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2021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2021

  • 字数: 28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89874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报告首先从创新人才、创新载体、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绩效、创新环境等6个方面构建中国城市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随后收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14年的数据进行评价,并通过数据、图表进行展示;最后基于各城市的“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我国2020年创新型城市的格局进行了展望,并对各城市有关创新的政策和支持措施进行了分析。
内容简介
本报告对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统一评价和分类评价(由于数据可获得性及城市、城区之间的可比性问题,4个直辖市的城区和2个县级市未包含在内),并对每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剖析,力图找出其创新发展的优势及短板,为其下一步的创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撑。此外,本报告还给出了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以期帮助更多的地方和公众了解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创新发展状况。
目录
第一章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表现
一、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方法
(三)数据来源
二、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
(一)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排名
(二)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
三、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分类评价
(一)创新策源地
(二)创新增长极
(三)创新集聚区
第二章创新型城市创新发展画像
一、东部地区
(一)石家庄
(二)唐山
(三)秦皇岛
(四)南京
(五)无锡
(六)徐州
(七)常州
(八)苏州
(九)南通
(十)连云港
(十一)盐城
(十二)扬州
(十三)镇江
(十四)泰州
(十五)杭州
(十六)宁波
(十七)嘉兴
(十八)湖州
(十九)绍兴
(二十)金华
(二十一)福州
(二十二)厦门
(二十三)泉州
(二十四)龙岩
(二十五)济南
(二十六)青岛
(二十七)东营
(二十八)烟台
(二十九)潍坊
(三十)济宁
(三十一)广州
(三十二)深圳
(三十三)佛山
(三十四)东莞
(三十五)海口
二、中部地区
(一)太原
(二)合肥
(三)芜湖
(四)马鞍山
(五)南昌
(六)景德镇
(七)萍乡
(八)郑州
(九)洛阳
(十)南阳
(十一)武汉
(十二)宜昌
(十三)襄阳
(十四)长沙
(十五)株洲
(十六)衡阳
三、西部地区
(一)呼和浩特
(二)包头
(三)南宁
(四)成都
(五)贵阳
(六)遵义
(七)昆明
(八)玉溪
(九)拉萨
(十)西安
(十一)宝鸡
(十二)汉中
(十三)兰州
(十四)西宁
(十五)银川
(十六)乌鲁木齐
四、东北地区
(一)沈阳
(二)大连
(三)长春
(四)吉林
(五)哈尔滨
第三章创新能力部分指标排名
一、创新治理力有关指标
(一)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
(二)常住人口增长率
(三)万人专利申请量
二、原始创新力有关指标
(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二)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
(三)重量科技成果奖数
三、技术创新力有关指标
(一)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
(二)高新技术企业数
(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四)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四、成果转化力有关指标
(一)技术输入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二)重量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新增在孵企业数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数
五、创新驱动力有关指标
(一)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与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之比
(二)PM2.5年平均浓度
(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四章创新发展典型经验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一)潍坊: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委创新发展委员会
(二)绍兴: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
(三)东莞:成立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领导小组
二、体制机制改革
(一)绍兴:“揭榜挂帅”——构建重点项目攻关常态化模式
(二)金华:探索全球引才新路径
(三)泉州: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四)马鞍山:以亩产论英雄
三、加强创新服务
(一)佛山:打造科技金融“佛山模式”
(二)衡阳:赋能企业创新发展“船山论坛”模式
(三)潍坊:营造很优创新创业环境
(四)徐州:以科技招商快速集聚高新技术企业
四、扩大开放合作
(一)株洲:积极融入内外双循环
(二)东莞:科技引领开放共享
(三)芜湖:打造内陆开放创新高地
(四)东营:释放油地融合发展潜能
五、综合
(一)吉林:“六位一体”全要素推动碳纤维产业发展
(二)玉溪:着力实施研发投入倍增行动
(三)汉中:“三生融合”推动绿色循环发展
(四)龙岩:探索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新模式
附录
一、国家创新型城市名单
二、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
(一)创新治理力
(二)原始创新力
(三)技术创新力
(四)成果转化力
(五)创新驱动力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