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川康近代社会略论稿

川康近代社会略论稿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王川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10115538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西康是中国旧省名,设置于1939年,是西藏与内地交流孔道,也是中国西南重要的交通、商贸枢纽。近代以来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峻,西康地区战略意义凸显。抗日战争时期,西康建省、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和农业改进,客观上有利于抗战大后方的巩固;各民族积极投身抗战,展现了民众的爱国热忱。本书是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川院长的论文集,囊括了作者近年来对抗战前后西康地区研究的近期新成果,也是四川师范大学“近代中国边疆研究”书系项目成果之一,从政治联系,民族文化交流、经济交往三个方面,剖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川康地区政权建设、藏族民众抗战、民族生活文化交融、地方农商发展等方面情况。
作者简介
王川,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主持《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戴新三〈拉萨日记〉的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在《民族研究》《哲学研究》发表论文几十篇,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3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政治联系
第一章 近代康藏之间“大白事件”及其解决
一 “大白事件”在1930年的爆发
二 康藏边界的确定与“大白事件”的解决
三 结语
第二章 西康建省划界的争论——以1939年前后四川靖化县绰斯甲一地是否划入西康省为中心的历史文献
一 清季以来各地建省潮流之下的西康建省
二 西康建省历程中的辖境划拨
三 绰斯甲土司之地是否划归西康省的争论
第三章 西康建省前后川康绰斯甲隶属问题之争及其解决
一 西康建省前绰斯甲隶属问题的产生
二 川康对于绰斯甲隶属的争夺
三 绰斯甲土司坚持隶川反对隶康
四 绰斯甲归属之争的终结
第四章 康区的政教关系:以刘文辉与藏传佛教的互动为中心
一 民国中后期刘文辉主政西康地区
二 刘文辉扶持藏传佛教的具体措施
三 刘文辉尊重藏传佛教的历史作用与启示
第二篇 社会文化
第五章 近代昌都汉人社会生活初探
一 汉人人居昌都的历史概况
二 近代昌都汉人的社会职业
三 近代昌都汉人的社会组织
四 近代昌都汉人的精神生活
五 结语
第六章 民国时期《西康省义敦县乡土教材》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一 义敦县沿革及同时代其他志书的相关记载
二 《西康省义敦县乡土教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内容
三 《西康省义敦县乡土教材》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七章 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流传及其原因
一 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流传
二 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流传的重要原因
三 结语
第八章 近代昌都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
一 近代昌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坛庙
二 近代昌都民间信仰与宗教存在的历史背景
三 结语
第三篇 经济交往
第九章 晚清民国时期康区的农业改进及其实际成效
一 晚清赵尔丰在康区各地开办的农事试验场
二 民国时期西康农事试验场及康区各县农事试验场的设立及其活动
三 晚清民国时期康区农业改进的实效评价
第十章 川藏茶马古道的产生及沿线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 茶马古道产生的理论基础
二 川藏茶马古道的区域分布及沿线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 茶马古道与川藏社会历史的相互影响
四 茶马古道与沿线城市的发展
五 结语
第十一章 川藏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 川藏茶马古道上的历史遗迹
二 川藏茶马古道上的历史行业
三 川藏茶马古道的遗产价值及特征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