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世纪现代经典文库(共5册)

20世纪现代经典文库(共5册)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其他
  • 作者: 华莱士·斯特格纳等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240178400023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61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华莱士·斯特格纳,美国西部文坛巨擘,欧·亨利奖、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创意写作项目创始人,“西部作家的教务长”。 《安宁之路》是华莱士·斯特格纳晚年写就的自传性长篇小说,以回忆之姿写尽一生爱与友谊,1987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入围作品,中文世界首度引进出版。 两对年轻高校教师夫妇的平凡之路,一部追寻爱与希望的奥义之书:“他们可以杀了我们,但不能打败我们。”“想一想你生活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像野兽般生存,而是为了追寻美德和教益。” 《旁观鸟》为斯特格纳代表作,1977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中文世界首度引进出版。 斯特格纳笔下的故事,正如人生之况味。靠在壁炉旁的躺椅上,温暖地念着过去的日记。除非你已像一只孤零零的鸟儿,在这世界上“自由”飞翔了五十年,否则你怎会了解,回忆是一件多么惊心动魄的事情? 《安息角》华莱士·斯特格纳长篇小说代表作,1972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一部穿梭于过去与当下、纪实与虚构之间,试图以虚构之笔重塑家族历史记忆的元小说; 入选现代文库“20世纪百大英语长篇小说”榜单,排名第82位; 力压菲茨杰拉德、凯鲁亚克、布劳提根、卡佛、品钦等人作品,获《旧金山纪事报》“20世纪美国西部百大小说”读者票选No.1; 如果说每个作家仅仅是为叙述一个故事而生的,那么就是我要叙述的那个故事。——华莱士·斯特格纳
内容简介
套装共3册:安息角 旁观鸟 安宁之路 心之死 都柏林人 《旁观鸟》的主人公乔·奥尔斯顿是一位前文学经纪人,退休之后,“只会想方设法打发掉时间,直到时间将我打发掉。”他的父母和独子都早已过世,没有祖先,没有后嗣,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他原本的工作是帮助一位又一位文学天才实现他们的价值,可是这些人的成就最终也与他无关,更何况他并不喜爱这份工作。他一直活得像是自己生活的旁观者。 然而,一张来自旧友的明信片忽然掀起了记忆的涟漪。他开始回忆那场令他认识这位旧友的旅程。二十年前,在他儿子刚刚逝世不久,他和妻子前往自己母亲的出身地,一个丹麦的小村庄,既为了探寻母亲的身世,也为了疗愈亡儿的伤痛。然而,这场怪诞又苦闷的旅程,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而是悄然发酵,在二十年后,让奥尔斯顿猛然醒悟,他远不能仅仅作为一只旁观的鸟儿度过余生。 长篇小说《安宁之路》是美国西部文坛巨擘、“西部作家的教务长”华莱士•斯特格纳的文学生涯收官之作,讲述上世纪两对美国年轻夫妇跨越半个世纪的友情以及个人奋斗历程。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刚刚过去,希德与夏丽蒂、萨莉和叙述者“我”这两对年轻夫妇先后来到威斯康星州高校文学系任教,并结为好友。在教学工作之余,“我”喜爱写作,希德喜欢诗歌,两对年轻夫妇都想通过奋斗获得安定的生活,实现内心的安宁,但现实总是让这样的追求不那么容易达到。在冰冷的高校聘任制度和生活的种种失意变故面前,他们的友谊将经受考验。小说以友情为主线,以半自传体的形式记录生活的点滴,充满了作者对婚姻、生活、生命等主题的思考,是一部典范的学院派小说。小说名“安宁之路”取自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诗《我愿把一切交给时间》,寄寓主人公在其各自生活中与时间纠缠厮杀、寻求内心安宁的生命历程。 “我的脑子里像是有个懦弱而又热切的几何学家在说,安息角是互相扶持的两条线构成的角度,是两条平行线交连形成的假拱。假拱缺少基石,所以无法承重,只能装装门面。此生我们向往的也不过是一个假拱,只有少数非常幸运的人才能发现婚姻的基石。”——《安息角》  长篇小说《安息角》是美国西部文坛巨擘、“西部作家的教务长”华莱士·斯特格纳的代表作,1972年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一部穿梭于过去与当下、纪实与虚构之间,试图以虚构之笔重塑家族历史记忆的元小说。小说以深挚动人的笔调记述了一位退休历史学教授在晚年抱病回归西部祖辈生长之地,以撰写小说的方式探寻其家族历史记忆的故事。历史与现实,自我与他者,创伤与救赎……在纪实与虚构之间,祖辈与父辈有意回避的那部分家族故事渐渐变得清晰,而在这样一次对祖辈历史的探寻中,小说主人公也得以发现了隐藏在自己身上的秘密…… 长篇小说《心之死》是伊丽莎白·鲍恩的代表作,也是她在中文世界出版的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女主角波西娅·奎恩是一个十六岁的敏感少女,因父母双亡而不得不投靠伦敦同父异母的哥哥托马斯·奎恩。尽管托马斯夫妇对她十分关心,但波西娅时时处处都有寄人篱下的自卑感。她爱上了很有魅力的男青年艾迪,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彬彬有礼但又变化莫测的社交客厅,他们俩都是局外人——彼此之间有一种相濡以沫的默契。但成人世界的复杂不是涉事未深的波西娅可以理解的,她和艾迪的感情终究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悲剧。 《都柏林人》创作于1904年到1907年间,由十五个短篇小说组成。按乔伊斯自己的说法,这些小说可分为童年、少年、成人和社会生活四个部分,其中《两姐妹》《遭遇》《阿拉比》描写童年生活,《伊芙琳》《赛后》《两玩家》刻画少年心境,《寄宿客店》《浮云一朵》《对影》《土》《伤心命案》诸篇可被看作成年人的内心写照,而《纪念日》《母亲》《圣恩》《死者》这四篇则反映了十九世纪末都柏林沉闷而虚伪的社会生活。本书首次出版时曾遭遇颇多周折,且出版后并未立即获得文学界的公正评价。但随着时间推移,这部短篇小说集的范式开创意义日益凸显,如今欧美评论界普遍认为,《都柏林人》是英语世界重要的短篇集之一,格雷厄姆·格林更曾评价本书后一篇《死者》“不仅是英语世界、而且是整个文学好的短篇小说之一”。2012年,在由“Brain Pickings”网站发起,诺曼·梅勒、弗兰岑、卡罗尔·欧茨等125位当代重量级英美作家投票选出的“二十世纪十大文学经典”榜单中,《都柏林人》名列第五。
作者简介
华莱士·斯特格纳(Wallace Stegner,1909—1993),美国著名作家、环保主义者、历史学家,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斯特格纳于1909年出生于艾奥瓦州米尔斯湖,在蒙大拿州、犹他州等地长大,曾在美国和加拿大多地生活,1930年毕业于犹他大学,在艾奥瓦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后,先后任教于威斯康星大学和哈佛大学,期间曾指导诺曼·梅勒等人写作。1945年,为指导、扶持更多青年写作者从事文学创作,他转入斯坦福大学创立创意写作项目,并长期在此任教直至退休,二十余年间培养了爱德华·艾比、罗伯特·斯通、戈登·利希等众多知名作家,被称为美国“西部作家的教务长”。1971年斯特格纳退休,斯坦福大学将他设立的创意写作奖学金项目正式命名为“斯特格纳奖金”以示敬意。斯特格纳一生著有十多部长篇小说、五部史学著作、五十多篇短篇小说及大量散文作品。他曾三度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1972年凭借长篇小说《安息角》获得普利策奖,1977年凭另一部长篇小说《旁观鸟》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87年,他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安宁之路》出版,受到评论界一致好评,并收获了商业上的成功。另著有《超越一百度子午线》(1954)、《狼柳》(1963)、《山水之声》(1969)等大量非虚构作品,其中《超越一百度子午线》一书系他为19世纪美国西部探险家约翰·威斯利·鲍威尔撰写的传记,曾在《旧金山纪事报》的20世纪美国很好非虚构作品读者票选中获得第二名。因其文学成就和对美国西部文学的特殊贡献,他于1980年获颁《洛杉矶时报》首次设立的终生成就奖——罗伯特·基尔希奖。1992年,因认为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过于政治化,他拒绝了该基金会授予的国家艺术奖章。 伊丽莎白·鲍恩 Elizabeth Bowen,1899—1973 英国小说家,以其关于战时伦敦生活的小说而闻名。鲍恩于1899年出生于都柏林,中学时期就读肯特郡的唐屋中学。在伦敦艺术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她决定开始写作。192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遭遇》(Encounters)。1937年,鲍恩成为爱尔兰文学院的一员。“二战”期间,鲍恩在伦敦的英国信息部工作,这段经历帮助她写出了关于战时伦敦生活伟大的作品《炎热的一天》(In The Heat of the Day),1948年,她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 鲍恩一生创作了十部长篇小说、七十多个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文学评论和随笔。她的作品洞察入微,主要关注英格兰和爱尔兰中上阶层人群的情感和彼此之间的微妙关系。她早期创作的小说以机智和嘲弄著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的作品则表现出一种悲剧情感。《心之死》(The death of the heart)被很多评论家视为她秀的小说。她的其他作品还包括:《向北方》(To the North)、《巴黎之屋》(The House in Paris)、《小女孩》(The Little Girls)等,鲍恩的后一部小说《伊娃•特劳德》(Eva Trout)于1969年获得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并入围1970年布克奖。1972年,鲍温罹患肺癌,1973年2月去世。1993年4月,华莱士·斯特格纳因车祸不治在新墨西哥州圣菲去世。 詹姆斯·乔伊斯 James Joyce,1882—1941 爱尔兰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守灵夜》(1939)。
目录
安息角+旁观鸟+安宁之路+心之死+都柏林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