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山河故人——广东左联人物志

山河故人——广东左联人物志

  • 字数: 2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作者: 詹谷丰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3609672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书主要特点有四:一是背景清晰。本书虽然以广东左联每个代表人物的人生轨迹进行描述,但对当年的时代背景,对左联成立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成立后的斗争状况都交代得十分清晰,使整本书所写的每个人物,能在同一时代背景下溶为一体,整本书显得很有历史的纵深感,很多维、很立体,很丰盈。二是材料翔实。本书稿所用的材料均出于已在权威机构出版的"人物传记""人物年谱"作为创作的依据。三是个性分明。这本书写的是广东左联人物志,有共同的时代背景,有共同的革命志向,有共同的左联作家头衔,并共同属于岭南人,但本书难能可贵的是用並不多的笔墨勾勒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寻不出丁点众人一面的面谱味,作为文学作品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四是群像凸显。本书是以每个广东左联作家独立谋篇的,都是以每一位人物独特的成长道路来写的。但集成一本书,我们则看到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看到广东作家群像在左联活跃的身影,看到他们在左联的核心作用,可以看到岭南文脉在左联的涌动,这对当代岭南文化人无疑是一种激励与鞭策,无疑也给每个岭南人平添一种岭南文化的自信。
内容简介
历史纪实散文,作品以春秋笔法记述了广东左联作家代表人物,并以这些人物的生平及革命的轨迹,再现了以鲁迅为旗手的中国左翼文学联盟成立及其发展的革命历史,真实还原了广东左翼作家群体的历史风貌和斗争精神。
作者简介
詹谷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职称。业余从事文学创作近四十年。代表作有《书生的骨头》《坐立谁安》《一幢祠堂的重量》。现居东莞。
目录
蘸得硝烟书铁血
一代风流三家巷
新诗吟到好花前
艳阳洒遍阶前地
墙外桃花墙下血
红纱灯里旧相知
左翼文学的岭南血脉
摘要
     蘸得硝烟书铁血 一 左联作家,乃至中国所有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作家,都不曾有丘东平这样近距离地面对全副武装的日军,在被敌机轰炸坍塌的战壕里,用简易的铁皮喇叭筒向敌军喊话为中国士兵鼓劲的生死体验。面对那些枯黄的故纸,我一个书斋里的写作者,无法想象在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身材瘦小的战士丘东平,如何用一个作家的方式,奋勇杀敌。 虽然曾经参加过农民运动领袖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起义,但丘东平骨子里只是一个学生和革命的追随者,他成为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战士和在“一·二八”淞沪前线抗击日军的英勇行为,却源自一个大胆的想法和国民党内斗的机缘。 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丘东平还在香港为了生计苦苦奋斗。那个时候,他刚刚用一篇名为《肥者善笑》的杂文炒了《中和日报》总编辑黄冷观的鱿鱼而失业,香港报纸上醒目的号外,上街游行的学生队伍,此起彼伏的抗日口号,贴满了抗日标语的街巷,以及抵制日货抵制与日通商的浪潮,让丘东平的心无法平静。 香港的报纸,成了丘东平搜寻内地信息的敏感雷达。丘东平埋头在报纸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竖排繁体汉字中,用目光的篦子一遍遍地梳过那些长长短短的文章,他找到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红军进行大规模“围剿”,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则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不予抵抗”对策的许多信息。 有一次,丘东平从一个内地来港的友人处意外得到了一张传单,上面朱德、的手写签名,让丘东平眼前一亮,如获至宝。从这张红军的传单上,丘东平知道了国家民族已处于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关于全国各党派、各阶层人民团体,应以国家民族为重,立即停止内战,团结一致,奋起抗日的主张,让丘东平激动不已,彻夜难眠。 第二天一早,丘东平找到了在《大光日报》当编辑的朋友陈振枢。这个曾经担任海丰共青团宣传部长,和丘东平一起编辑(《海丰青年》的老大哥,和丘东平一样激动,他们决定召开一次座谈会,扩大抗日宣传。 座谈会几天之后就在九龙丘东平的住处召开。我没有在文献中找到与会者的名单,只是在《铁笔军魂——丘东平传》一书中,看到了“会上群情激愤,发言热烈,丘东平在会上慷慨陈词,声泪俱下。他指出国家民族正处生死存亡之秋,抗日与否,是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各界人士政治态度的试金石和分水岭,也是革命与反革命、爱国与不爱国的分界线,凡我炎黄子孙,热血青年都应站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慷慨高歌,共赴国难,挽救危亡,赶走日寇,还我河山……”的描述。 这是一个务实的座谈会。在这个会上,大家一致同意成立抗日同盟,并决定由陈振枢起草抗日同盟宣传单,丘东平则负责油印和组织散发。 这些在地下进行的活动,虽然秘密,但是依然没有躲过香港警探的嗅觉。就在传单散发之后的第二天,一群警探突然包围了丘东平的住处,他们翻箱倒柜,却一无所获。 丘东平的预见和机智,让他躲过了一难。在他的人生中,危险无处不在。这场有惊无险的风波,仅是茶杯中的一圈涟漪。宣传单的底稿、油印工具和同盟印鉴,丘东平提前做了转移或销毁。 香港警探们的突袭搜查,无意中激活了丘东平的抗日灵感,想起计划中的抗日宏图,丘东平激动得一夜未眠。 《铁笔军魂——丘东平传》在描写丘东平为自己的抗日奇想激动不已时,认为“丘东平这些想法,就像小孩子幻想到天空摘月亮一样不可思议”。所以,当第二天丘东平迫不及待地找到陈振枢的时候,陈振枢的惊讶和错愕就成了必然的表情。 丘东平的设想是,和陈振枢一起,立即离开香港,去江西策动正在“围剿”中央红军的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让他们掉转枪口,北上抗日。 一支军队的前线抗击,远比两个热血青年在香港的宣传有力有效。简单的道理,是谁都明白的逻辑,但是,两个没有任何身份地位的无名青年,凭什么打动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十九路军将领? 陈振枢的想法非常实在,抗战的道理有千万条,但如何才能面见那些手握军权的长官?如何才能成为纵横捭阖的苏秦?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