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伊恩.麦克尤恩访谈录 (文学访谈系列)

伊恩.麦克尤恩访谈录 (文学访谈系列)

  • 字数: 15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美]莱恩.罗伯茨编著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8833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英国布克奖作家伊恩•麦克尤恩30年里拥有代表性的16篇访谈。在这些访谈中,英国著名作家扎迪•史密斯、马丁•艾米斯,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深文学记者、学者,与麦克尤恩进行了一系列引人入胜、坦率真诚的交谈,为一览他的写作过程提供了定制视角,亦展现出他作为知名公众人物、学着、父亲以及作家的多姿多彩。"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2010年之前的30年多里在世界各地接受的18次访谈(包括两次以往只有录音的访谈和本书编辑为出版本书专门进行的一次新访谈),讨论了他对于作家的身份、写作的过程和他的作品的宏大主题的看法,并延伸到他对音乐、电影、国际政治、科学的兴趣,以及他对现代社会里文学之处境的认识。书中麦克尤恩与几位当代著名作家——包括马丁·艾米斯、扎迪·史密斯、伊恩·汉密尔顿、史蒂文·平克等人的对话坦率而富有洞见,使读者能够尽可能深入地了解这位作家的思想和作品。
作者简介
伊恩·麦克尤恩,英国布克奖获得者,英国当代文坛拥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8年出生于英格兰的奥尔德肖特。他擅长以细腻、犀利而又疏冷的文笔勾绘现代人内在的种种不安和恐惧,积极探讨暴力、死亡、爱欲和善恶的问题,反映性对人的主宰力量以及人性在性欲作用下的扭曲。在主流文学圈内获得高度评价的同时,在图书市场上的销售量也相当不俗。
目录
引言
生平大事记
出发点 伊恩·汉密尔顿/1978年
青春期和此后岁月 克里斯托弗·里克斯/1979年
伊恩·麦克尤恩 约翰·哈芬登/1983年
对话作家:我们时代的观念 马丁·艾米斯/1987年
散文写作的乐趣遭遇暴力——对谈伊恩·麦克尤恩 罗莎·冈萨雷斯·卡萨德蒙特/1989年
侧写:伊恩·麦克尤恩 帕特里克·麦克格雷斯/1990年
访谈伊恩·麦克尤恩 莉莉安·卢维尔、吉勒·梅内加尔多、安妮-洛儿·福廷/1995年
访谈伊恩·麦克尤恩 乔纳森·诺克斯/2001年
小说艺术173:伊恩·麦克尤恩 亚当·贝格利/2002年
扎迪·史密斯对谈伊恩·麦克尤恩 扎迪·史密斯/2005年
纵谈艺术与自然 安东尼·戈姆利/2005年
与伊恩·麦克尤恩一席谈 大卫·林恩/2006年
名副其实:戴维·雷姆尼克对话伊恩·麦克尤恩 戴维·雷姆尼克/2007年
双重目的 阿舒托什·汉德卡/2008年
若隐若现 史蒂芬·平克/2008年
“无奈之举”:访谈伊恩·麦克尤恩 莱恩·罗伯茨/2008年
摘要
     出发点 ◎伊恩·汉密尔顿/1978年 原载于《新评论》5.2(1978年秋季):第9—12页。经伊恩·汉密尔顿产业许可转载。 伊恩·汉密尔顿:你已经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现在你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水泥花园》也面世了。我想稍后再就这些作品来向你提问,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先谈一谈你的“背景”,正如人们所说…… 伊恩·麦克尤恩:好的,可以说我来自军人家庭。1948年我出生在奥尔德肖特,在一栋已婚军人预制军营里度过我的幼年时光。我父亲是个苏格兰军士长,他于1932年入伍,成为一名常规军人,他之所以当兵无非是因为他在格拉斯哥失了业。我母亲是当地人,在战争中失去了她的前夫,所以我有一对同母异父的哥哥与姐姐。我母亲那会很穷,尤其是在失去其第一任丈夫之后。1947年那会,带着两个孩子守寡,生活过得很艰难。她大概三十岁的时候嫁给了我的父亲,我父亲那会二十九岁。 汉密尔顿: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性格相似吗? 麦克尤恩:一点也不。我父亲那会,包括现在也是,身材健硕,长相英俊,还留着一撮军人标志性的小胡子。他像他母亲,很盛气凌人。至于我的母亲,即便在做姑娘的时候就开始照顾一大家子的姐妹,而且在二十来岁的时候还经历了这样的苦难,但她仍旧是一个性格非常温和的女人,很容易顺从。 汉密尔顿:我想,虽然你有一对同母异父的哥哥和姐姐,但你当时仍旧视自己为独生子吧? 麦克尤恩:某种程度上是的。首先,他们比我大不少,而且不管怎么说,我哥一直和外婆住在一起——她真是个不一般的人物,她在我母亲的第一任丈夫去世之后主动提出要抚养一个孩子。因此我哥从小就在一幢市建住房里长大,房屋里摆满了各种金光灿烂却又有点吓人的物件:一些瓷器小狗以及一幅巨大精美的立体照片。 汉密尔顿:的确不是滋味。所以这一家子一开始就实实在在分裂了。 麦克尤恩:是的,当我父亲被派往新加坡时更是如此。我那时大概三四岁。我同母异父的哥哥留了下来。 汉密尔顿:你还记得你当时对父亲的印象吗?你刚才说他很盛气凌人。 麦克尤恩:呃,最初他在我眼里就跟陌生人差不多。从周一到周五他都在外工作,只在周末回家。他性子特别火爆,不过其实他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但他羞于直接表达感情。我小时候真的特别怕他,我就记得有一次,我一看到他在雨中推着自行车经过营房的窗户,就吓得跑到沙发后面,然后呼唤我妈把他赶走。就我而言,他是个入侵者,生生地闯入了我与母亲之间那一亲密、幸福的关系中。 汉密尔顿:你们一家搬到新加坡的时候你只有三岁。你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 麦克尤恩:不是很多。我记得那里就跟很多国外军事基地差不多,房屋和英国这边的小型市建住房群很像。之所以会意识到自己在国外生活,是因为那里充沛的阳光和旁边站着的一两个用人。那会我有个保姆,我把这件事视为我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她那会十七岁,长得很漂亮。她常睡在我的床上,或者,更确切地说,睡在床尾。她教我中文,我觉得,要是现在对我实施一次集中催眠疗法,说不定我还能想起那些中文。 汉密尔顿:你在那边待了多久? 麦克尤恩:哦,待到了我六岁左右。此后,我们在英格兰辗转多地。到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收到了委任状——他成了一名军官。 汉密尔顿:他有没有希望你也成为一名军官? 麦克尤恩:他也许有这样的想法吧,但我认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这并不适合我。如果我对此表现出丝毫兴趣,他可能会很高兴,但我并没有。无论如何,他非常期望我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十四岁时获得文法学校的奖学金,但由于家里买不起校服而弃学了。 汉密尔顿:所以他把你送去了寄宿学校。 麦克尤恩:嗯,是的,但那是在我大约十二岁的时候了。中间那会儿我在非洲待过一段时间。对我而言,那是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一段青春期前的童年时光。我交了许多亲密无间的朋友,并与我父亲一同做了许多事情——扎扎实实的事情。生活无忧无虑,在野外奔跑呀,游泳呀,在海岸与沙漠探险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与随后几年相比,就是十三岁到十七岁的那几年,那段时光简直就是天堂。我读了大量书籍,博览群书。我母亲曾在基督教育青年会(YMCA)书店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其间她常常把书店里的书带回来供我阅读。我读过詹宁斯和伊妮德·布莱顿的书,但是那些我后来结识的人读过的书,我都没读过——比如C.S.刘易斯的书,还有《小熊维尼》,抑或是《霍比特人》——我错过了中产阶级的英语读物。那时候,有什么书我就读什么,读得津津有味:詹姆斯·比格尔斯系列,詹姆雷特,各种漫画书,还有比利·邦特。 汉密尔顿:那么你那会对于自己会被送回英国读寄宿学校这件事情,多少是知道一点的喽? 麦克尤恩:是的,我特别激动。我记得我看他们带回来的所有小册子;我觉得那肯定是些公学的小册子,但我当时并不确定。最后我被送到了萨福克的一所国营寄宿学校。我母亲对这整件事都不是很满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