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遇见中国 中西哲学的一次对话
字数: 235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1-01
商品条码: 978752173698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36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公正》作者 迈克尔·桑德尔 对话中国哲学 展示中西平等互鉴的可能性,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1.《遇见中国》是中西哲学平等对话的跨文化交往范例 中西哲学如何展开平等对话?哈佛大学哲学教授、《公正》作者迈克尔·桑德尔和中国哲学领域的专家们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不是从整体上对中西进行比较,而是从具体的文本出发展开相互的学习和讨论。中国哲学领域的专家们从中国哲学当中有关德性、家庭、共同体等观念出发,反观桑德尔的政治哲学思想,指出它与中国哲学思想的可能性关联和冲突。桑德尔针对这些批评或思考,给了出自己的回应。 2.启发我们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过去对西方的看法,以及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对待西方文化,从全盘接受、消化,到开始反思,对待自己的文化,也由批判、否定,到开始重新寻求其内在价值,寻找扎根于中国本土的公共哲学,这场对话正是对我们当下思潮的印证,中国哲学迎来了复兴的时代。 3.激发我们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普世价值的关注 通过这场对谈,我们会发现,儒家哲学的共同体观念与桑德尔的社群观念有诸多共通之处。儒家伦理也可以被应用到对当下问题的分析之中,而且比社群主义走得更远更深入。它告诉我们,我们过去跨大了中西哲学的差异,中西哲学之间其实有许多可以相互借鉴之处。 4.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一场跨文化盛宴 本书是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组织召开的“桑德尔与中国哲学”国际会议促成的一部成果,由哈佛大学出版,参与对话的九位学者中不乏安乐哲、罗思文等西方汉学大家,文化的交融共通为围绕桑德尔的这场盛会增添了分量。 5. 为理解桑德尔观点提供了独特的中国视角 它对桑德尔已经出版的代表作品及其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讨论,从中国哲学的相关概念切入进行评价和比较,为阅读和进一步理解桑德尔的作品,反思其不足,提供了精彩的文本,读桑德尔,就无法错过《遇见中国》。
内容简介
中国读者早已不会因为一位外国学者的到访而感到新奇,但哈佛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到来仍让中国读者兴奋。桑德尔因为网络公开课《公正》而为中国公众所熟知,在2007年到访中国后,更是获得了“通常只有好莱坞明星和NBA球员才能享有的受欢迎度”。桑德尔说:“我去过很多国家,可能除了美国之外,中国有关自由市场的设想和道德直觉是最深刻的。”桑德尔一直期望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哲学,并从中汲取资源。2016年,桑德尔专程来到中国,与中国哲学领域的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探讨。与会专家从中国哲学当中有关德性、家庭、共同体等观念出发,反观桑德尔的政治哲学思想,指出它与中国哲学思想的可能性关联和冲突。桑德尔针对这些批评或思考,给了出自己的回应。后来,各位学者的与会论文与桑德尔的回应结集成册,就形成了这本《遇见中国》。《遇见中国》是一部具有启发意义的中西哲学平等对话之作。它体现了自晚清、五四以来,中国文化的两个转向:一是中国对西方思想文化由全盘接受走向反思与辩证,二是中国对自身传统思想文化,由批判、全盘否定走向重新发现与求证。与桑德尔的相遇,为我们重新发现传统的价值,提供了契机。迈克尔·桑德尔在《向中国哲学学习》中总结道:“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任何一种相互学习的方案,均应该从接受某种不对称开始。我的朋友、前哈佛大学同事杜维明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种学习型文明,而西方是一种教导型文明。他在这样说的时候,并不是在称赞西方。我认为他是在说,那些认为自己是在给世界上其他国家传达指令的社会,终会陷入一种狂妄自大。他们的学说会堕落为布道。一种一心从事教导和布道的文明,不仅会招致普遍的憎恨,自己也会丧失面向世界、聆听世界并向世界学习的能力。我很感激这本书的对话者,他们慷慨地贡献了自己的思想,馈赠了批判性的互动。”
作者简介
朱慧玲,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哈佛大学政府系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伦理学、政治哲学,代表译著有《公正》《保守主义的精神》等。
目录
引言桑德尔与中国的相遇\欧逸文
第一编正义、和谐与共同体
第1章无和谐的共同体?——对迈克尔·桑德尔的一种儒家式批评\李晨阳
第2章个人、家庭、共同体及其他——对桑德尔正义观各主题的若干儒家式反思\白彤东
第3章作为美德之正义、依据美德之正义以及/抑或关于美德之正义——儒家对桑德尔正义观的修正\黄勇
第二编公民德性与道德教育
第4章桑德尔的德性观念\朱慧玲
第5章关于桑德尔论共和主义德性的思考\陈来
第三编多元主义与完美:桑德尔与道家传统
第6章性别、道德分歧和自由——中国语境中桑德尔的公共善政治\王蓉蓉
第7章满足、真实的假装以及完美——桑德尔《反对完美》与道家\德安博
第四编个人观念:桑德尔与儒家传统
第8章儒家伦理中“人”的理论化\安乐哲
第9章如何不考虑道德主体而思考道德\罗思文
第10章对儒家角色伦理的一种桑德尔式回应\德安博
第五编桑德尔的回应
第11章向中国哲学学习\迈克尔·桑德尔
致谢
译后记
摘要
引言 桑德尔与中国的相遇 欧逸文 2012年12月的一个夜晚,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厦门大学的校园里,大批学生聚集在学校报告厅的门外,其人数远远超过了报告厅的容纳量。我站在门里,透过玻璃看着蜂拥而至的年轻学生兴奋激动的脸庞。一批保安在吁请人群保持安静;校长也致电给当晚活动的组织者,提醒他们不要失控。 他们所热诚盼望的对象,在中国获得了“通常只有好莱坞明星和NBA球员才能享有的受欢迎度”(《中国日报》曾这样评价道)。他就是迈克尔·桑德尔,一位温和而善辩的明尼苏达人。他是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他教授的《公正》课程广受学生欢迎,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思想史当中的核心人物,如亚里士多德、康德、罗尔斯等。桑德尔将这些人的道德决策理论编进现实世界的道德困境当中。刑讯逼供是正当的吗?如果你的孩子需要某种药救命,你会去偷吗?美国一家公共电视节目拍摄了这些课堂现场,并放到了网上。当这些课程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时候,一些志愿者翻译了字幕。两年之内,桑德尔在中国获得了惊人的明星般的知名度。《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称他为“2010年度最有影响力的外国人物”。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告诉我:“桑德尔解决道德问题的进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不仅非常新颖,而且与某些重大社会问题的日常讨论密切相关。”直到我去校园现场感受桑德尔与中国相遇的时候,他那些有字幕的关于西方政治哲学理论的课程,在网络上的观看次数已经至少有2000万次。《时尚先生Esquire》曾经以他为封面,标题是《巨匠与杰作》。 如果生活在21世纪早期的中国(我于2005—2013年在这里生活),就会见证一种哲学和精神上的复兴,这可以与19世纪美国的大觉醒时代相提并论。 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越是得到满足,就越质疑以往的分配方式。为了寻求新的意义,他们不仅从宗教,也从哲学、心理学和文学当中寻求新的方式,从而在一个意识形态上不一致并不断改革的世界当中为自己辨明方向。在一个竞争激烈、由市场驱动的社会中,个体对陌生人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呢?当说真话非常危险的时候,一个人有多大的责任要说真话呢?一个社会应该如何定义公平和机会?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在追求繁荣发展那样,唤醒并激发着人们。 桑德尔习惯于和他的妻子及两个儿子安静地生活在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市,后来开始学着应对他在国外,尤其是东亚所产生的异乎寻常的反响。在首尔,他曾在一个室外体育场向1.4 万人演讲;在东京,他的演讲入场券被黄牛炒到了500美元一张。在中国,他激发了一种近乎宗教的虔诚,他在这里成为明星般的人物。有一次,在上海机场,护照检查官拦住他,然后喋喋不休地告诉他,自己是他的粉丝。 在厦门大学的报告厅外面,人群聚集得越来越多,最后主办方决定将门打开,以便更好地维持秩序。因此,尽管有消防法规,他们还是让人群涌入过道,密密麻麻的年轻人坐满了每一个角落。 桑德尔走上讲台,在他身后是一块巨大的塑料横幅,写着他新书的名字:《金钱不能买什么》。在这本书中,他询问道,是不是现代生活的很多特征,正在变成他所说的“牟利的工具”。在中国,钟摆已经迅速地远离了计划经济,如今社会上的每一件事物似乎都有一个价签:服兵役、幼儿园上学资格、法官的裁决等等。桑德尔所传递的信息与此密切相关,因而听众全神贯注。他告诉听众:“我并不是在反对市场本身;我是在说,我们几乎没有意识到,近几十年以来,我们已经从市场经济变成了市场社会。” 桑德尔提到了从报纸头条上读来的一个故事:某个来自安徽省一个贫困地区的高中生将自己的肾卖了3500美元;当他拿着iPad和iPhone回到家之后,他的母亲发现了这场交易;紧接着他出现了肾衰竭。给他做手术的医生和另外8人随后被捕—他们已经以10倍的价格把这颗肾转卖了出去。“中国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桑德尔告诉听众,“不过,每年只有1万个可用的器官。”他接着发问:“我们这里有多少人会支持合法地通过自由市场来买卖肾器官呢?” 一个英文名叫彼得的中国年轻人,身穿一件白色运动衫,戴着厚厚的眼镜,举起手表达了一种自由至上主义的立场,认为使肾器官交易合法化会消除黑市。其他人则不同意他的观点。桑德尔突然加大了砝码,假设一个中国父亲先是卖了一颗肾,“几年后,他又要送老二上学,这时一个人来问他,如果他愿意放弃生命的话,是不是愿意把另一颗肾(或心脏)也卖了。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吗?”彼得想了想,说:“只要是自由、透明、公开的,富人就可以买到生命,这不是不道德的。”这时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我身后的一位中年男子喊道:“不行!” 桑德尔让现场安静下来,接着问:“市场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我们想要如何一起生活的问题。我们想要一个什么都可以拿来买卖的社会吗?” 第二天,桑德尔告诉我:“我去过很多国家,可能除了美国之外,中国有关自由市场的设想和道德直觉都是最深刻的。”不过,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