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建安十三年 后汉三国的历史大转折与大变局

建安十三年 后汉三国的历史大转折与大变局

  • 字数: 36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锋云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1223966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建安年代的中间点,也是汉末三国的转折点,这一年曹操在黄河边确立了对北方的统治,这一年曹操因赤壁之败而失去了南方,由此中国的历史发生了不经意的转折,开启了被后世称为的“三国时代”。本书抓住了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年份,立意独特,独辟蹊径,剥茧抽丝,以这一年为轴心,通过十三个不同地方所发生的不同事件,横向且纵向展开了整个这段历史细节的精彩呈现。 《万历十五年》以人物为章节,通过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人的言行举止来揭示僵化的体制和停滞的时代。本书以《万历十五年》为参照系,通过邺城、江夏、许都、关中、襄阳、长坂、柴桑、赤壁、江陵、建业等十三个地点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来回看一个激荡时代中的偶然与必然。
内容简介
建安,作为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一共被使用了二十五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建安年代的中间点,也是汉末三国的转折点。这一年,曹操在黄河边确立了对北方的统治,这一年;曹操因长江边的一场失败而失去了南方,赤壁的那把火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这一年之前,中国历史主要表现为东西对抗,这一年之后,则变成了南北较量;这一年之前,中国是四百年的治世太平,这一年之后,则是四百年的乱世纷纭;这一年之前,曹操一统在望,这一年之后,曹、刘、孙割据一方,三国鼎分的局面隐然成形。为什么会这样?除此之外还发生了什么?本书以邺城、江夏、襄阳、许都、关中、长坂、柴桑、赤壁、江陵、合肥、建业、益州这十二个地点为时空节点,俯视三国时代中的这个转折之年,凝视曹操、刘备、孙权、马腾、刘表、刘璋等各方势力在这转折之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重新审视历史之流的波澜壮阔与百转千回。
作者简介
锋云(青年历史学者) 生于孔孟之乡, 学于清华北大, 行于庙堂江湖, 醉于经史子集。
目录
楔子:改变历史的两粒种子//001
第一章邺城
曹魏可能是袁魏,北战原本是南征。
快手缓步//007
地利人和//012
鸠占鹊巢//017
燕赵之士//023
南辕北辙//033
诗和远方//039
第二章江夏
一直旗开得胜,又为何总难搞定?
前尘往事//047
国策家仇//050
临门一脚//056
第三章襄阳
表面风轻云淡,内里为何风卷云涌?
荆襄大族//065
观天下变//071
隐遁远离//076
髀里肉生//082
隆中三分//085
自比管乐//089
如鱼得水//095
第四章许都
事业昌基于此,却又为何汗流浃背?
天下粮仓//101
天子驾临//106
天下归心//112
天下智库//123
天下英雄//133
汗流浃背//140
五德终始//147
覆巢之下//155
天下鼠辈//165
仁爱识达//167
第五章关中
一直在帮忙,为何总被认为在添乱?
一关山河//171
西顾无忧//174
拒马河西//180
牵马过河//189
第六章长坂
至暗的低谷,为何成了光辉的起点?
于心不忍//197
以人为本//203
天降鲁肃//207
隆中悖论//210
第七章柴桑
你不齿的苟且,实是我负责的坚守。
同盟者说//220
迎降者说//228
抗曹者说//232
两套剧本//241
第八章赤壁
你认为的偶遇,实是我刻意的等待。
置酒汉滨//249
会猎于吴//255
内外有别//261
灰飞烟灭//264
大江东去//266
英雄之逆//273
第九章江陵
辛辛苦苦争来,为何又随随便便借走?
江陵夷陵//279
江陵公安//284
江陵江夏//292
第十章合肥
曾经默默无闻,却为何忽然举足轻重?
江淮重地//299
谯县归零//303
贼至乃发//308
第十一章建业
虎踞龙盘阻江流,建功立业起仲谋。
石头城//315
濡须坞//317
春水生//321
第十二章益州
一个小小的轻慢,如何铸成大大的错误?
相反相成//327
放虎自卫//332
单刀赴会//340
刮目相看//343
意中迷烦//348
定军山下//352
第十三章邺都
一次远方的苟且,如何成就眼前的诗意?
江湖未静//361
以自藩卫//369
唯才是举//372
心不能平//378
铜雀台赋//381
终始之变//388
殆不可忍//395
畏天知命//400
后记:天下势与英雄气//407
参考文献//409
摘要
     这一年,周瑜在赤壁之战后逆流而上直取江陵,而孙权却顺流而下围攻合肥; 这一年,曹操痛失最心爱的儿子曹冲,而司马懿却喜得长子司马师。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不管怎么样,一切到来之前,历史却出奇地平常与平静。 与以往一开春就搞出一些大动作不同,这年正月,北征归来的大汉司空曹操只干了两件不起眼的小事。 一件事,是在邺城西面挖了一个叫作玄武池的人工湖,然后在这里操练水军;另一件事,是以赵温违规举荐自己的儿子曹丕为借口,奏免了这位朝廷元老的司徒一职。 相较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正月为了沟通汴水和淮水而修治睢阳渠,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月为了运输军粮而让淇水改道进人白沟,江湖实在算不上什么大工程。 相较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诛杀密谋叛乱的车骑将军董承等人,以及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二月一次性“奏封大功臣二十余人,皆为列侯”,免掉一个官员的职务也不算什么。 再者,如果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正月进军豫州、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讨伐张绣、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再伐张绣、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正月进军官渡、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二月进攻黎阳、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进攻邺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进攻南皮、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进攻高干这些重大军事行动相比,建安十三年正月发生的这两件事似乎就更不算什么了。 司是,别看这两件事本身动静不大,只要再稍稍往远处望一望、往深处想一想,就不难发现这两件小事背后其实隐藏着大企图。 挖池子、练水军,很明显是计划要对远处的南方动武,北方打仗什么时候用过水军?事实上,到了这一年的七月,曹操果真开始南征荆州的刘表了。 找借口、免赵温,虽然看起来是个孤立事件,但联系到这年夏天,曹操废除三公官制,重新设置丞相和御史大夫并且自己就任丞相这一系列事件,罢免赵温背后的政治动机就一目了然了。 两件小事,一件预示着军事上的新征程,一件揭示出政治上的新进取,它们都是曹操在建安十三年这个春天播下的收获全年乃至未来更长时间的种子。 种子种下了,但种子的颗粒是否饱满,最终结出的果实是否丰硕,却需要进一步观察。 这里,先来分析一下这两粒种子的成色。 关于挖池练军,《三国志》与《资治通鉴》有着接近相同的记载:“作玄武池以肄舟师”。从方向上看,曹操的这一做法并无问题,既然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征服南方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征服南方就免不了要在江河上作战,训练水军便是题中应有之义。 不过,在训练水军的方式方法上,曹操的做法却值得商榷。 首先,训练水军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什么一定要“作玄武池’,?既然要去南方打水仗,为什么不去更靠近汉水和长江的地方训练水军呢? 再说了,就算要在北方训练水军也有的是地儿,比如说位于邺城东南方向约三百里的黄泽,那可是一个现成的、比玄武池大数倍的湖泊;再比如说位于邺城正南方向的黄河,那可是至少能让数百艘战船逡巡游弋的地方;剩下的还有邺城正北的大陆泽和黄河南岸的大野泽;等等。挖池练兵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方式,能真正模拟出南方的战争环境吗?能让士兵们伸展开手脚吗? 又说了,就算挖池练军能起到强化军力、锻炼队伍的目的,那为什么偏偏要在邺城挖,而不是在天子所在的许都,或者朝廷的旧都洛阳?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