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BIM技术应用——机电管线综合与项目管理 微课版

BIM技术应用——机电管线综合与项目管理 微课版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25975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的编写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经验,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安排书中内容。教材设计对接“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中级-建设工程管理类等级标准,以学生BIM机电管线综合、BIM计量计价、BIM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等能力为核心,以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将工程项目从数据集成、工艺优化、计量计价、协同管理等全过程贯穿;以学生BIM岗位职业成长规律,设计技能训练项目,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将学生BIM 专业知识组织序化、BIM专业能力系统训练,达到BIM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递进式培养。
内容简介
《BIM技术应用——机电管线综合与项目管理》设计对接“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BIM 专业应用考评大纲,以BIM 机电管线综合、BIM 计量计价、BIM 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等能力为核心,以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将工程项目从数据集成、工艺优化、计量计价、协同管理等全过程贯穿。本书以BIM 岗位职业成长规律,设计技能训练项目,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将BIM 专业知识组织序化、达到BIM 专业能力系统训练,BIM 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递进式培养目标。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土木、工程管理等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建筑行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李享,男,31岁,2013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BIM工作室骨干教师,主要从事BIM技术基础、BIM技术应用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同时在成都拜克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主要参与了芯片厂、大型商业综合体、地铁站等数十项工程项目的BIM技术应用,发表与BIM技术相关论文数十篇,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经验。
目录
项目1BIM技术应用案例解析1
案例1.1BIM招投标1
案例1.2BIM管线综合7
案例1.3BIM施工工艺模拟11
案例1.4BIM项目协同管理12
项目2BIM漫游与全景交付15
2.1BIM漫游15
2.1.1输出Fuzor软件格式文件15
2.1.2漫游18
2.1.3测量与视频录制20
2.2全景交付21
2.2.1输出全景图片21
2.2.2全景制作23
项目3BIM机电管线综合28
3.1管线综合的调整28
3.1.1机电各专业排布细则28
3.1.2管线排布原则30
3.1.3管线综合优化原则与注意事项34
3.1.4净高要求36
3.1.5管线综合调整案例37
3.2支吊架的布置以及净高分析52
3.2.1支吊架的布置52
3.2.2净高分析56
3.3施工图纸尺寸标注和施工图的出图62
3.3.1施工图纸尺寸的标注62
3.3.2施工图的出图69
项目4BIM施工现场布置75
4.1新建工程75
4.1.1新建工程的实施75
4.1.2导入图纸78
4.2绘制构件79
4.2.1绘制地形79
4.2.2绘制围墙81
4.2.3放置大门82
4.2.4绘制道路83
4.2.5识别拟建建筑85
4.2.6放置板房85
4.3规范检查及成果输出88
4.3.1规范检查88
4.3.2输出图片88
4.3.3输出漫游视频89
4.3.4导出CAD90
4.3.5导出工程量91
项目5BIM施工模拟93
5.1创建视点动画93
5.1.1保存视点93
5.1.2创建视点动画的实施93
5.2BIM施工模拟96
5.2.1新建集合96
5.2.2施工模拟98
5.2.3模拟设置101
5.2.4输出模拟动画102
5.3创建Animator动画103
5.3.1创建动画集103
5.3.2创建Animator动画的实施105
项目6BIM计量与计价110
6.1新建项目、楼层设置、创建轴网110
6.1.1新建项目110
6.1.2楼层设置110
6.1.3导入图纸112
6.1.4识别轴网114
6.2创建柱116
6.2.1识别柱116
6.2.2手动布置柱钢筋117
6.3创建梁121
6.4创建板128
6.4.1自动生成板128
6.4.2布置受力筋129
6.5工程量查看及模型导出132
6.5.1工程量查看132
6.5.2模型导出134
6.6创建砌体墙135
6.6.1打开LBIM文件135
6.6.2导入图纸135
6.6.3转化墙体136
6.6.4修改墙体139
6.7创建门窗、过梁、构造柱141
6.7.1识别门窗表141
6.7.2转化门窗141
6.7.3自动生成过梁141
6.7.4自动生成构造柱141
6.8布置装饰143
6.8.1构件属性定义143
6.8.2布置房间装饰143
6.9工程量计算和导出144
项目7BIM协同管理148
7.1上传工程148
7.1.1软件登录148
7.1.2上传工程150
7.2模型优化应用153
7.2.1碰撞检查153
7.2.2孔洞检查159
7.3技术交底应用161
7.3.1钢筋节点管理161
7.3.2视口管理164
7.3.3净高检查165
7.3.4设备行进路线检查167
7.4进度计划编制应用169
7.4.1新建计划169
7.4.2导入进度文件170
7.4.3编辑任务信息172
7.5安全质量巡检应用175
7.5.1设置巡检任务175
7.5.2巡检任务管理178
7.6成本资源分析应用179
7.6.1数据导入179
7.6.2报表输出184
7.6.3资金曲线186
7.7资料管理187
7.7.1资料上传与管理187
7.7.2创建和下载二维码190
参考文献192
摘要
     项目3BIM 机电管线综合 学习目标 1. 掌握管线综合调整的原则与调整的方法,并能完成管线碰撞的调整。 2. 掌握支吊架的布置和净高分析。 3. 掌握施工图纸尺寸标注和施工图的出图。 项目导入 机电管线综合是利用BIM 的三维技术进行碰撞检查,优化机电的工程设计,减少在 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 机电管线综合一般包括管线综合的调整、支吊架的布置、净高分析、管线标注及施工图纸 的出图等相关内容。 学习任务 本项目的学习任务为根据所提供的某项目机电模型和结构模型,满足管线排布规则, 解决碰撞问题,调整相应的机电模型,完成管线综合的调整,并对其进行支吊架的布置, 以及完成净高分析。再对调整后相应的水、暖、电及管综图纸进行尺寸标注,并出单专业 平面施工图、管综施工图纸和复杂节点的剖面图。 项目实施 管线综合的调整→支吊架的布置及净高分析→施工图纸尺寸标注和施工图的出图。 3.1管线综合的调整 3.1.1机电各专业排布细则 1. 给排水专业 (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2)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 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方。 (3)冷热水管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 项目3BIM 机电管线综合29 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可以放宽至1cm)。 (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5)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 敷设时,两管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给 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方,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 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 倍。 (6)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 (7)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8)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9)给水PP-R 管道与其他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 于100mm,且PP-R 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 (10)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11)管线不应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 (12)管线外壁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 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 (13)水管与墙(或柱)的间距如表3-1 所示。 表3-1水管与墙(或柱)的间距 管 径 范 围与墙面的净 距/mm D ≤ DN32 ≥ 25 DN32 < D ≤ DN50 ≥ 35 DN65 ≤ D ≤ DN100 ≥ 50 DN125 ≤ D ≤ DN150 ≥ 60 2. 暖通专业 (1)一般情况下,保证无压管的重力坡度,无压管放在最下方。 (2)风管和较大的母线桥架,一般安装在最上方;风管与桥架间的距离不小于 100mm。 (3)对于管道的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柱边 的净距应不小于100mm。 (4)通常风管顶部距离梁底50~100mm。 (5)如遇空间不足的管廊,可与设计师沟通,断面尺寸改扁,便于提高标高。 (6)暖通的风管较多时,一般情况下,排烟管应高于其他风管;大风管应高于小风 管。两个风管如果只在局部交叉,可以安装在同一标高,交叉的位置小风管绕大风管。 (7)空调水平干管应高于风机盘管。 (8)冷凝水应考虑坡度,吊顶的实际安装高度通常由冷凝水的大力度优惠点决定。 3. 电气专业 (1)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 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 30 BIM 技术应用——机电管线综合与项目管理 宜小于0.3m。 (2)电缆桥架应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和热力管道的下方,当设计无要求时,与管道 的最小净距符合表3-2 的要求。 表3-2 电缆桥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 管 道 类 别平行净距/m 交叉净距/m 一般工艺管道 0.4 0.3 易燃易爆气体管道0.5 0.5 热力管道 有保温层0.5 0.3 无保温层1.0 0.5 (3)在吊顶内设置电缆桥架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mm 的垂直净空,与其他专业间 的距离优选不小于100mm。 (4)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5m。 (5)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净距不小于0.6m,桥架距墙壁(或 柱)边净距不小于100mm。 (6)电缆桥架内侧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0.3m。 (7)电缆桥架多层布置时,控制电缆间不小于0.2m,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3m,弱电 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5m,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