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名人传

名人传

  • 字数: 14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 作者: (法)罗曼·罗兰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564462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5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即《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作者倾注了他全部的感情,成功地塑造了名人们的光辉形象。文章通过描写名人们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为了能创造出表现真、善、美的作品,而历经苦难、顽强不屈的心路历程,突显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怀和广阔的胸襟,谱写了一曲高昂的奉献之歌。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20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欧洲的良心”。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作品有《名人传/经典文学名著》《母与子》《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目录
贝多芬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米开朗琪罗传
导言
上篇 较量
一、意志
二、消沉
三、泯灭
中篇 退却
一、感情
二、信念
三、孤寂
下篇 归宿
死亡
托尔斯泰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阅读延伸
摘要
     第一章 名师带你读 贝多芬出身于平民家庭,那么生活的重担压垮贝多芬了吗?他的童年里有没有些许的安慰和温馨之事呢?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科隆附近的波恩的一间简陋的小阁楼上。他原籍弗朗德勒,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却嗜酒如命。母亲是个女佣,最初嫁给一个官宦之家的侍从,丈夫死后便嫁给了贝多芬的父亲。 从他出生开始,生活似乎就给了他许许多多的考验,就像要他时刻准备着进行一场悲壮的战斗一样。善于唱歌的父亲一直想开发他的音乐天赋。贝多芬4岁时,父亲就一连几个小时把他关在房间里,逼着他练小提琴和 。当一个人的兴趣变成了让人痛恨的不得不应付的工作时,就会变了滋味。繁重的作业把贝多芬压得喘不过气来,他恨透了音乐这门艺术,最后在父亲的鞭子下才能勉强学下去。 由于父亲嗜酒如命,不顾家务,少年时期的贝多芬便开始为生计发愁,不得不过早地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11岁那年,他加入剧院的乐队,13岁当上管风琴乐手,1787年,他的母亲离开了人世。母亲因肺病而死,贝多芬以为自己也染上了这种病,常常感到不舒服。但比这更难受的是他患上了折磨人的忧郁症。当时,两个弟弟正年幼,17岁的贝多芬便担起了家长的职责。面对酗酒的父亲,贝多芬只好厚着脸皮请求剧院让他的父亲退休。好在剧院还算仁慈,他们担心他父亲会把钱拿去挥霍,便将退休金交给了贝多芬。这些伤心的往事在贝多芬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样一个不幸的环境中度过的。 当然,生活对于贝多芬还是有所眷顾的。在波恩,他与勃朗宁一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可爱的女儿埃莱奥诺尔比贝多芬小两岁。闲暇之余,贝多芬会教她音乐和诗歌,她成了他儿时的伙伴。后来埃莱奥诺尔嫁给了韦格勒医生,韦格勒也成了贝多芬最要好的朋友。如果说贝多芬童年时期的生活悲惨凄凉,那勃朗宁一家便是贝多芬的强大精神支柱,让贝多芬凄凉的生活中依然透着一丝温暖。 在波恩,贝多芬度过了他生命中的头20年。那笼罩在薄雾中的白杨,静默在水流里的矮矮的灌木和各种果树,都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一切。故乡,他将永记心间,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贝多芬还梦想重返故园,但最终未能如愿。 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里始终是那么美,那么明亮,跟我当初离开时毫无两样。 ——1801年6月29日致韦格勒书 名师点拨 本章重点介绍了贝多芬的家庭背景,突出叙写他童年的艰辛与痛苦,通过对他不幸生活的描写,为他今后的命运做了铺垫,更反衬了他意志的坚强。 好词多积累 嗜酒如命 无忧无虑 养家糊口 佳句任你评 那笼罩在薄雾中的白杨,静默在水流里的矮矮的灌木和各种果树,都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一切。 大家来思考 在贝多芬的童年里,有哪些因素对他日后的艺术成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名师带你读 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这场革命激发了青年贝多芬的爱国热情,贝多芬创作了许多爱国歌曲,你知道有哪些爱国歌曲吗?贝多芬在进入生命的旺盛时期时,听力却开始下降。与此同时,他又经历了一场痛苦的情感打击,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是怎样迎接命运的挑战的呢? 1789年,革命爆发了,战火席卷了整个欧洲。贝多芬被迫离开家乡,去音乐之都维也纳定居。路上,他遇到了开赴前线与法国作战的黑森军队,激发了他的音乐灵感,由此谱写出了《行军曲》和一首爱国主义大合唱《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民族》。在与这些人的交往中,贝多芬越来越流露出拥护共和的情绪。 这个时期施泰因豪森为贝多芬画过一幅肖像,从中可以看出贝多芬当时的风采,贝多芬在这张画上显得年轻、消瘦、挺拔。1796年,贝多芬在记事本上这样写道:“拿出勇气来!尽管身体欠佳,但我的才华必将全部展现!……25岁!现在已经到了!我25岁,到时候了……今年我非大显身手不可。”德·伯恩哈德夫人和格林克都曾评价贝多芬说,他高傲自大、举止粗鲁,使人讨厌,外省口音很重。然而这生硬高傲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十分善良的心。当某个朋友因经济困难而需要帮助时,贝多芬一定会不遗余力,帮朋友摆脱困境。 1796年至1800年期间,贝多芬的耳聋症开始发作,嗡嗡的耳鸣声时时刻刻折磨着他。性格倔强的他忍着病痛,一连好几年,他都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朋好友。可是到了1801年,他再也忍不住巨大的病痛,在绝望之中,他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两个朋友——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 在给阿曼达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我亲爱的善良的挚友阿曼达……我多么希望你能在我的身边啊!你的贝多芬痛苦至极。我的耳朵经常嗡嗡作响,听力已经大大下降了。就在咱们在一起的时候,我对此病已有所察觉,但我没有说出来,从那以后,真是每况愈下……我还能好起来吗?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这一天,可是希望几乎为零。我必须过着痛苦的生活,避开我所热爱和珍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