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十七岁
字数: 28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作者: 田中禾
出版日期: 2022-01-01
商品条码: 9787536093805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11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回望十七岁时离家远行,致活在迷茫和遗憾中的每个人。《十七岁》是历尽千帆后,回望启程时的地平线。(2)小说充满诗意的氛围,以家庭个体展示历史“活生生”的一面,将人道精神与历史沉思合而为一。
内容简介
十七岁是故事发生的年龄,每个人都在十七岁开始人生旅行。 一头驴,让母亲在十七岁那年走进了父亲的世界。在十七岁这个成长节点,我们有人成家,有人逝去,有人彷徨,有人远行。 小说讲述一个中原家族数十年里的时代生活,无论介入世界,还是选择孤独,历尽千帆,每个人最终都会相遇。
作者简介
田中禾,当代著名作家,1941年生于河南,历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第五、六届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代表作长篇小说《匪首》《父亲和她们》《十七岁》《模糊》,中短篇小说《五月》《明天的太阳》等。《五月》曾获全国第八届短篇小说奖,《明天的太阳》曾获第四届《上海文学》奖,此外获得《天津文学》奖、《莽原》文学奖、《奔流》文学奖、《山西文学》奖、《世界文学》征文奖、首届杜甫文学奖、第一、二、三届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奖项。部分作品以英、日、阿拉伯语译介国外。
目录
日记一则
木匠的女儿
外祖父的棺材和外祖母的驴子
十七岁的杂货店小姐
1944年的枣和谷子
张二嫂和她的孩子们
六姑娘十七岁
少年远行
鼠年的疥疮
进步的田琴
模糊
葬礼与爱情
乡下妞春梅
诗人的诞生
飞吧,忧伤的小鸟
摘要
我没法想象母亲年轻时的模样,但我知道在牌坊街人们的眼里,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人。最早发现这一点,是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同学以“洋马”这个外号戏谑我,我明白了他们是在影射我的母亲,我和他们打了一架。可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母亲高高的身材在牌坊街是引人注目的。我发现没有谁的母亲能如我母亲那样引起牌坊街孩子和大人的关注。和母亲一起走过大街,我能感觉到店铺门廊里投射出的目光,感觉到人们脸上浮现出的善意或恶意的微笑。母亲的身影用骄矜、自若笼罩着我,我仿佛听见人们发出的羡叹:瞧这女人!瞧这孩子!在这样的感觉中长大,我无法想象人的一生除了骄矜、自若,还会有别的什么心态?直到母亲的晚年,和年近八十的母亲一起上街,我仍能感到自尊心的满足,如孩提时一样沉浸在骄矜、自若的喜悦里,一点也没觉得自己是个落泊回乡、寓身市井、身份灰色的无业游民;二哥还在边疆劳动改造,尚未摘去右派分子的帽子。母亲衣著整洁,持杖款行,一边回应熟人们发出的亲切招呼,一边领受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的目光。我依然仿佛听到人们心里发出的赞叹:瞧这老太太!瞧她的儿子!和母亲在一起,我血管里的血液流动得格外欢畅,倨傲的秉性也特别令我得意。从小学到大学,到母亲的晚年,她常责骂我“骄傲!你个骄傲的东西!”在我听来,母亲的责斥更像是赞赏和夸耀。 我想象着民国十二年的一天,那似乎是一个很遥远的从前的日子。一个年轻媳妇出现在城东三里文峰塔下的土地上,在金黄色的谷田里弯腰收割。当她直起身擦汗的时候,沟对面地里的男男女女全都扭过脸来盯着她的身影。有人窃窃私语,有人望着她哗笑,瞧啊!老二家的新媳妇下地了!母亲身穿士林蓝短褂,黑裤子,虽然按当时的风俗把浓密的黑发在脑后挽起了发髻,但那稚嫩、润泽的脸庞和清澈的眼睛,看起来仍然像个玩心未退的女孩。 在我从小长大的过程中,老家经常诱发着我的想象。我想象着在很早很早的从前,有一帮灾民,担着担子,推着手推车,携家带小,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座县城。他们走出南门,越过城河,走过一座石碑搭起的小桥。向东望去,一道丘陵的影子隆起在东方天宇,丘陵上耸立着一座九层砖塔。沿着长满野草的土路走上冈坡,脚下是一片沟壑隔断的荒野。这些外乡人在这外乡的荒坡里住下来,盖起房屋,种下树木,打下水井,搭起鸡舍、牛棚。文峰塔下有了炊烟,有了呼儿唤女的声音。他们操着和本地人不同的口音,在周围庄园里干活。人们把这地方叫做“侉子营”。也许这些被当地人称为侉子的人就是我的先祖,也许在某一次变迁中,我的先祖从侉子们手中把这座庄园变成了自己的产业。这一切本来和我没什么关系,由于母亲的到来,它成了我的老家。这很自然,也很奇怪。在我长大的过程中,我不断被这个问题困扰,不明白我的生命和侉子营是怎样被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是南阁街姓田的木匠去世,他的女儿正当婚龄没找到婆家;如果不是因为牌坊街的灯笼匠答应给我的外祖母买头驴子,我母亲这个木匠的女儿就不会嫁给他,侉子营对于我也就毫不相干,我会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个小村;这小村也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我这个人。侉子营变成我生命中的一个世界,接近是因为外祖父去世了,外祖母需要一头驴子。外祖母有了一头驴,舅父、舅母就能继续开他们的磨房,继续卖蒸馍。我母亲为了换这头驴,嫁给了牌坊街的灯笼匠,灯笼匠出生在侉子营张家,我就成了张家的后代,我的孩子们也成了张家的后代,侉子营对于我和我的孩子,不再是地球上的一个普通的村庄,它成了我的家族血脉的渊源。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