还是大宋,米芾的五世祖都深得皇帝的信任。他与皇室的关系似乎是命中注定。 细心的人可能注意到:米家的姓不是世传的谱系,而是赵匡胤给改定的。赵匡胤为什么要让海进改名为米信?海进为什么欣然接受呢? 按照汉族人的传统文化,姓氏传承是相当重要的,它关系到认祖归宗的问题。古人讲“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是这个道理。据《宋史·米信传》记载:“米信,旧名海进,本奚族,少勇悍,以善射闻。周祖即位,隶护圣军。世宗征高平,以功迁龙捷散都头。太祖总禁兵,以信隶麾下,得给使左右,遂委心焉,改名信,署牙校。及即位,补殿前指挥使,迁直长……”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即是开篇所述要义,但有一点:海进乃奚族出身。有人指出,奚族并无汉族米姓,且米姓的起源是出于西域米国,而奚族则生活于东北和北部,二者不是一个族类,米信姓米与米姓本身扯不上关系。再者,赵匡胤当时给海进改名时,还不是皇帝,说米信这个姓名是御赐的,也说不过去。即使后来变为“既成事实”,也非其本姓赵。 然而,据有关人士新近考证,米姓虽源自西域,但并非属米姓者皆西域人。唐代诸胡混杂,因袭之风盛行,米姓在唐末也出现在其他民族。奚族从一开始就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一直为异族附属,仅在唐代就先后隶属于突厥、回纥、契丹。中原地区在10世纪以前文化经济繁荣,四方胡夷皆仰慕归化,胡人汉姓在当时是一种荣耀。如此说来,或许海进原本属契丹奚族米姓,抑或是赵匡胤为其“脱籍”,即注销旧的服役名籍,汉化改名换姓,至少是为其改了名。 其实,生民之初,未曾有姓,后以部落图腾演化而成姓氏。又几经迁转,容纳吸收不同地域种族的姓氏,或互相融通,互相因袭,遂有所谓的“百家姓”。所以,后世子孙大可不必纠结于祖先姓氏的宗派源起。 可是,米芾却难以泰然处之。他甚至既不管宋太祖的皇权威严,也不顾乃父的良苦用心,似乎是“不忠不孝”了,根本就不愿意继承米这个姓,还擅自说自己本为芈姓,又起了“鬻熊后人”“火正后人”两个号,攀上了中华民族最早的祖先之一,这在宋朝是非同寻常的随意之举。那么,米芾为何要做如此牵强附会之事呢?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吗?且待后文分解。 却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对米信这位旧将依然重用。作为有名大将曹彬的副将,米信先后随军征讨北汉(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和契丹,又立了大功,威名显赫。因此,米信在太祖、太宗两朝先后担任过郴州刺史、高州团练使、洮州观察使、保顺军节度使、彰化军节度使,后转任彰武军,成为藩镇一方的封疆大吏,最后被封为右武卫上将军,任判左右金吾街杖事,也就是总领整肃皇帝仪卫、禁卫等事的官。 史书上说,米信没有文化,不识字,行为暴横。淳化三年(992年),因将家奴鞭打致死被告发,也被御史弹劾问罪。结果,案情还没来得及上报,他老人家就病逝了,终年六十七岁。 朝廷并没有因为米信不很光彩的晚年而深究其罪,而是念及他昔日南征北战的赫赫战功,追赠他为横海军节度使,还让他的儿子米继丰担任内殿崇班、阁门祗候,也属于武官。米继丰有个女儿,十七岁的时候嫁给赵匡胤的曾孙东菜侯赵从恪,后来为皇族生下了六男三女。米氏正式成为皇亲国戚。 众多有关米芾的书籍和资料上都说,米芾的四世祖就是米继丰,祖父叫米赟,但生平不详。有人提出了一些疑点。古代信息不畅,交通不便,记录偏少,加之各朝代焚书禁书,造成世系不清是正常的。好在米氏先祖与皇家有密切联姻乃至生死关系,较之其他许多姓氏家谱脉络清晰得多。这里就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他的著作《曾巩散文全集·制诰》中有《米赞等转官制》一篇,其中有这样的描述:“……以众西出,讨击羌虏,斩获首级,有司以闻……”由此可知,米赟所任亦为武职,应该也是个将军。 米芾的父亲字光辅,官左武卫将军,赠中散大夫、会稽(县)公。目前有一说:米芾父名“佐”。徐邦达《米芾生卒年岁订正及其它二三事考》中认为后世称“父佐”当误,依据是米芾之孙米宪辑录《宝晋斋山林集拾遗》卷首附载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