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苏东坡传: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传:此心安处是吾乡

  • 字数: 18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白凝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20510261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如果一生只读一本人物传记,一定要选《苏东坡传》,因为他可以教会你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快乐生活,让你觉得生活美好,未来可期。 2.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林语堂 3.本书采用将诗词与人物事迹、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写法,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学习古诗词,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4..本书笔优美流畅,情感真挚细腻,生动还原了一个真实而多面的苏东坡。 5.装帧精致,圆脊精装双封,极具收藏价值。封面聘请知名画师亲笔画出读者心中的苏东坡,给读者很好审美享受。 "
内容简介
他是北宋词坛的天才诗人,是中国文学目前的重磅人物。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他一生看淡风雨,我行我素,无论遭遇穷困潦倒,还是羁旅漂泊,他都能把别人眼中的平凡与琐碎,活成自己的泰然与潇洒。这本词传再现了苏东坡的一生,让我们在时运无常之中,看淡世事沧桑,保持内心安然无恙。
作者简介
白凝,畅销书作家,文学硕士。崇尚古典文化,热爱文字和写作,笔墨清雅。平日也喜欢翻阅古书古信,善于挖掘历史细节里的情感内涵。著有《我在等风,也在等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等作品。
目录
"目 录 序言/01 第一章 此心安处:诗酒趁年华 第一节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002 第二节 时光自有安排/011 第三节 正如你来,恰好我在/021 第四节 拨动命运的指针/030 第二章 家国之梦:亿万星辰犹不及 第一节 梦想是温柔的事物/040 第二节 理想主义大放光辉/050 第三节 言有物,行有格/059 第四节 君子肩头落风雨/068 第三章 风起云涌:让所有的来路拥抱归途 第一节 向着微光跋涉/078 第二节 时光里走失的爱人/086 第三节 奈何西风向东吹/094 第四章 得失之间:要朝朝暮暮,不要天长地久 第一节 水光潋滟晴方好/104 第二节 从前月光很慢/114 第三节 现实与豁达的撕扯/125 第五章 落盏成诗:山河辽阔,我们永远在路上 第一节 得高歌处且高歌/136 第二节 世事不可强求/147 第三节 生命奔流不息/158 第六章 万物寂静: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第一节 心碎于乌台/170 第二节 离风近一点/182 第三节 笑骂由人,苦中作乐/193 第四节 人生行至窄处/200 第七章 生死有命:人生不觉苦,喜乐到天年 第一节 也无风雨也无晴/212 第二节 人常在,知己永不负/222 第三节 落日余晖里/242 第四节 命运起起落落/248 第八章 归去也:一蓑烟雨,一世苦乐 第一节 心向闲云悠悠然/260 第二节 回首已枉然/265 第三节 返璞归真寻本心/269 第四节 人间有味是清欢/274 "
摘要
     提起眉山,对现代人来说或许远不如临近的成都出名,也不如乐山大佛那样为中外游客所膜拜。但回望其文化传承,它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的美誉。 自长江逆流而上,经汉口,入三峡,过重庆便至乐山,一路上有风景人文可观。乐山以北的眉山镇,就静悄悄地栖息在这明山秀水的怀抱中。 眉山也算旅游胜地,交通四通八达。古代的眉山,是乐山至成都的必经之地,是以行客来往很是频繁。且这里有战国李冰留下来的水利设施,农业发达。 这是一个不大的城镇,在宋代曾是我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在今天,也因为是“三苏”的故乡而家喻户晓。两宋时期,这里曾经诞生了800 多位进士,因此拥有“八百进士”的赞誉。 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山水养人。老一辈人对此更是深信不疑。蜀地有一座山唤作“彭老山”。相传在宋仁宗景祐三年,本来秀丽的山峰突然荒芜,这一惊人的自然变化让当时人议论纷纷却莫衷一是。直到多年以后,在不远处的眉山境内出现了一位在中国文学目前大名鼎鼎的苏轼,大家才恍然大悟。 这座山,以其全部的灵气养育了苏轼,自己才变得荒芜。 当然,这显然是经过粉饰的传说故事,但是眉山的灵秀,都真实地流淌在了苏轼的骨血里。他在后来的诗文中,也不断回忆着这片热爱的故土。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他赞颂那碧绿的江水。“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他钟爱那高耸的峨眉山。“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就连家乡的风物,他也觉得格外留恋。如果在一个夏季,你闻着荷花沁人心脾的香气,听着街边 的各色小吃叫卖声,沿着青石板路一直往前,来到眉山镇的纱縠巷。你只要找到那一棵高大的梨树,再看到一个小小的池塘,如果还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不用怀疑,那就是苏宅了。 苏轼曾经在《答任师中家汉公》中描写过自己的居所:“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高树红消梨,小池白芙蕖。”可见这是一个幽静的具有书香气息的小康之家。 苏轼是家中长子。他降生的这一年,父亲苏洵已经二十七岁了。这个岁数在今天可能还在贪玩和恐婚,但在古代已经是晚育的年纪了。 其实,苏轼上面有一个姐姐,原本也还应该有个哥哥,可惜幼年夭折。此刻,苏家终于盼得了一个儿子,难免对这个孩子寄予了厚望。 苏轼的名字,是父亲起的。“轼”字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车前也”,也就是设立在车子前面让人凭倚的横木,出自于《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苏轼的字“子瞻”,“瞻”也是远望的意思。“轼”这东西并不像车盖那样装饰得富丽堂皇,也不同车轮一样不可或缺。后来苏轼的弟弟降生,苏洵为其取名为苏辙,“辙”字意为车轮碾过的痕迹,出自于《左传·庄公十年》中,“下,视其辙”。“辙”字同样和车子有关,并且和“轼”一样,都是不容易被人们关注的部位。 我们都知道,古人的名字往往寄予了长辈的深厚期望,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名字也是如此。庆历六年,进京赶考失败的苏洵回来之后特意写了一篇《名二子说》来解释自己给两个儿子取名的缘由,表达了自己对儿子的期望和告诫。 当时苏轼十岁,苏辙也有八岁了,两个儿子的性格特征已经展露无遗。苏轼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惊人才华,所以苏洵在文中告诫苏轼,要像车前横木一样发挥作用却隐藏锋芒。苏辙一直循规蹈矩,所以苏洵希望他能够像车轮印一样处于祸福之间,安然度过一生(如遇到车翻、马死等灾难, 祸患也无法波及车轮印)。 不过,苏轼降生的时辰并不算良时。在《东坡志林·命分》中,他曾经自言:“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所谓星宿名,即黄道十二宫的天蝎宫。古人有星象之说,认为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人类自身是对应的关系。苏轼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认为自己屡次遭遇无端的诽谤是因为降生于天蝎宫之下,而中唐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韩退之,也是降生于天蝎宫之下。 这当然是晚年他的自嘲之语,彼时刚刚出生的苏轼还沉浸在全家的宠爱之中。而且苏轼的降生对于他的父亲而言,也有着别样的影响。 苏洵年轻的时候聪明非凡,文名远扬。大凡聪明人,大都是有着极强的个性的。他总觉得,大好时光应该用来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而不是埋头于枯燥的科举考试。 年轻的苏洵很喜欢游山玩水,即使是成家之后也不改习性,因为玩乐荒废了学业,一直未能考取功名。《三字经》上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的句子,苏老泉指的正是苏洵。 可见二十七岁这一年,必然有什么事情深深地影响了苏洵,让他开始意识到时光不待人,该是时候开始发愤读书考取功名了。毫无疑问,对他影响比较大的一件事情,就是苏轼的降生。 男人的成熟,经常是从三件事情开始的:一个是娶妻成家,一个是看到父母老去,一个就是有了子女。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