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国海军超级航空母舰 从

美国海军超级航空母舰 从"合众国"号到"小鹰"级

  • 字数: 436000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明德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757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作者是该方向的行业权威,多年研究美军装备,有大量的粉丝读者。2.图片丰富,史料性强。
内容简介
本书含有超过800张图片和珍藏资料,作者深入而清晰地讲述了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研发、制造和改进过程,并间以美国海军发展史和美军对航空母舰这一超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装备的运用历史。全书细致明确地疏理了航空母舰的发展和作战史。对于大众读者和专业人士都有着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明德,是军事图书题材的作者,已出版图书几十种,他的作品题材主要集中在二战及战后的各种武器装备的深入介绍,同时也涉及一些武器研发和发展史。本系列和空中力量的战机系列有近10多种。该作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深受广大军迷和爱好人士认可。
目录
第1部
从“合众国”号到“福莱斯特”级
1 核时代的航空母舰发展 003
争夺核打击控制权——航空母舰与战略轰炸机 004
海军核打击能力的起步——新轰炸机与新航空母舰 009
2 失落的超级航空母舰——“合众国”号航空母舰 027
超级航空母舰的起步——重型航空母舰预备研究 027
“合众国”号航空母舰登场——划时代的崭新设计 043
3 海军上将的反叛 071
海军和空军战略角色之争——超级航空母舰与超级轰炸机 072
4 超级航空母舰的新生——“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的发展 105
重新出发——“合众国”号航空母舰后的新航空母舰发展 105
超级航空母舰的再生——远东战事带来的新契机 112
亡羊补牢——造舰计划的调整 113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的初期设计
——“合众国”号航空母舰的继承与发展 121
5 现代超级航空母舰的奠基者——“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 143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的设计演进——基准设计的成形 144
战后航空母舰新面貌——重新调整“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设计 145
第2部
承先启后的“小鹰”级
6 新需求与新设计——从“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到“小鹰”级航空母舰 171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的得与失——空前性能与先天局限 172
插曲——转向中型航空母舰的新尝试 182
难以为继的中型航空母舰发展——无法遏止的舰载机大型化趋势 195
重回超级航空母舰设计——适应舰载机的重量增长趋势 197
7 现代超级航空母舰的完成式——“小鹰”级航空母舰 219
“小鹰”级航空母舰的设计特性——日后美国超级航空母舰的原型 225
航空母舰计划与造舰政策的演变 235
“小鹰”级的后续舰——“企业”级的廉价替代者 242
“美利坚”号航空母舰诞生——折中下的“小鹰”级三号舰 254
8 “小鹰”级航空母舰的发展与演进——美国海军最后的传统动力航空母舰 273
新时代新政策——麦克纳马拉与海军航空母舰计划 274
最后的传统动力航空母舰——“约翰·肯尼迪”号航空母舰 299
附录 英制单位与公制单位换算表 310
摘要
     在此之前,海军航空局的舰艇设备部门曾认为,考虑到平甲板构型带来的许多问题(特别是排烟),在飞行甲板上设置一个小型舰岛应该不会有太多负面影响。 不过主管海军航空局的萨拉达与史蒂文斯(L.C.Stevens)将军等高层,却一致认为舰岛的存在是对未来舰载机设计的一个妨碍因素。 当然这些“平甲板派”将领并不是没有注意到平甲板构型的缺点,如当时任职于海军航空局、后来转任大西洋航空部队指挥官的波根(GeraidF.Bogan)中将,在其起草的海军航空局报告中,便承认删除舰岛“将会对现有的雷达与无线电设备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与妨碍,以及造成舰只操控与飞行甲板运作的问题”。因此提出与米切尔相似的建议——改造一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将其作为一个研究平台,借此探索平甲板构型航空母舰所涉及舰只指挥、无线电与雷达作业等适应性课题。 波根另外提议,考虑到平甲板航空母舰难以配备大型天线的先天缺陷,可改为一艘专用指挥舰来统一处理所有的通信与雷达功能,然后再以低功率信号将资讯转发给舰队中的平甲板航空母舰,所有航空母舰需要的目标或其他资料,都可通过类似电视广播的方式,从同一区域的专用指挥舰或预警机取得的。 由平甲板构型引起的种种争议,是ADR一42舰载轰炸机对航空母舰设计所造成冲击的一个例证,这也是美国海军第一次专门为了操作一种新型飞机,而去设计一艘新航空母舰。反过来说,搭载新型核轰炸机也是这种新航空母舰的核心目的,尽管这种需求导致新航空母舰必须采用种种缺乏多样化任务适应?性的特别设计,但对核打击能力的渴望,让美国海军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 与此同时,为了让海军舰船局得以估算新航空母舰所搭载的舰载机尺寸、飞行甲板尺寸与弹射器性能等基础规格,海军航空局也继续进行ADR一4Z舰载轰炸机研究方案。 在海军舰船局与海军航空局两个单位间协调新航空母舰与轰炸机的发展,是个非常需要技巧的工作。1946年6月19日,海军内部召开了一场针对航空母舰设计的协调会,经讨论后,海军认为新航空母舰恐怕无法在1952年以前服役,于是决定由航空业务作战部副部长负责评估1952—1960年阶段的飞机性能特性,以便在新航空母舰的设计上做准备;同时也决定从1948财年(1947年7月1日起)开始编制新航空母舰的预算,然后于1949财年展开建造工程。 “合众国”号航空母舰登场——划时代的崭新设计 舰艇特性委员会于1947年2月13日完成了一份代称SCB6A的新航空母舰设计方案,与早先的CVBx航空母舰设计方案相比,其优选不同在于增设了一座足以容纳优选型舰载机的机库,这也意味着美国海军已经改变了“只搭载轰炸机”的新航空母舰基本任务设定,转变为可混合搭载不同机型。 另外为解决平甲板构型的操舰视野需求问题,新方案也采用了设于右舷的小型升降式舰桥设计,可在船只众多的交通繁忙水域,或是在出入港口时升起舰桥,为船员提供较佳的嘹望视野,在飞机起降时则可让舰桥降回到飞行甲板下方,以免对飞行甲板作业造成妨碍。 除了升降式小型舰桥外,SCB6A航空母舰设计方案还在飞行甲板前端两侧各设置1组突出于甲板外侧的舰桥,当舰桥降下时,可通过这2组射击与导航舰桥,提供基本的船只航行与射击管制嘹望功能。 P42-4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