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给父母的建议

给父母的建议

  • 字数: 13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晨光出版社
  • 作者: (苏)B.A.苏霍姆林斯基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7151154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教育思想泰斗”苏霍姆林斯基给所有成年人的睿智“家庭教育学”★畅销全世界30余年,成百上千万家庭受益的教育经典★新版新译,精心打磨,译文准确流畅,原汁原味★每个家庭都急需的“宝藏之书”,让有灵魂的幸福教育自然生长★至真至诚,直面家庭教育中诸多尖锐、迫切之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杨东平、历史学者傅国涌诚挚推荐★装帧精美,专色印刷,手感轻盈,方便携带,随时随地阅读
内容简介
《给父母的建议》是苏联有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B.A.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之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什么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我一生都在努力探求这种智慧。”而这本书,就是他孜孜以求的结果。它是一本关于家庭、婚姻、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的至真至诚之书,既有生动具体的故事,也有热情洋溢的理论,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书中总有那么几处会让你心潮澎拜,激动不已;总有那么一两个故事会使你感同身受,犹如身历其境。
作者简介
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有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接近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他以马卡连柯为榜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曾先后为三千七百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讲出几百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一千二百篇童话、短篇小说等。他的著作被称为“学生生活的百科全书”。
目录
培养“为人父母”的责任,几乎要从摇篮里抓起
父母的公民道德责任
对自身道德品格的认识
如何让你在孩子心目中变得高大起来
保护好孩子灵魂深处高尚、美好、坚毅的信念
珍视爱的力量
家庭道德价值观
教孩子学会思考
没有惩罚的教育
父母的教育修养
如何运用父母的权威
精神依赖来自何处?
不要害怕温情
致《皮鞭下的教育》一信的作者
保护孩子心灵的纯洁
让我们的形象永驻孩子心中
寄语父亲们
孩子,我们生命的延续
重塑自我
译后记
摘要
     培养“为人父母”的责任,几乎要从摇篮里抓起——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母亲带着女儿来到学校。 这位母亲,与十多年前相比,几乎没什么变化。那时,她走到考桌前,抽出考签,虽没有做过充分的考前准备,却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她先是出色地答出了所有的历史考题,接着,同样出色地通过了文学、数学、化学、物理考试。她曾是学校的骄傲。许多年过去了,如今她已是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来学前班报名。我想了解一些她的情况,她好像猜出了我的心事,说道:“我考上了大学,读完了大二,成绩也很好。可是命运却为我安排了另一种生活。我嫁了人,丈夫的工作又经常调动,我只好辍学。我们的婚姻只维持了半年,之后就分手了。当和别人谈起这件事时,他们要么是出于同情默默听我诉说,要么就是随便找些什么话来安慰我。哪知道,我既不需要同情,也不需要安慰。如今我只是非常恼恨那些在少年时代曾经教育过我们的人。” 她叹了口气,不再说话。我觉得,她恼恨的,也正是这些年来一直让我困惑不安的问题,便问她:“您是有什么委屈吗?” “没人教过我怎样生活。要知道,我和丈夫分手,既不是因为我们对对方的失望,也不是因为人们常说的脾气合不来。不是的,我们只是不懂得生活。我们不知道怎么面对夫妻生活。我不知道,他也不知道。我们不懂得相亲相爱,而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一门大学问。我们简直想象不出夫妻相爱是个什么样,从来没人告诉过我们这方面的事,哪怕是试探着说一下都行,可是没有。我们没有学会相互尊重,不会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不会相互忍让,也不会用理智来处理事情,不懂得珍惜生活。唉,学会珍惜生活,该有多重要啊!” 我和这位年轻的母亲交谈了很长时间。这次谈话就这样较为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留在了我的心中。现在,当我着手写这本《给父母的建议》的时候,我还在想,这本书的第一页到底在哪里呢?连第一页都没有,真要命,要盖房子了却没有地基!可不是吗,我们的学校的确没有教给学生最主要的东西——教他们怎么生活。我们教了几乎所有的东西,我们的学生知道许多有益的、必须知道的知识(当然也有一些不太实用的知识),比如,太阳由哪些物质组成,1立方厘米的星际空间有多少个原子,《汉穆拉比法典》中写入了哪些条文,什么是引力等等。可是应该怎样为将来成家过日子做准备,也就是说,怎样为人夫、为人妻,怎样为人父、为人母,他们却一无所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大家都没有考虑到这些,其实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领悟生活的智慧——与人相处的智慧。 总的来说,我们都忘记了,任何一个刚出世的小生命还不能说成是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人需要经过培养教育才行。一旦这个小生命学会了思考和感受,他就会迫不及待地向往那口被称为人类幸福的井。每个人都渴望幸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努力去挖掘这口幸福之井,从而掘出新的源泉。让人遗憾的是,目前,学校的教育还没有安排这方面的课程,即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就教会他们挖掘幸福之泉。 假如,一位老师与八年级或是九年级的学生就“年轻家庭中的夫妻关系”问题进行讨论的话,那他很可能被视为另类。事实上,与年轻人谈论这个话题要比谈论亚述国王的陵墓或银河系中心更为重要。 你们当然也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在高中课堂上,只要一谈到爱情、婚姻、生儿育女之事(我指的是那些教学大纲中要求的、不可避免的文学作品),青春期男女生的脸上就会泛出调皮的笑意,并开始窃窃私语。这种现象,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这些高年级的孩子们对人生的重大问题,以及自己的未来所表现出的态度是多么轻率。我认为理想的状态是,当谈及爱情、婚姻、孩子的那一瞬间,不管是幼童,还是青春期少年,都应当像一个有文化的人遇见千年名胜古迹时那样,产生激情洋溢的感觉。作为长辈的我们,要学会在孩子们的少年时代就同他们谈论爱情、婚姻、生儿育女的事,教给他们什么是忠贞不渝等一些美好伟大的事情,与他们谈论死亡和内心的记忆。除非我们学会谈论和思考这些,否则不可能培养出拥有纯洁心灵和美好情感的孩子。这些方面的知识空白,最终会让孩子们付出眼泪和悲伤的代价。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研究了二百对年轻夫妻离婚的原因,其中一百八十九对离异,正是由于新婚夫妇不懂得相互理解造成的。是啊,一对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对婚姻生活中所必需的、复杂而微妙的夫妻之道却一窍不通。没人跟他们说过这些,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日复一日地过日子,不是几个小时的约会,而是一生一世都得面对彼此,这是一项无以类比的大事,既需要精神上的付出,也会有心理上的压力。为此,他们需要具备强大的精神素养和婚前知识,需要一所教给他们人生智慧的学校。 而这样的学校又不存在,似乎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就是没有。所以《给父母的建议》也就没有了第一页。如此,为了孩子的出生,一些年轻的父母虽然从精神上也做了准备,不过他们就像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