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应急社会学

应急社会学

  • 字数: 35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 作者: 颜烨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199104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黑天鹅”“灰犀牛”“大白象”诸多突发事件的发生,从多维社会学理论视角,构建具有层次化意义的应急社会学理论体系,饱含社会力量、社会策略、社会机制、文化伦理、社会系统、社会结构等社会性元素的分析,有助于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强化社会化应急能力体系建设,对全社会化解风险、减灾止损、灾后重建具有一定的启示。
作者简介
颜烨,男,1969年生,湖南衡南人,(国家安监总局)华北科技学院教授。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专业博士毕业。主要从事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安全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 已先后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著3部。已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其他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研究成果一等奖3项(主持完成1项)、二等奖2项(独立完成1项)、三等奖1项(参与)。 2012年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荣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称号。
目录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基础001
第一节概念之争与学科对象之争/001
一、应急、应急管理与安全争论/001
二、对概念之争的评价及其启示/003
三、作为学科对象之争及其评价/006
第二节学科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007
一、多维的理论分析视角/007
二、框架体系与基本界定/014
三、主要研究方法简述/017
第三节应急管理历程与相关研究/021
一、国内外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021
二、国内外应急社会科学研究回溯/027
三、国内外应急社会学相关研究回溯/030
第四节研究意义及与相关学科关系/035
一、研究应急社会学的主要意义/035
二、应急社会学与相关学科关系/038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与应急041
第一节社会工作与应急的关系概述/041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功能价值/041
二、社会工作与应急的特有关系/044
三、社会工作应急的国内外研究/047
第二节社会工作介入灾害应急实践/053
一、社会工作应急的实践背景/053
二、社会工作应急的行动实践/056
三、应急类社会工作高教实践/061
第三节应急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可能/065
一、应急社会工作与相关专业的关系/065
二、特有专业样态与学科理论基础/067
三、理念型的应急社会工作者角色/070
四、应急社会工作方法及专业模式/075
第三章
社会组织与应急080
第一节社会组织及其应急的意涵/080
一、社会组织的界定与类型划分/080
二、社会组织的功能与应急价值/084
三、国内外社会组织应急研究回溯/089
第二节社会组织应急历程与方式/091
一、社会组织应急历程的样态/091
二、社会组织多维度应急方式/097
三、社会组织应急的优势、特点/104
第三节社会组织应急的能力建设/105
一、影响组织应急能力的总体因素及机制/105
二、社会组织应急的外部困境与内部问题/106
三、规范与促进:外部环境优化赋能应急/110
四、练功与健体:组织应急增能内在途径/113
第四章
社区建设与应急119
第一节社区内涵及与应急的关系概述/119
一、社区的界定、要素与类型划分/119
二、社区的功能与社区应急的地位/121
三、国内外社区应急相关研究回溯/126
第二节韧性社区应急体系与能力建设/132
一、韧性社区的基本特征简析/132
二、韧性社区的应急管理体系/134
三、社区应急能力的社区营造/136
四、韧性社区应急能力的评价/143
第五章
社会心理与应急147
第一节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与应急的关系/147
一、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比较/147
二、社会心理学与应急的关系/150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总体状况/154
第二节灾难社会心理呈现形态与社会特征/156
一、正性、中性、负性:三类呈现形态/156
二、主体、时空、事变:多维社会特征/163
第三节风险感知的社会心理机制及其因素/166
一、风险感知的社会心理机制/166
二、风险感知变异的影响因素/172
第四节从灾难社会心理转向应急社会心理/175
一、转向应急社会心理的“公交模型”/175
二、正性应急社会心理的“十个小类”/177
三、应急社会心理的“力场效应”功能/180
四、迈向“应急社会心理学”何以可能/181
第六章
社会政策与应急187
第一节社会政策与应急的关系/187
一、社会政策历史演变与应急的关系/187
二、社会政策领域类型与应急的关系/190
三、风险社会应急社会政策学的可能/193
第二节应急社会政策系统分析/196
一、应急社会政策系统内在主客体与运行机制/196
二、应急社会政策系统政策类型、特点与突破/202
三、系统外部资源环境条件/209
第三节应急社会政策运行过程/211
一、问题提出与应急社会政策制定/211
二、应急社会政策执行过程及模式/214
三、应急社会政策执行的监控评估/218
四、应急社会政策调整或政策终结/220
第七章
社会结构与应急223
第一节社会结构及与应急的关系概述/223
一、社会结构理论探索概述/223
二、社会结构主要类型划分/227
三、应急与社会结构的关系/229
第二节应急的共时态社会结构性特征/231
一、应急的关系群体结构特征/232
二、应急的民生活动结构特征/234
三、应急的跨域空间结构特征/235
四、应急的社会阶层结构特征/236
五、应急的民族文化结构特征/238
第三节历时社会结构影响应急的例证/239
一、影响职业安全健康的结构性指标/240
二、社会结构变迁影响的相关性分析/241
三、社会结构影响应急的进一步思考/260
第八章
社会伦理与应急264
第一节社会伦理学与应急的关系/264
一、社会伦理学与应急伦理/264
二、应急伦理知识体系探索/266
第二节不同应急主体的责任伦理/269
一、政府应急伦理:生命政治责任与行为规制/269
二、社群应急伦理:命运共同体及其行为规制/271
三、市场应急伦理:助人救济回馈与行为规制/274
第三节不同应急环节的社会伦理/275
一、减灾预防:生态保育与安全发展伦理/275
二、备灾响应:救死扶伤的生命安全伦理/276
三、恢复重建:生命康复与生境复原伦理/278
第九章
应急文化的建设281
第一节应急文化相关研究及其定位/281
一、文化、应急文化缘起及相关研究/281
二、与安全文化、安全文明研究关联/286
三、应急文化学:作为学科何以可能/289
第二节应急文化的类型结构与功能/292
一、应急文化的类型划分/292
二、应急文化的内在构成/296
三、应急文化的基本功能/299
第三节应急文化生成、建设及作用/302
一、应急文化生成的机理与过程/302
二、应急文化建设的主体与机制/309
三、应急文化作用的机理与评价/315
四、中国未来应急文化发展思考/318
第十章
社会系统与应急326
第一节应急管控与常态社会系统的协同/326
一、国内外社会系统理论及发展概述/326
二、应急管控与社会系统协同的意义/332
三、应急与社会系统有效协同的方式/336
第二节基于系统论的社会应急能力评价/341
一、评价视角科学可行/341
二、厘定评价指标体系/342
三、构建评价结构模型/344
四、注重评价方法步骤/345
第三节风险场域论分析对系统论的超越/346
一、风险社会理论与半个体化社会/347
二、风险分析的场域论而非系统论/350
三、半个体化社会风险灾变的机理/352
四、场域公共性与自主性新化重建/35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