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坏心情自愈法
字数: 173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 刘惠丞//余壹
出版日期: 2022-02-01
商品条码: 9787505753389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28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摆脱坏情绪的控制,拥有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 你的人生是否过得高贵而富有意义,与你能否控制自我息息相关。《坏心情自愈法》对各类拖累我们的消极情绪(愤怒、焦虑、不满、空虚、忧虑等)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解读,从认识情绪、了解情绪到掌控情绪、调适心情,一步步将你从消极情绪的泥沼中带出来,让你的生活不再被坏情绪笼罩,变得轻松而舒适。 【2】心理分析·疗法学习·案例应用,带你踏上情绪自愈的成长之旅! 一本书解开你与不良情绪的纠缠,就此告别灰暗人生。作者对坏情绪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配合贴近生活的案例,生动地讲述克服消极情绪的方法。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真正学会与情绪和睦相处,建立起积极的信念,开辟精彩的人生。"
内容简介
现在是快节奏的信息时代,很多人虽然享受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却常常被情绪问题困扰,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原因就在于没有习得化解坏情绪的正确方法。 本书分为十章,作者从认识情绪到管理情绪,介绍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并从情绪类型的角度,详细地讲解了各种坏心情的排解之法。通过心理分析与疗法学习、案例应用的结合,力求让每一个人掌握坏心情的自愈法则。
作者简介
刘惠丞,一个嘴巴闭不上的人,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喋喋不休。喜欢说话,热爱说话,相信语言有强大的力量。对于演讲、谈判、说服等语言之道十分着迷,并且略有研究。著有《会不会聊天啊:教你天桥下说书人的本事!》《社交力:从会哈啰开始》。 余壹,专职作家。
目录
第一章 认识情绪,掌控自我
1 唯有心情,伴你一生
2 认知因素,左右情绪
3 另看情绪,钟摆效应
4 看法、行动,情绪控制
5 成熟情绪,自有标准
6 情商作用,清醒认识
7 情绪指数,运用正确
8 健康情绪,标准分明
第二章 人生苦乐,自己把握
1 保持淡然,舒缓心境
2 正视困难,乐观面对
3 逃避现实,于事无补
4 积极自救,方有出路
5 杜绝贪欲,知足常乐
6 勇担责任,不枉此生
第三章 心理暗示,增强自制
1 心理暗示,源于内心
2 积极暗示,受益一生
3 不良暗示,适时远离
4 巧用暗示,解决难题
5 五种暗示,拯救自己
6 运用暗示,可减压力
7 调整思想,正确暗示
第四章 奇方妙法,管理情绪
1 积极转念,改变人生
2 情境演练,认清价值
3 双赢策略,大智大慧
4 空椅治疗,内射外显
5 音乐疗法,享受快乐
6 调节呼吸,改善状态
7 调整表情,改变内心
8 适时静坐,平衡情绪
第五章 战胜愤怒,重塑自我
1 愤怒之根,源于自身
2 处理摩擦,自有妙方
3 耳不听闻,心自不烦
4 看待问题,转换视角
5 遇到问题,学会容忍
6 宽恕他人,造福自己
7 事无完美,学会接受
8 限时生气,到此为止
9 生气可解,不气亦能
第六章 掌控焦虑,身心合一
1 适度焦虑,中庸之道
2 调整步调,小憩片刻
3 简单生活,好处多多
4 早年经历,重新审视
5 正视需要,满足自己
6 平心静气,自由呼吸
第七章 疏解不满,情绪自合
1 勿积不满,否则难办
2 看开问题,生活惬意
3 虚心随和,快乐加倍
4 适时微笑,生活更美
5 转移情绪,矛盾自解
第八章 清除空虚,充实内心
1 忙碌起来,远离空虚
2 愈加懒惰,愈加无趣
3 价值目标,定要明确
4 良好习惯,心灵充实
5 生命意义,贵在探寻
第九章 放松心情,解除忧虑
1 忧虑过多,身心俱损
2 找准方法,战胜忧虑
3 破解忧虑,理性行动
4 忘记忧虑,到此为止
5 忙碌起来,挤走忧虑
6 勿因小事,手足无措
7 疲劳之前,先行休息
第十章 把脉情绪,综合调适
1 管好情绪,快乐常驻
2 90/10法则,让人快乐
3 控制情绪,三招化解
4 情绪转向,善于疏导
5 遇事想开,莫要较真
6 遭遇压力,积极调适
7 别人情绪,理智应对
8 总是抱怨,于己无益
9 重建信念,管理情绪
10 放弃悲观,充满希望
附录:4篇自我情绪测试
摘要
唯有心情,伴你一生 有什么能伴你一生呢? 若问孩子,孩子多半会回答“父母”;若问恋人,他们可能会回答“爱人”;若问中年人,得到的答案多是“孩子”。 生命之初,父母的确是我们的伙伴,他们掏心掏肺地疼着我们、宠着我们、爱着我们,但父母终究是要先我们而去的,再怎么舍不得、放不下,也终是留不住,因此他们只能陪伴我们前半生。 爱人呢?在初恋之始,我们期望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死不渝的爱情,甚至想要不求同生但求共死的相依。但经历了世事纷扰、红尘起伏后终于明白,那样的爱情只会出现在书中、戏中。现实中的夫妻能做到相安无事已经难得。而到了年老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要么爱人先我们而去,要么我们留爱人独自在世上生活,因此爱人也不可能永远陪伴我们一生。 那么孩子呢?的确,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是我们含辛茹苦扶养长大、教育成人的。但孩子总要长大成人,总要成家立业,即使他不是“有了媳妇忘了娘”的忤逆之子,也总会有有心无力的时候。况且我们还有在他出生之前那么长的一段光阴是他无法陪伴的。所以,再孝顺的孩子至多只能陪伴我们走过后半生。 那么,陪伴我们一生的是什么?工作价值有人剥夺,地位有人替代,只有心情是专享不能被剥夺的财富。不管是好心情、坏心情,还是不好不坏的心情,总是它陪伴你一生。 在同一个公司上班,有的人开开心心,有的人郁郁寡欢,原因倒不是后者的职场路上障碍多、门槛高,而是每个人的性格和心情有所差异。 很多人的心就像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因为小贩的缺斤少两,因为受主管责难,因为和同事发生争执,因为与升职加薪擦肩而过,因为家庭琐事争执不休,因为婆媳关系不融洽,因为被人算计……由此,心情变得一团糟。茶不思、饭不想、睡不好,心里的压抑随之而来,看待世界的观点变了,待人处事的方式也受到了影响,久之给自己带来疾病……这些不都是因为心情不好导致的吗? 好心情就不同了。好心情,可以化疾病为健康;好心情,可以使家庭和睦相处;好心情,可以让人把握机会,成就你的事业;好心情,可以帮你结交益友;好心情,可以让你观赏周边的美景。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的心情也非一蹴而就。好心情由一个人的人格、学识、品格、才能等塑造,由渐悟而顿悟,最后修成正果。 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常听到所谓的“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等,都是心情不好的表现。其实,很多事的结果取决于我们对它的态度。处理某件事时,你认为它好便好,你认为它不好,可能就不好。 因此,要学会用坦然和从容的态度来看待生活。当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多想一想,不幸很快会过去。或者说,不幸既已发生,还去想它那不是更大的不幸吗? 好心情是一种心理感受,开心或快乐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生命是一个过程,生死原本是平常事,我们常常痛惜,不是因为死亡本身,而是因为人生有遗憾。 “好好活着”是许多逝者弥留之际给生者的专享忠告。直面生命是一种态度,善待自己,就是善待生命。 伴你一生的是心情,它是你专享不能被剥夺的财富。保持了心理平衡,你就掌握了健康的法宝。 认知因素,左右情绪 情绪是对人的生理及社会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例如,当小孩子又累又困,特别想睡觉时,家长非要他去学习,他就会表现得很烦躁;如果我们能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就会感到幸福。而认知则包括感知、思维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我们接触一个人时,对他的外貌、言谈举止的印象,考虑他说的话有什么含义,我们是否想跟他进一步接触,等等。 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产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的调节功能对认知活动的组织产生促进或瓦解的作用。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